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花边 > 正文

新疆军区某高炮旅“军旅日记”文化活动透视(图)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6月17日 00:45 解放军报
新疆军区某高炮旅“军旅日记”文化活动透视(图)

女战士们在交流写作军旅日记的体会。李翔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军旅日记:真诚的心灵对话——新疆军区某高炮旅“军旅日记”文化活动透视

  陈 征 何循建 本报特约通讯员 魏 春

  早就听说新疆军区某高炮旅官兵的日记写得好。不管是哪个连队,官兵的床头柜里总是放着一本甚至更多的日记本。捧读其中一篇篇内容或婉约、或豪迈、或朴实、或激昂的心
灵对话,我们分明看到了一颗颗年轻而滚烫的心。

  军旅日记记的啥?

  在该旅分属不同营区的10多个连队,我们在征得官兵同意后,翻看了4000多本日记。一个突出的感受就是,官兵们的日记写得各有特色,行文用词以及字迹的工整程度也各有千秋。

  最让人记忆犹新的是班长王涛的一篇日记:“班务会上战士们批评得对,和刚当班长时比,我的确变了。想到自己是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就不自觉地放松了对自身的要求,让战士干的多了,自己干的少了,还美其名曰‘多给新战士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时间一长,战士们嘴上不说,心里一肚子怨气,难怪干工作变得拖沓,处处和我软对抗。看来士官的确不能有官气。”王涛的字写得有点小,但却很工整,可以感受到他是以一种极其平和的心态去与自己进行心灵对话的。

  十六连上等兵刘志强在自己的蓝皮日记本扉页上,用毛笔写下了这样的座右铭:“做人不一定要顶天立地,但要堂堂正正。做事不一定要尽善尽美,但要尽心尽力。”他主动把一篇关于老班长故事的日记翻给我们看:“老班长的火炮修理水平一直是我们旅第一,可他却主动放弃了这次参加兰州军区岗位练兵大比武的机会,申请给自己的徒弟当教练。理由是:‘他年轻,参加比武更有利于练兵,也更有利于部队的长远建设。’‘人生的价值并不在于奖杯,只要是部队建设需要,什么岗位都可以成为我们施展才华的舞台。’老班长,也许你这辈子再没有机会挂上军功章了,但在我心目中你是永远的英雄!”

  “头顶蓝天,脚踏雪山,我们守卫在祖国的西北边关。舍弃了霓虹的闪烁,选择了风风雨雨的大漠;告别了花前月下,情意绵绵,面对思念,我们遥望家乡。我们的心啊,早已海誓山盟——要用赤胆忠诚捍卫母亲的尊严。”十八连战士吉永涛的日记本,更像是一本

散文集,不说篇篇精彩,但字里行间透出他的文字功底和观察能力。

  面对笔者的感叹,旅政治部主任张俊勇颇有深意地说:“尽管官兵们写得五花八门,但记录的却全是他们的真情实感。我们旅倡导官兵写日记的做法已坚持了三年多,用日记记录心语,已成为大家的一种习惯、一种生活。”

  日记给战士带来了什么?

  提起日记给大家带来的变化,官兵们的话匣子一下就打开了。

  士官徐长江告诉我们,他刚当兵时文化程度比较低,有时连写信都要战友帮忙。“军旅日记”文化活动开始之初,他每天写的日记不会超过两行字。指导员一再鼓励他,还指定班里的一名大学生士兵和他结成学习对子。后来小徐的日记本变厚了,春节前,他的一篇小稿还登上了驻地报纸。

  在该旅采访期间,我们巧遇驻地报社一名叫田伟伟的记者。听说我们采访的主题后,他激动地拉着我们的手,讲起了自己的故事。田伟伟退伍前就是十八连的兵,刚开始写日记时,也只会记些“流水账”。“日记记载的是自己难得的军旅年华,当兵两年,不能连一点有价值的回忆都没留下。”他决定改变自己记日记的方式。政治课、军事高科技讲座上,他把听不懂的术语、名词记下来,以便查资料、找人询问;领导讲话、授课,他把一些诸如“给工作就是给机会,给岗位就是给地位”、“把连队当家建,工作当事业干,战士当亲人看”等富有哲理的话誊写下来,潜心揣摩领会;读书看报时,他把好的文章、句子抄下来,学习背诵。在连队进行战斗精神教育中,他把报刊上《永远的丰碑》栏目中的英雄人物小传摘抄下来。生活中,遇到什么烦心事,也写进日记里。日记成了一封封发给自己心灵的信,成了他学习的助手和忠实的朋友。很快,小田的一些流畅深刻、有见地的文章渐渐见于报端,退伍后他很快被驻地报社聘为记者。田伟伟说,如果当初不坚持把日记写下去,他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成绩,日记是他的终身益友。

  据旅长李林介绍,实践证明,军旅日记是官兵成长成才的“助跑器”。这几年来,从写日记开始起步,部队最大的变化就是战士们的文化水平提高了,思考问题成熟了,处理问题理性了。如今,战士复员后的就业率也比开展写军旅日记活动前提高了。

  日记是一种文化载体

  正如旅政委李应堂所说,写日记其实已成为该旅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现象。他认为,这项活动的正常开展需要良好的氛围,为确保战士在日记中畅所欲言,旅里规定:连队干部只在大方向上把关,战士心里想什么就写什么,干部不能干预;战士日记中若出现“批评”、“不满”、“怨气”,干部不得打击报复、穿“小鞋”;政治部定期有组织地举办“军旅日记一得”演讲、军旅美文大赛等活动,调动大家写日记的热情和积极性。

  七连排长梁博对军旅日记有着独特的看法。他认为,驻守在边疆部队的官兵大都面临着干部两地分居、战士远离父母的实际,雄阔的西部在铸就了西部军人的钢铁豪情的同时,恶劣的自然环境也给他们带来寂寞、郁闷等心理压力。写日记既是官兵们情感的寄托,也成为他们排遣寂寞缓解心理压力的最好方式。

  教导员邬忠长期和战士们摸爬滚打在一起,他的看法也颇有基层味:“军营生活是青年战士人生中的重要阶段,这段时光决不是仅凭几张照片、几封家信就能承载的。军旅日记,一天一个‘镜头’,两年加起来,就是一部精彩的人生‘电视剧’,永远值得官兵们珍藏。”

  与该旅10多个连队的部分官兵交谈时,战士争先恐后地诉说自己的体会。在这里,笔者分明地感受到,军旅日记已经成为官兵们记录工作、生活、家庭、情感和个人成长进步的百科全书,是他们生活中重要的“调味剂”。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