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我军新闻 > 正文

通讯:武警官兵扑救黑龙江森林火灾目击记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5月30日 02:35 新华网

  新华网黑河5月29日电 通讯:惊心动魄的绿色保卫战——武警官兵扑救黑龙江森林火灾目击记

  记者 吴杰、呼涛

  5月21日,黑龙江省北部重点林区黑河、大兴安岭相继发生森林火灾,驻地武警森林
部队官兵迅速集结火场,北京、内蒙古、吉林跨区驰援,7000余名武警森林部队官兵投入一场绿色保卫战。

  迎难而上

  入春以来,东北林区森林火险等级居高不下。黑河市嫩江县火场在大风作用下迅速蔓延,直接危及邻近几个大国有林场和上千户林区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第一时间,武警黑龙江省森林总队大兴安岭地区支队、黑河市支队监测到起火点。1300余名官兵急赴火场,全力展开扑救。随即,牡丹江支队、哈尔滨支队、佳木斯支队、伊春支队的官兵和从外地紧急增调的1500名武警官兵,分别从空中和陆地紧急增援火场。

  黑河市嫩江县嘎拉山火场是所有火场中火点最多、战线最长、地形最为复杂、形势最为严峻的一个火场。由于可燃物是大片以柞树、桦树混交为主的次生林带,树的油性很大,有的地方大火已形成急进地表火,形成立体燃烧的态势。

  一些灌木的树叶烧着后变成一个个小火球,被风吹到十几米甚至几十米远的地方,形成一个个新的火点,并迅速向外扩展。哈尔滨支队特种大队大队长邱海涛立即组织突击队,以采伐路为依托,一字排开,向大火发起一次次冲锋

  在火势减弱的瞬间,6台风力灭火机吼叫着把火线“斩”断。王明星、王猛、胡国强等官兵立即跟进清理,水枪手李奇反复取水沿火线边缘喷洒以避免形成地下火。

  “我扑了这么多年的火,从没有经历过这样的火场,林内的小气候太复杂了。”一位一直战斗在火场最前线的指挥员对记者说,“这几天白天风力大多在六七级以上,而且是‘拧’着劲儿地刮,往往是打了一上午的火,等到下午风向一变,整条火线又全部复燃。”

  火场无眠

  林火无情,瞬息万变。火在变,人不能停,短暂的迟疑、停顿都可能造成难以控制的局面……

  火场无日夜,战斗无间隙。茫茫的柞桦混交林、草塘沟被战士们踏出了路,扛着几十斤重的灭火机具、背着给养,战士们成为火场上的英雄……

  火场上,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转场。行军途中,官兵们每次都要背负重达20多公斤的扑火机具和给养装备,在没有路的林子里,一走就是四五个小时,每个官兵的双脚都磨起了血泡。

  小战士李爽背着灭火装备,双肩被压出血印,汗水浸透了棉袄,却一直走在队伍的最前面。他说出了所有官兵的心里话:“我们之所以能坚持到今天,不是靠的体力,而是精神,这种精神就是战斗精神。”

  林区的天放亮很早,战士们黑黑的脸上都是一道道汗水流过的痕迹,湿透又被烤干的战斗服在他们身上已有数日未换洗了。

  身先士卒

  烈火当前,方显英雄本色。武警黑龙江省森林总队3200余名参战官兵中,有810多名党员和干部。在各个火场,他们科学指挥、身先士卒,用实际行动感召着广大官兵。党员跟我来、党员一律上、党员向前冲、党员当先锋,已成为他们在火场上体现先进性要求,忠实履行使命的一致行动。

  嘎拉山林场西北线火场风向突变。大火越过隔离带,直扑一片落叶松林带。黑河市支队特种大队大队长白庆波迅速组织30名官兵组成突击队向西线进发,在距火头100米处实施单点突破战术。

  仅20分钟,万海峰带领的第

二战斗分队硬是顶住火头,用4台风力灭火机“撕开”了一条突破口。然而就在这时,风向再次突变,大火借风势向南侧疯狂扑去,万海峰再次请缨迎战火头。

  “我是党员,理应冲在最前面!”面对万海峰坚定而自信的话语,白庆波用力点了点头。在浓烟弥漫的火场,万海峰带领7名突击队员再次冲向火海……

  5月28日晚23时,哈尔滨市支队特种大队教导员艾忠昌等14名共产党员,带领53名官兵组成的扑火队伍,向火势最猛烈的白云火场西线摩托化开进。

  次日凌晨3时23分,他们到达火场。为确保夜间官兵的自身安全,教导员很快在临时党支部上做出决定:“党员们立即组成突击队,跟我上!”。

  他们全力奋战7个小时,终于扑灭了明火。

  在火场短暂休整的间隙,记者在大兴安岭松岭区砍都河火场见到了已经连续作战4个昼夜的大兴安岭支队支队长韩朝斌。他声音嘶哑地说:“共产

党员先进性不是华丽口号,是艰难时刻的挺身而出,是危险时刻的迎险而上,是关键时刻的舍生忘死!”(完)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