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 正文

我国第一条高原铁路青藏铁路背后的中国军人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6月23日 09:36 中国青年报
我国第一条高原铁路青藏铁路背后的中国军人

青藏铁路护路员扎西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中国军人与中国的第一条数字化铁路 ——兰州军区某测绘中心援建青藏铁路纪实

  成跃 张恋潮 特约记者 宫曦岭

  6月初,中国铁道部正式对外宣布,我国第一条高原铁路——青藏铁路7月1日通车各项准备工作已全部就绪。

  听到这一消息,兰州军区某测绘信息中心官兵禁不住热泪盈眶,他们奋战青藏高原的150多个日日夜夜仿佛又浮现在眼前。3个多月时间里,他们克服高寒缺氧、保障困难等难题,开创了我国测绘史上的5个第一:第一次进行数字化铁路测量、第一次实施动态连续采集法、第一次运用RTG十RTK技术进行快速定位、第一个在轨道车上进行动态定位测量、第一个发明创造“快速定位卡轨式移动车”,并提前90天完成了青藏铁路的GPS轨道线测量任务,为7月1日正式通车提供了核心技术保障。

  中国的第一条数字化铁路要由中国人自己来完成

  

青藏铁路全长1142公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也是我国的第一条数字化铁路。

  修建高原数字化铁路在我国尚属首次。数字化铁路核心是以测绘地理信息数据为支撑的自动化控制系统,目前世界上只有美、英、法、德等少数几个发达国家掌握了这项技术。自我国修建高原数字化铁路的信息发布后,国外许多知名公司都盯上了这块“大

蛋糕”,但他们自恃手中持有“王牌”,故意引而不发,坐等中国有关部门找上门来,以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

  得知这一消息后,正在住院的兰州军区某测绘信息中心主任王明孝辗转难眠,这位翻越过上百座高山、趟过上千条河流的“老测绘”提前办理了出院手续。党委会上,王明孝踌躇满志地提出了承接数字化铁路测绘任务的设想,3天后,他带着全体官兵的请战书和计划方案赶到国家和军队有关部门主动请缨。信息中心曾攻克过多项国家级技术难题,参加过中俄、中吉、中塔、中哈五国边界测量、中蒙边界联检等重大测绘任务。他们更有着军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中国的第一条数字化铁路应该由中国人自己来完成!

  经过权威部门的考察认证,最后确定把青藏铁路的测绘任务交给了兰州军区某测绘信息中心。2005年1月,王明孝带领测绘分队向青藏高原进发。

  测绘兵的脚下没有越不过的山趟不过的河

  尽管测绘官兵们出发前,已进行过数百次的适应性训练,但高原作业的难度和艰辛还是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想象。有一次,他们顶着高原刺骨的寒风测量还不到两个小时,突然发现仪器显示器出现了黑屏。技术员宋福胜急忙把仪器塞进大衣里,半小时后,仪器恢复了正常。然而继续工作不到10分钟,仪器再次“罢工”。如此反复了一上午时间,但却连一组完整的数据都没有测出。

  王明孝心疼地握着官兵们冰冷的手,关切的目光里饱含着内疚。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他和战友们在高原上进行了上百次实验,终于研制出了“快速卡轨式移动车”,成功地破解了“测量仪器在零下20度不能正常工作”的世界性难题,改写了测绘兵只能“靠天吃饭”的历史。

  按照国际标准,数字化铁路动态条件下的测绘误差必须小于1米,而目前国内动态条件下的测绘误差是18米。如何破解动态条件下测绘精度达不到要求的难题,成为横在测绘官兵面前的又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山”。

  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星期里,测绘官兵们在不同海拔高度、不同时间段、不同气候条件下进行反复试验。失败了,他们总结完教训继续开始,再失败再试验。一天、三天、五天……官兵们每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最后,王明孝和队友大胆采用国内没有使用过的RTG十RTK技术,成功实现了对测绘点位进行高精度的快速定位。

  这是一个可以载入测绘史册的日子。2005年1月12日,队员们和往常一样架仪器、观测,计算,当进行完一系列点位的观测后,一个出人意料的结果出来了:计算出来的精度达到了0.3米。顿时,所有的人欢呼起来,王明孝像个孩子似的顾不上高原反应,跑着、喊着,最后跌倒在地。随后,他们把这一成果向青藏铁路指挥部进行了报告,指挥部的领导一连问了几声测量精度,当得知这一切都是真的时,他们连声说:这简直是一个奇迹!几天后青藏铁路指挥部组织有关专家到现场对这一成果进行了检验,当一组组准确无误的数据呈现在他们面前时,所有在场的专家无不拍手称奇,他们的测绘精度比设计精度提高了一个“数量级”。

  青藏铁路点多线长,作业量大,如果按照传统的作业方式,在1142公里的铁路线上,按每3米测一个点位,这样就需要上百人、30多台车辆、两年时间才能完成任务。工程师刘兴科针对GPS自带的数据接收软件无法实时监控数据的精度,不能实时获得点距、车速等问题,研制开发了GPS数据接收软件和GPS数据处理软件,在青藏线上首创动态连续采集法,实现了自动采集数据、自动平差解算、自动输出成果,把用人来完成的数据记录处理、解算由计算机自动完成。仅用15人,150天就完成了任务,提高工效20倍。

  人生可以有遗憾,世纪工程不能留隐患

  唐古拉车站海拔5072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火车站,这里寒风肆虐,最低气温达零下42度。冬季恶劣的气候条件对该区域的精确测绘带来了严峻挑战。由于天气太冷,官兵们都戴着厚厚的羽绒手套进行作业。业务处长马延敏带领几名技术员测了整整一上午,突然发现由于操作原因所测数据出现了微小的误差。他二话没说,把羽绒手套一脱,扛起测绘仪器对上午的测量项目进行重新测量。尽管隔着一层单手套,但当他的手握住仪器时,一股冷气像电流一样使他周身寒彻。别的同志见他嘴唇都冻乌了,赶忙劝他戴上加厚保暖的羽绒手套,可他就是不听,坚持连续作业6个多小时。回到宿营地,才发现他双手和尼龙手套早已冻结在一起。士官张大庆噙着泪水用剪刀一点一点地把手套剪开,每一次撕扯那粘着血的手套,张大庆的手都不停地颤抖,最后,他把剪刀往地下一扔,哭着说:“测绘数据重要还是你的手指重要?”

  “质量就是生命”,这是刻在测绘官兵心中的无声誓言。

  “过了五道梁,难见爹和娘”,这是高原汽车兵对青藏高原五道梁地区恶劣自然环境的感喟。春节前夕,野战保障队队长马怀武完成分段测量任务后,来到五道梁作业区。细心的他在检查中发现,先期作业组测量点位中的一个测点套用了以前的测量数据。马怀武板着脸质问作业员为什么不进行实地测量,这名作业员指着对面白雪皑皑的山顶,面有难色地说:“队长,这里可是五道梁呀,爬到山顶测量弄不好会出人命的!”

  马怀武仰望着云雾缭绕的高原雪山,怔在那里。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回过头来,神色凝重地对身边的战友说:“我们所测量的每一组数据都关系着青藏铁路的安全运行,都必须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随即,他带上两名队员,扛上仪器,向雪山走去。两个小时过去了,他们才爬到半山腰,在下面看起来原本不是太高的雪山,此刻却似壁立万仞,每爬一步都要使出全身的力气。他们停停走走,走走停停,又过了两个多小时,才爬到山顶。夹着雪粒的狂风,吹打在他们脸上就像用刀子割一样疼,身上那厚厚的皮大衣此时却薄得像一张纸。他们顾不上这一切,用冻得几乎僵硬的手架好仪器,展开了挑战生命极限的测量。风雪中,3名中国测绘兵就像一座插在地心的钢标巍然挺立在雪山之巅。

  在这条全长1142公里的青藏铁路线上,测绘信息中心官兵,凭着他们对工程质量精益求精、高度负责的精神,一次次把艰难困苦踩在脚下。为青藏铁路数字化建设提供三维坐标5.8万组,信号机位置、道叉点、变坡点等各种关键点位数据11万个,经权威部门检测,所有数据均准确无误,全部达到设计要求。

  朋友,如果你7月1日坐上了开往拉萨的第一列火车,走上了中国的第一条数字化铁路,千万别忘了这项辉煌的世纪工程背后的中国军人。

  相关链接

  数字化铁路

  数字化铁路是建立在铁路信息公共基础平台上的把铁路行业有关运输组织、客货营销、经营管理各业务环节的海量的动态和静态的、多分辨率、多尺度、三维的信息进行采集、存储,并按照统一的地理坐标集成起来建立完整的铁路信息模型,在此基础上,为铁路行业的勘测、设计、规划、运营、管理和各级决策工作提供开放式、分布式的和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实现铁路行业的数字化管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