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 正文

海军少将杨毅:军方往来能否助推中美关系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6月02日 14:20 《环球》杂志
海军少将杨毅:军方往来能否助推中美关系

中国特种兵搭乘黑鹰直升机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军方往来能否助推中美关系

  杨毅

  军事关系在国家关系中最敏感,也最具“风向标”的特征。通常来讲,能够长期维持稳定、合作性的军事关系的国家大都是盟国,或者具有共同战略价值观(在相对比较短的期间
内,为应对共同威胁而发展军事关系的除外),这些国家在政治、经济、安全和意识形态等方面都具有共同的战略利益。

  相比之下,研究中美军事关系的人士经常有一种感觉,那就是,在中美建交后数十年来两国关系起伏变化过程中,中美两军关系最不稳定。

  中美关系的“抵押品”

  “最先破裂、最后恢复”,这往往是中美两军关系的一个明显特征。尽管这种说法并不完全和准确,但它基本上是近30年来两国军事关系的实际写照。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说中美两军关系扮演了两国关系中“抵押品”的角色。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美国对华一直奉行敌视政策,两国甚至在朝鲜战场上进行了直接的军事较量。

  冷战期间,为了应对前苏联的军事威胁,中美两国间建立并发展了某种非盟国式的军事合作关系,两国的国防部长、总参谋长(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各军种首长频繁互访,两国军事力量在装备、部队训练、人员培训等方面进行了互利、互惠的合作和交流。

  冷战结束,由于前苏联军事威胁的消失,中国对于美国可借用的战略价值在减弱,美国与中国进行军事交流的热情也在降低,再加上其他一些因素,中美两军关系一直处于低迷状态。

  1996年美国向台湾海峡派出两个

航空母舰编队,使中美两军一度处于剑拔弩张的危险对峙状态。1997年后,两国虽然恢复了高层军事领导人和其他军事团组的互访,但是实质性的军事合作交流却难以恢复到昔日的“高峰”层级了。2000年小布什政府执政初期,称中国为“潜在竞争对手”。2001年发生的撞机事件使中美两国,特别是两军关系降到了“冰点”。

  军事安全缺乏战略互信

  最近几年,在中美两国国家元首的直接推动下,中美两国军事交流开始逐渐恢复和扩大,新的形势下涌现出新的特点。

  作为影响当今地区和世界战略稳定的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中美两国关系现在已经发展到了一种涉及多领域的关系,它具有多层次、复合性的特点。当前,中美两国在经济、政治和军事领域内的关系现状是不同步的,发展趋势也具有不同向性的特点。

  从经济关系来讲,尽管两国存在这样那样的摩擦,但是日益增长的相互依存程度已经成为连接中美两国战略关系的重要纽带之一。

  在政治领域,尽管在许多重大的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存在分歧,但中美两国还是能够进行比较稳定的协调与合作。在维护世界和地区和平、稳定和繁荣方面,中美两国的共同利益在不断增加。

  但是在传统军事安全领域方面,无论是出于地缘战略、军事能力平衡变化、武器装备研发、军事力量部署调整还是军事战略和军事理论的调整,双方都相互关注对方的动向。中美两国在军事安全方面相互猜疑依然很重,缺乏战略互信。

  美国对华政策的攻防思维

  美国的对华政策,在不同领域奉行的战略和策略也是有所侧重而不尽相同的。

  在政治与意识形态方面,美国对华政策在战略和战术上都是进攻型的,美国企图通过各种渠道和各种方式来促使中国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朝着美国所希望的方向演变,美国政府领导人和学者对此从不掩饰。

  在经济贸易方面,美国的战略和战术是攻防兼备型的,美国一方面企图占领和扩大在中国的市场份额,谋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另一方面又防范和限制高技术流向中国。近几年来,美国对华出口总量激增,但高技术的出口却连年下降。

  在军事安全方面,美国对中国在战略上是防御型的,或者更加精确地说,是防范型的,至少在一定时期内还不是进攻型的。美国并没有把中国军队当作现实作战对象,美国并没有把军事力量作为更迭中国政权或改变中国政治制度的主要手段。目前主要是防止中国军事力量的壮大,从而挑战美国在地区和全球的优势地位。

  但是在战术上,美国的进攻则是咄咄逼人的。具体表现是,美国调整军事力量部署和军事基地布局,加强与日本、韩国、

澳大利亚甚至印度的军事关系,强化美台军事关系,加大反对和堵截各国与中国开展军事装备合作的力度等等。因此美国对开展中美两国之间的军事交流存在巨大的政治和战略疑虑。

  “战略围剿”中国国防现代化

  在进行中美军事交流过程中,有两个重大问题是不能回避的,这就是中国发展军事力量的正当性和军事透明度的问题。在以美国和日本为首的一些国家不断掀起的中国“军事威胁论”的浪潮中,中国发展军事力量的正当需求,被炒作成为破坏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的威胁;同时,美日等国指责中国发展军事力量不够透明成为增进军事互信的障碍。对于这两个问题,我们不但不能消极回避,而且应该理直气壮地抢占“道义高地”!

  发展并拥有适当的军事力量,是任何主权国家维护国家安全和保障国家利益的正当权利。富国不意味着称霸,强兵不等同于黩武。一个国家军事力量的强弱并不能成为它构成威胁与否的标准,关键是拥有什么样的战略意图,奉行什么样的政策,如何使用军事力量。

  美国具有“一览众山小”的超强军事实力,却经常夸大其国家安全受到了这样那样的威胁,美国无论是在武器装备还是在作战理论等方面都领先其他主要国家十几年甚至数十年。美国目前正在加大投入,研制许多未来新概念武器装备,发展全球快速、精确打击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指责中国发展军事力量是对地区军事平衡造成威胁的观点,确实有“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意味。

  中国一再被贴上“军事威胁论”的标签,一再被“妖魔化”。炮制这种论调的用意是十分明显的,那就是通过妖魔化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从而误导国际舆论,以便对中国国防现代化进行“战略围剿”。

  仔细分析这个具体策略,就是先把“中国军事威胁论”炒作成一个地区或全球舆论焦点,把中国置于“被告”地位,剥夺中国的“话语权”,使中国必须为自己的每一步发展提出“充分解释”。这也是一种“先发制人打击”,一方面污损和压制中国,另一方面也试图诱使中国在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的进程中出现非理性的行为,从而陷入“安全困境”。

  在“军事透明度”问题上,美国经常指责中国的国防开支、武器研制与发展、战略规划等缺乏透明度,因而引发美国和其他国家的疑虑。这种说法具有欺骗性和煽动性。

  应该指出,由于历史、文化、社会等综合因素,中国在改进透明度方面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是,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透明度也是相对的。在社会形态朝着信息化深入发展的时代,绝大多数信息可以通过公开渠道同步获取。美国凭借其绝对信息优势,更是可以大量掌握其他国家军事装备、军事技术、军事力量部署等重要信息。

  军事透明度,不但要有军事预算、军队规模、武器装备等硬件的“技术透明度”,更重要的是要有战略意图的透明度。美国在许多重大问题上的战略意图非常不透明,比如在美国军事介入台湾冲突、美日军事同盟的适用范畴等问题上,甚至故意保持“战略模糊”。美国在进行反恐战争的同时,趁机夺占战略要地和调整军事力量部署,都有其“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战略目标,具有很大的欺骗性。

  与美国形成鲜明对比,中国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决不走历史上崛起大国通过军事扩张谋求发展的道路,坚持和平发展,即使将来强大起来,也永远不称霸;在台湾问题上,我们只有在《反分裂国家法》规定的三种情况下,使用非和平手段。可以说,在战略透明度方面,中国一直站在“道义高地”上,高举着一面独具特色的正义旗帜。

  当然,在增进军事透明度的问题上,中国也要适应信息化时代的特点,更新保密观念,减少那些不必要的麻烦,增强在传统军事安全方面的“透明度”的主动性,摆脱被动地位。

  以军事交流助推中美关系

  加强在各个层次上的中美军事安全战略对话,坦诚地、建设性地进行关于各自战略意图、军事能力和军事规划方面的交流与通报,可以增信释疑。

  中国应该理直气壮地公开表明,中国的军事现代化是中国和平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坚持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不会在地区和全球与美国争夺霸权。同时也严正地告诉美国,中国的军事现代化是为了维护祖国的统一和领土完整,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和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共同发展,具有不可剥夺的正义性和合理性。任何企图阻挠中国军事现代化的“战略围剿”都是不会成功的。

  在全球化时代,面对日益增多的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需要各国加强战略合作,特别是加强军事领域内的交流。作为对世界和平与繁荣有着重大影响和责任两个大国,中美两国需要进行平等互利和坦诚的军事交往。把中美军事关系从中美两国关系中的“抵押品”变为两国关系不断加强的“助推器”,维护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这不但符合中美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有有利于亚太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作者系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海军少将)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