解放军理工大学工院贴近战场抓教改的经历(图) | ||||||||
---|---|---|---|---|---|---|---|---|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7月10日 09:48 解放军报 | ||||||||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亮剑后的砺剑——理工大学工院贴近战场抓教改的经历 雷宏 卢遵侯 本报特约记者 王辉东 6月下旬,理工大学工程兵工程学院一批教员和学员受到通报表彰,走上了领奖台。然而,在掌声中,他们的眼前又浮现出一次演练“走麦城”的情景。
督导专家对演练说“不” 4月初,某演练场硝烟四起。理工大学工程兵工程学院组织300余名应届毕业学员实施综合演练,40多个演练课目在战场环境下展开。 演练正酣,一支特殊的小分队走进演练场。这支小分队由机关领导和专家组成,任务是为演练“挑刺”。 历经7昼夜,综合演练完成了预定的训练课目,全程监督这次演练的督导专家却提出10多条批评意见:演练中“导”的因素过重。演练进入第3天,工程侦察导调人员突然缺位后,几名参演学员没能按时生成战场数字化地图,导致演练局部乱阵。督导专家质疑,学员离开了导调能不能顺利完成演练任务。演练中卫星定位仪、新型扫雷车等一批新装备成为一大亮点,但学员用起来却不熟练。 这些问题有理有据,让演练总结会与会者震动不小。原计划1个小时的会议,开了3个多小时,总结会开成了问题排查会。 课堂教学与训练接轨 问题摆到决策者的案头上。他们没有立即下定论,而是带着机关调查组走进课堂和训练场,发现了不少问题:一些训练课目缺少战术背景,个别毕业设计没有注入最新的研究成果,军事体能训练的强度不够等等。 碰头会上,大家的观点惊人相似:演练场出现的问题,根子在平常教学训练中。课堂教学必须与训练接轨,才能培养出高素质学员。于是,一场有针对性的教学改革拉开了序幕。 实行操场化教学向野战化教学转变。他们增设了《战备基础》、《战术基础及防护》等课程,增加了野战生存、战伤救护等10余项训练内容,加大了格斗术、武装泅渡等训练课目的强度。 推进科研成果向教学的转化。学院在启动“精品教材建设”基础上,加快教材更新的步伐,把最新科研成果及时写进教材、引入课堂,重点建设一批贴近实战要求的优质课程,使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相互促进。 强化军事素质训练。完善体能训练实施方案,建立起学员体能档案,组织以“强化军事素质,培育战斗精神”为主题的系列训练活动,强化学员军事技能和体能训练。 用实战牵引教学训练 战场上暴露的问题必须回到战场去检验。学院连下两道“战斗命令”:在教员中开展教学竞赛,在学员中开展军事素质比武竞赛。 5月中旬,教员教学竞赛开始了。邱国庆教员走上讲台后首先打开了一张高清晰的数字地图。这是上次综合演练的地图。在综合演练中,很多学员都没能及时绘出这张地图。邱国庆就此展开深入分析,并把曾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的“工程保障数字地图快速勘测与成图系统”的使用,放到战斗背景下讲解。据了解,这次教学竞赛入围的47门课程绝大部分是贴近实战的课程,其中20门课程分获教学竞赛金银奖。 6月15日,学员军事素质比武在浓浓的火药味中打响。在实战背景下,800多名学员参加了400米障碍等10多个项目的比赛。学员文旭在单兵五项接力比赛中,小臂被铁丝网划破血流不止,但他咬紧牙关坚持战斗,所在队一举夺得该项冠军,并创下了新的学院纪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