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遵义会议站岗 | ||||||||||
---|---|---|---|---|---|---|---|---|---|---|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6月05日 06:22 解放军报 | ||||||||||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忆起长征,89岁的老红军杨世林,最感自豪和难忘的便是他作为一名警卫战士,曾经为遵义会议站过岗。 1935年1月15日,在中共党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遵义会议在黔北重镇遵义召开。
杨世林所在的一军团警备连主要负责中革军委机关的警卫工作。这天早上,警备连的官兵刚刚吃过早饭,时任红军总参谋长兼遵义警备司令部司令员的刘伯承带着警卫员来到连队,他将连长、指导员叫到连部,而且将门掩上,显得十分严肃。大家预感到,一定有非同寻常的重要任务。 果然,刘伯承总参谋长刚离开,连队就召开紧急动员会。 连长刘辉山首先布置任务。他告诉大家,从今天晚上开始,中央将在红军总部驻地——原黔军二十五师师长柏辉章的公馆里召开一个重要会议,中央、军委领导和各军团主要负责同志都要参加,警卫任务特殊而艰巨,要求大家一定要以百倍的警惕完成这一神圣而光荣的任务。接着,指导员姚志和作补充。他强调在执行任务过程中,一定要小心又小心,警惕又警惕,不能有半点闪失。遵义城虽已拿下,但敌情还复杂得很,敌人的特务随时都会伺机作乱。 中央对这次会议的警卫工作很重视。除警备连负责柏公馆内卫外,城区四周又部署了近四个团的部队,几个山头上还有高射机枪阵地,严防敌机偷袭。 警备连隶属中央警卫局,是个加强连,有150多人。按照警卫方案,从大门到一楼再到二楼会场,关键位置都布了岗哨,24小时轮流站岗。杨世林所在的班负责柏公馆南门的岗哨。与会代表将由这里步入公馆,然后进入二楼会议室。 会议定于晚上召开。天刚擦黑,柏宅大门上的煤油灯就被点亮了。 博古来得最早,那天他披着大衣,沉着脸,表情凝重,在公馆门口下马后,警卫员“康大个”把马牵走,他则低着头,缓缓走进院子,就连警卫战士持枪敬礼,他也仿佛没有注意到。随后,毛泽东和张闻天也赶来了。杨世林清楚地记得,毛泽东披着一件缀了补丁的单袄,长长的头发分在两边,显得特别清瘦。他夹着一只烟卷,与张闻天并肩而行,两人低声交谈,张闻天不时点头。他们进去不一会儿,王稼祥被担架抬来了,他用肘部支撑起半个身子,冲警卫战士点头微笑。 李德和伍修权来得最晚。李德穿了一双看起来很沉的大皮鞋,奇怪的是,他一反常态,以前走路爱指手画脚,高谈阔论,这次却紧握着烟斗,一路无言。 会议一共开了三天。也许是出于保密的原因,每天都是晚上进行,凌晨结束。 早春的遵义阴雨连绵,寒气逼人。警卫战士没有棉袄,更没有大衣,尤其是夜间,冷彻骨髓,但每个警卫战士都保持着高度警惕。由于头脑中的弦绷得太紧了,以至于还闹了一场误会。1月15日,会议刚开始不久,杨世林和一些战友正在连队待岗,突然听见一阵紧过一阵的防空号。“有情况!”连长大吼一声,忙带着警备连的官兵赶往柏公馆。可到了那里什么情况也没发生。原来是由于负责“高射机枪阵地”的邵永清太紧张,把一只飞来的猫头鹰误认成飞机,吹响了防空号,使大家虚惊一场。 邵永清懊恼不已。听到警报迅速赶来的刘伯承非但没有责怪他,反而安抚他说:“小鬼,莫紧张,这说明你警惕性高。”并给连长、指导员交待,不要处分邵永清。 17日会议结束时,正值杨世林的岗,他看到毛泽东步履轻松地走出来。之后,与会的领导人陆续离去。走得最晚的是博古。他站在大门口,低着头默不作声,警卫员喊了他两声,他才醒过来似的,连声说“噢、噢”,然后就走了。由于光线太暗,看不清他的表情,但能感觉到他的情绪不佳,步履沉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