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备动态 > 正文

美军2000万美元续租瑞典哥特兰级潜艇一年(图)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6月26日 10:05 世界新闻报
美军2000万美元续租瑞典哥特兰级潜艇一年(图)

瑞典“哥特兰”级柴电潜艇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美军2000万美元续租瑞典哥特兰级潜艇一年(图)

瑞典“哥特兰”级潜艇上的鱼雷发射管


瑞典“哥特兰”级潜艇指挥舱

  本报特约军事观察员 邹 珲

  6月13日,瑞典国防机构对外宣布,瑞典政府已经同意美国的请求,批准该国海军的“哥特兰”级潜艇继续在美国海军基地停留,参与美方主导的美、加、澳海上联合作战演习,延长时间为12个月。

  瑞方公布的消息引起国际军事评论人士的强烈反响。自去年美国海军向瑞典提出租借一年的要求后,有关美国人为什么对“哥特兰”级潜艇情有独钟的疑问就不绝于耳,如今租期已到,作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海上霸主,美方再次“屈尊”向北欧小国瑞典提出请求,人们不禁要问,“哥特兰”级在过去的一年里究竟度过了怎样的一段时光,又是如何使美国人作出重金续租的决定呢?

  身手不凡获青睐

  “哥特兰”级潜艇之所以能够获得美国人的青睐,受邀参加美国与其盟国共同举行的联合军演,归根结底是一句谚语在起作用,即“实力是赢得尊重的根本保证”。“哥特兰”级潜艇由瑞典著名的考库姆公司制造,是世界上最早装备“不依赖空气动力装置”(AIP)的潜艇之一。首艇“哥特兰”号于1992年11月开工建造,1996年4月服役。

  凭借自身卓越的性能,“哥特兰”级成为常规潜艇家族中的佼佼者,尤其是采用AIP技术后,“哥特兰”级克服了常规潜艇航行期间需定期上浮水面换气的软肋,能够在水下连续航行数周,

发动机噪音也比普通潜艇低很多,隐蔽性大大增强。

  在2004年10月举行的北约国家海军大西洋联合演习期间,“哥特兰”级潜艇先后战胜了1艘西班牙

柴油潜艇、1艘法国核潜艇和1艘美国核潜艇,对美航母和其他军舰构成了很大威胁,其出色表现受到美大西洋舰队潜艇部队指挥官唐纳德中将的高度赞扬,也为日后的“借兵”埋下了伏笔。

  在美国表现很抢眼

  瑞典海军目前共装备3艘“哥特兰”级潜艇,分别为“哥特兰”号、“乌普兰”号及“霍尔兰”号,美国军方租借的是“老大”“哥特兰”号。2005年6月28日,“哥特兰”号搭乘一艘重型驳船到达圣地亚哥军港,加入美海军第11潜艇中队,开始了自己的“留美”时光。

  随“哥特兰”号赴美的瑞方人员除30名艇上官兵外,还包括部分岸基保障分队。按照瑞美双方签定的协议,“哥特兰”号将在反潜演习中担任假想敌,主要负责对抗美海军航母战斗群和海军陆战队的远征打击大队。

  在长达一年的租期内,除去休整和补给的时间外,“哥特兰”号在160天的训练时间里频繁地与美海军展开对抗,参加了2005年度美国太平洋舰队反潜作战演练等军事活动,以优异表现获得美方“印象深刻,获益匪浅”的评价。“哥特兰”号艇长维斯塔斯少校向媒体透露,在参加模拟作战的过程中,瑞典艇员承担潜艇的全部操作,但是美国海军也会派遣人员登艇进行现场观摩,获取常规潜艇在应对反潜力量时的真实体验。目前“哥特兰”号正在船坞内进行维护,将在双方续租协议正式生效后重返大洋参加新的演习。

  老美觉得“钱花得值”

  在美方提出租借“哥特兰”级潜艇之初,瑞典政府内部曾有声音表示反对,但是在美国人开出每年2000万美元的租金后,瑞典当局最终通过了军方的请求,此次续租也被顺利批准。在瑞典人数着绿油油的美元偷乐的时候,美国人也在感慨每月160多万美元“物有所值”,——除了五角大楼财大气粗的因素外,这其中也包含了美国人对未来反潜作战的思考。

  早在两年前的一份机密研究报告中,美军就将“快速摧毁具有相当规模的常规动力潜艇部队”作为未来反潜作战的目标,并且将反潜训练的重点放在亚太沿海地区,美太平洋舰队在圣地亚哥成立反潜战司令部专司此职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以往美海军由于没有现役的常规潜艇,在反潜演练中往往只能抽调核潜艇“冒名顶替”,实战模拟性不强,训练效果也大打折扣。“哥特兰”级潜艇作为当今世界一流常规潜艇,兼备AIP系统和良好的水下静音效果,其代表性意义不言而喻,将这样一艘潜艇引入亚太水域进行针对性训练,对于美国海军在关键地区提升关键性能力大有裨益。以此论之,则可知美国人“钱花得值”所言不虚。

  来源:国际在线-世界新闻报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