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历史专题> > 正文

军史漫谈:无名红军烈士纪念碑下的沉思(图)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6月23日 13:15 解放军报
军史漫谈:无名红军烈士纪念碑下的沉思(图)

村民林毓菇在无名红军烈士纪念碑前讲述红军医院的故事。 本报记者 代烽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本报记者 代 烽

  在信丰县采访时,党史办主任庄春贤建议记者去看看无名红军烈士纪念碑,因为这里面有一个悲壮的故事。

  无名红军烈士纪念碑位于油山镇上乐村荼背坑山脚下,纪念碑一点都不雄伟,甚至
有些土气。转到碑后,记者看到这样一段简单的文字记载: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途中留下400多名伤员,粤赣边军政委员会将这批伤员安置在石枧坑,并成立红军医院。随后,医院迁至荼背坑。在广大群众的支持和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下,100余名伤员痊愈出院补充到游击队。1935年2月初,由于叛徒告密,敌人突袭医院,未愈之伤员全部壮烈牺牲。

  当年的放牛娃、上乐村村民林毓菇老人告诉记者:“说是

医院,其实就是在山上搭了几十个茅草棚,放牛的时候,游击队员还同我玩过捉迷藏。”更多的情况林毓菇老人也说不清楚。日月轮回,当年的茅草棚已找不到任何痕迹,为铭记这段历史,信丰县政府1993年在山脚下立了这块纪念碑。

  记者设法找到当年红军医院院长李绪龙的儿子李妥善。李妥善说:“我父亲1960年就去世了,那时我才3岁。有关红军医院的情况,是后来从父亲的战友那里得知的。”

  以下是李妥善的讲述:粤赣边军政委员会主席李乐天交给我父亲100块大洋,让他找个隐蔽的地方安置伤员。我父亲当时是长安区委宣传委员,他带人在荼背坑的密林中搭建了一批茅草房。半个月后,钱用光了,我父亲就去发动群众募捐。群众纷纷送米送菜、送钱送药。有位老婆婆颤巍巍地找到他说:“我家只有8个银毫子,明早叫我儿子挑一担柴去卖,凑齐一块大洋送来。”在群众的支持下,医院艰难地办了下去。后来叛徒引来了敌人,将手无寸铁的伤员全部杀害。那天,我父亲下山买药,逃过一劫。面对血腥惨状,我父亲强忍悲痛,组织群众掩埋了烈士们的遗体。那些烈士牺牲时连姓名都没留下。

  听到这,记者内心感到巨大震撼,悲伤的目光又定格到无名红军烈士纪念碑上:你们姓甚名谁?你们来自何方?你们牺牲时多大?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你们为了革命,早将生死置之度外。革命需要勇士的冲锋、战士的流血、英雄的献身,你们用鲜血和生命实践了自己的铮铮誓言。

  长征路上,倒下了多少无名烈士,又有多少无名烈士纪念碑,无法统计出一个准确的数字。青山有幸埋忠骨,长风无声寄哀思。不知姓名的革命先烈们,我以军人的名义,向你们庄严地敬礼!

  (本报信丰6月22日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