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后美国国防科技工业调整及其启示(图) | ||||||||
---|---|---|---|---|---|---|---|---|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7月02日 17:05 中国国防报 | ||||||||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防动员研究发展中心 黄薇 国防科技工业是国家的战略性产业。冷战结束后,美国对国防科技工业进行了两次较大规模的调整与重组,国家综合实力得到了显著提高。分析其做法和经验,探索国防科技工业建设的客观规律,对于推动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美国国防科技工业调整改革的基本做法和主要特点 适应战略形势变化,积极开展国防科技工业调整。国防科技工业的调整改革主要取决于军事因素,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经济、科技等因素的影响。冷战结束后,在各种因素相互交织、相互作用下,美国对国防科技工业做出了两次重大调整。第一次调整是冷战结束后到克林顿政府执政时期,美国制定了《国防转轨战略》,提出了建立一个统一的“国家技术与工业基础”的战略目标。第二次调整是“9·11”事件后,在军事、经济和科技等诸多因素的推动下,美国提出了构建“基于能力的国防工业基础”的战略思想,将工业基础按照作战需求重新划分为作战空间感知、指挥与控制、兵力运用、兵力和本土保护、聚焦后勤、网络中心战6个领域。国防科技工业必须具备和发展与上述领域相适应的装备与技术。“基于能力的工业基础”的提出和建立,将国防科技工业与明确的军事需求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从而有助于实现国防科技工业与作战部队的无缝连接和一体化建设。 注重完善国防科技工业组织体系,搞好武器装备的供需协调。加强武器装备的供需衔接。1993年,美国对国防部长办公厅进行重大改组,负责采办的副部长职责扩大,具体负责军事装备的生产事宜,促使国防科技工业生产与国防采办体制紧密相连。除此之外,美国还不断适应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需要,适时增设机构,以具体落实国防科技工业调整战略。如为适应军民两用技术战略,1995年美国国防部增设两用技术办公室及其他两个联合计划办公室。其次,完善运行机制,建立武器装备供需双方的新型协作关系。美国在承包商制度的基础上,发挥企业在项目管理方面的优势,建立完善新型协作体系。例如在“未来作战系统”项目中,采用“工业部门管理、军方监督”的做法,波音公司和科学应用国际公司被选为“系统集成牵头单位”,代替军方管理上百家项目承包公司。第三,组建协调机构,加强武器装备制造领域的内部合作。如2004年9月,成立了由28家专业化大公司组成的国际工业财团——网络中心战工业联盟,专门负责召集工业界成员,加强相关领域方面的协调。 保持武器装备的科技优势,持续加大国防科研投入。美国强调“和平时期技术优势是威慑力量的关键要素”,为此,重点加强完善以军内科研单位、大学和工业企业为核心的国防科学技术体系;着重突出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适应武器装备从数量规模型向高精尖武器的转变,加强对关键技术的关注;不断加大国防科研投入。 大力发展军民两用技术,推动建立一个统一的“国家工业基础”。美国十分重视在新兴技术和关键技术领域发展军民两用技术。自1993年起制定两用技术发展的核心计划后,相继制定了小企业革新研究计划、技术再投资计划、两用技术应用计划等。这些技术计划的运行广泛依靠了各类研究机构的密切合作,许多计划项目都具有军用价值和民用潜力。与此同时,美国还通过技术中心、技术推广中心或技术转让中心,加速军民两用技术推广和成果转化。 采取多种措施和方法,打牢武器装备生产的基础。冷战结束后,为有效维持和提高武器装备生产能力,美国采取一系列措施保存和提高国防科技工业的生产能力。一是在国防生产领域充分利用民用科技工业成果,引进民用标准和规范,推广先进的生产组织方式和生产技术,从而提高武器装备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和协作化水平。二是协调完善国防科研与生产之间的关系。美国在考虑国防需要的同时,也兼顾对经济成本的控制。例如在科研生产领域实施样机战略,针对系统、分系统和部件的各种选择方案,研制出多种样机,为转入批量生产做好技术和生产储备,并采用“最低批量订货”和“分阶段发展、螺旋式前进”的方法,不断发展完善装备及其生产工艺和流程。三是为尽快将成熟技术直接转入武器生产过程,转化为战斗力,美国防部提出了“先期概念技术演示”计划,作战人员和技术开发人员一起对国防科技工业项目的技术有效性进行全面评估,为下一步的项目生产奠定基础。 处理好垄断与竞争的关系,适时调控军工市场的格局。美国在两次国防科技工业调整中,根据形势变化适时调控国防军工市场上的垄断与竞争格局。从1992年起,由于国防订货大幅度下降,美国大力鼓励军工企业兼并重组,并对合并的公司提供一定数目的直接和间接补贴。2000年后美国国防市场的垄断特征十分明显,形成了洛克西德·马丁公司、波音、雷声、通用动力和诺思罗普·格鲁曼5个高度集中的国防工业集团。随着兼并重组加快,美国国防科技工业的高度集聚和垄断造成了企业创新能力的下降。于是,在第二次调整中,美国出台《国防工业转型路线图》指出,要改变主承包商控制国防市场的局面,引导和鼓励掌握创新技术的中小型公司进入国防领域,从而形成大小兼备、供应商众多的新型国防市场格局。 开展国际军事技术合作与军品贸易,推动外向型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美国通过积极与盟国加强军事技术合作,密切彼此关系;而且支持军品贸易,建立了零部件供应商的全球化保障体系,采取灵活贸易措施,促进军品进出口。 对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建设的启示 国防科技工业发展战略的制定和调整,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适应国家安全与发展的现实需要。作为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防科技工业系统对于推动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因此,调整时应立足国家安全与发展战略全局,制定完善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和武器装备发展需要的国防科技工业发展战略。要着眼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优势和市场机制的作用,按照我国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要求,科学调整国防科技工业产业结构,以“精干、浓缩军工主体”为原则,建立国防科技工业的进入和退出机制。同时要发挥高技术产业优势和产业集聚效应,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而提高国民经济的综合素质。 贯彻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方针,促进建立完善军民互动合作的协调机制。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是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建设长期坚持的重要方针。军工企业要充分发挥生产、管理、经营等方面的优势,进一步加强与民用企业结合的广度和深度。相关部门也要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体制机制创新、武器装备的技术开发和生产等不同层面,为企业探索以民建军、以民养军、以民促军等诸多军民互动合作模式提供制度保障,从而推动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提高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的科技竞争力。科技竞争日益成为国家间竞争的焦点。应当看到,当前我国国防科技工业领域技术储备不足、装备研发水平不高,以及关键装备技术空心化现象依然比较突出,军工关键材料、关键元器件、动力技术与国外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为此,必须把国防科研摆到突出位置,把发展的基点放在科技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上。一是从我国军事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出发,在强调完成型号保障任务的同时,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加强基础能力建设,缩小基础研究与前沿技术发展之间存在的差距,促进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技术集成和产品研制各环节的相互促进和协调发展。在信息、航空、航天、新材料等战略领域更要超前部署,进一步培育自主创新的国防科技工业基础。二是抓住国家加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启动一批重大专项工程的契机,深化国防科研体制改革,整合科技资源,增强国防技术的原始创新和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装备研发和制造水平。三是要健全军民结合的科技支撑和发展创新体系。在促进军民两用技术标准制定完善的基础上,大力开发军民两用性强的技术产品,并推动其实现产业化。同时,要充分发挥民用科学技术特别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航天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等高新科技对武器装备研制和生产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增强企业的平战转换能力。四是在科研方面要有所投入,机制上有所创新。 抓住国家振兴装备制造业的有利时机,依托国家整个工业基础,提高武器装备的生产制造水平。国防科技工业领域受供需矛盾规律和平战交替规律的影响,整体生产能力既不能出现不足,也不能过分闲置,因此必须依托国家工业基础,增强武器装备的保障能力。要按照建立“竞争、评价、监督和激励”机制的要求,在国防科技工业领域引入竞争机制,依托国家工业基础,发挥社会生产的协作化优势,在保存核心制造能力的同时,允许民用企业承担一部分军品制造任务,以尽快形成“小核心、大协作、寓军于民”、“大企业主导,各类企业参与”的武器装备生产格局。同时,推进军工企业资源重组整合,调整优化结构,提升产业规模和效益,提高产品的通用化、标准化、协作化水平,逐步由注重产品优势向注重产业优势转变。要抓住国家振兴装备制造业的有利时机,推动武器装备制造水平的不断提高。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积极采用先进生产模式,支持和鼓励引进民用领域的先进技术、数控装备和管理系统,以产品设计、试验、制造和管理信息化为重点,提高工艺技术水平和灵活反应能力。同时,要充分利用国家振兴装备制造业的有利时机,广泛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的装备制造水平,逐步实现以产品国产化带动设备国产化,完成由机械军工向数字军工的转变。 加强国际军事技术交流和对外贸易,促进国防科技工业结构优化和国际合作。在保证国防科技工业自主性的前提下,要积极开展国际军事技术交流和对外贸易。企业特别是民用企业要发挥机制灵活的优势,在引进专业人才、先进技术、设备和生产线的基础上,加强吸收转化和二次创新,通过发挥后发优势,加快实现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的升级换代。同时,要抓住世界各主要国家调整军事安全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有利时机,积极推动和实施“走出去”战略,促进我国国防科技企业的国际交流和合作,提高我国国防军工企业的综合效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