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装武汉军代局提高新装备监造能力纪事(图) | ||||||||
---|---|---|---|---|---|---|---|---|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7月09日 15:31 解放军报 | ||||||||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质量的标尺是实战——总装武汉军代局提高新装备监造能力纪事 吴建国 王世忠 本报特约记者 刘程 在车间闭门“抠指标”,不如跑到部队“摸窍门”
考核某新型装备外表抗盐雾性能,时间虽延长了20%,可在部队试用不到半年,里面却开始长“白斑”。咋回事呢?原来,方案中没有考虑到拆机维护新装备时,盐雾对内部元件有腐蚀的问题。 对此,总装武汉军代局进行了深刻反思:“在车间闭门‘抠指标’,不如跑到部队‘摸窍门’”。 到士兵操作岗位问计。某型试生产的复杂武器系统刚交付部队,局长张竹林便带着人直接来到装备操作岗位上,现场向100多名战士调研取经。“装备的英文软件不好懂”、“专用螺丝不好补充保障”……由于及时解决了这些小问题,使该武器系统的战斗力生成周期缩短了一半。 到训练场找题。军代表夏再来和战士们一起顶着毒辣的太阳,背着数十斤重的某新型装备急行军。这一趟收获不小,发现很多“新”问题,如引信保护帽太紧,在体力消耗大时难拧开等。官兵们的建议被纳入质量监督标准,使3种新装备的可靠性提高了一个数量级。 到演习场寻路。某信息对抗的演习场,军代表张德英与参演官兵一样紧张。他不是担心所监造的装备出质量故障,而是如何读好演习这本改进装备质量工作的“活教材”,因为实打实的对抗最能暴露武器装备的性能弱项。如某老型号信息装备容易受到“蓝军”电磁干扰,军厂主动优化此装备的抗干扰电路,使其抗干扰能力增强了几十倍。 简单地做“帮手”,不如在市场中找“对手” 传统的“处处设防、层层加卡”的“保姆”式质量监督,表面上是在帮工厂抓质量,实质上却削弱了工厂的主体责任,造成工厂一碰到质量问题就交给军代表。该军代局在组织“军事代表质量工作模式改革”课题研究时得出结论:不但要向部队训练场要质量,而且要善于利用市场来提高装备质量。 做“帮手”,不如找“对手”。以往工厂争取项目比较急,项目科研资金到手后就不急了,甚至出现了降指标、延进度等情况。近年来,武汉军代局制定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构建了配套产品竞争的平台,引导和帮助近20家优秀高科技企业变成了军品市场竞争主体,使新产品研制周期缩短了一半。 用好市场的“尚方宝剑”,不再简单重复工厂的检验工作,当好精明买主。驻某厂的5人验收组,承担着7种复杂装备的验收把关任务。面对近100个日常质量监督点,军代表们不得不四处“救火”。现在,他们引进项目管理理念,将本该工厂负责的检验项目还给工厂,军代表们则把主要时间用于系统监督工厂提高质量保证能力上。军代表小钟告诉笔者,现在工作量小了,装备故障率明显降低了。 用民品之石攻军品之玉。军代表将某品牌汽车的高级质量管理工程师马利聘为咨询专家,引进了先进质量审核方法,将质量监督重点从对条款、看表格、查记录转变为重过程、抓实效、促改进。他们还借助相关民用技术,研制开发了各种自动、无损检测设备,使检验验收效率提高了近4倍。 “复合”不是“万金油”,学历、经验、能力乃一家 面对装备的跨越式发展,该局军代表也经历了在职参加学历教育热、计算机英语过级考试热、科研项目研究热…… 动静虽大,可效果却不明显,质量把关的本领仍是工作提高的“瓶颈”。调研中,政委喻炳煌深有感触:如果凭习惯跟风,只能是什么都可以干但什么都干不精的“万金油”,不可能造就一支有学历、有经验、有能力的人才队伍。 要磨“铺路石”,更要炼“敲门砖”。该局结合具体任务量身定制了能力考核项目,将过去看重学历、英语等基础知识的“铺路石”,转变为更看重军代表是否解决了专业领域的质量难题、切实提高装备质量的“敲门砖”。去年底,发表论文最多的同志,并没有获得局质量工作人才奖,因为这些成果不能有效提高装备监造质量。 该局突破了过去“师傅带徒弟”按部就班培养的模式,帮助年轻人在实践中快速积累经验。前不久,3名2003年硕士毕业来到军代局的年青干部,参与担纲某型复杂装备研制中的质量监督,提出的216条意见全部被采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