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首次全面披露国产枭龙战机研发历程(图) |
---|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4月14日 11:42 中国新闻网 |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中新网4月14日电 枭龙战机,写着一连串中国“第一”:第一架国际合作战机、第一架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战机、第一架安装国产先进航电技术的战机……今日出版的《四川日报》揭露了其产生的历程。 设计师故事 我把嘴唇咬破了 起飞前,中航第一集团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所长、枭龙总设计师杨伟,习惯性地抬头仰望蓝天几分钟,然后拿起笔,在放飞批准书上郑重地签下自己的名字。 这是2003年8月25日。 这一天,枭龙首次试飞,飞行时间17分钟。试飞员走出机舱时,杨伟第一个走过去拥抱他。“飞机安全落地,长期积聚的压力突然释放,我觉得我是把嘴唇咬破了,但哭没哭也不知道了。” 从图纸,然后再部件、总装、地面实验,一架飞机的整个过程,杨伟和他的同事们都是咬着牙过来的。“第一次首飞,实际上是一个综合考验,风险最大,任何一种设计的疏忽,或者考虑不周到,都可能导致飞行员生命的损失,以及整个项目的一个大挫折。”杨伟很动情地说。 1985年,从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毕业后,杨伟被分配到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那一年,他22岁。 命运从一开始便给了杨伟起跳的空间,他被安排到了一个全新的课题组。而横亘在该课题组面前的,是当时在国内尚属空白的数字式电传飞控系统的难关。数字式电传飞控系统是先进歼击机的典型标志,是重点型号飞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核心技术,直接影响飞机的飞行安全和全机研制工作的成败,技术难度相当大,风险也很高,世界上先进国家采用数字式电传飞控系统的飞机都遭遇过严重挫折。 3个月后,杨伟被提升为课题组组长。一个才来研究所5个月的年轻人,被提拔为独当一面的专业组长,有人怀疑,有人嫉妒。但挑战,却激起了他无限的创造欲。 在没有任何对外合作与国内类似系统研制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飞控系统的核心———飞行应用软件,被杨伟和他的同事们一举攻克,国家某重点型号首飞,在一片期待的目光中成功载入历史。 紧接着,被列为航空武器装备关键项目的某重点型号飞机飞行训练模拟系统和二级综合自动检测设备的研制,又把杨伟推到了前台,并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国内最先进的飞控试验设施”的高度评价。设备的研制成功,使中国军用飞机仿真技术以及综合自动检测技术实现全新突破。 流言没了,质疑走了,在飞行控制领域近乎天才一般的“表演”中,杨伟逐渐走向成熟。 1998年,杨伟受命担任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副所长、副总设计师,并兼任飞控系统总设计师。如今的他,肩挑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总设计师、某重点型号双座型飞机总设计师和枭龙飞机总设计师3副担子。 近期,挂着国产先进航电设备、进气道的枭龙战机“完整版”,将首次试飞,并以市场的名义“批量生产”。 距离枭龙战机第一次首飞,近千个日子流转,但每一个日子的背后,都大写着4个字:民族尊严。杨伟将这样的自豪感写在一本厚厚的工作日志的每一页,密匝而有序。 相关专题:枭龙战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