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研制和装备的几种坦克抢救牵引车(组图2) | |
---|---|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07月22日 09:19 坦克装甲车辆 | |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声明:本文为《坦克装甲车辆》杂志供《舰船知识网络版》独家稿件。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第三件法宝就是“车拉车”的能力。绞盘和吊车的力气再大,也只能让战伤、淤陷的坦克等脱离险(陷)境,要将其送往后方抢修地点去,还得靠“车拉车”的功夫。这是坦克抢救牵引车的基本功,84牵有什么特别之处吗?有的。 一是它采用了79式中型坦克的底盘,其行驶性能和操作的便利程度明显好于59式和69 二是较之64牵增加了刚性牵引功能。所谓刚性牵引,就是用钢制的牵引杆将牵引车与被拖坦克连接起来(就像汽车的拖车与主车连接一样),使两者成为一体,可以拉着坦克翻山越岭。如果采用柔性牵引(即两车之间用钢丝绳连接),平坦地形还可以,下坡时可就麻烦了──就得用两辆牵引车一前一后,前拉后拽。但是,刚性牵引时挂牵引杆的动作难度确实很大,牵引杆重得两人抬都吃力不说,最头疼的是对正牵引钩的位置,两车差一点就挂不上。据说这一问题已得到解决,装甲兵的科研人员已经研制出了自动挂钩装置。顺便说一下,在陆上可以使用刚性牵引,但在水上牵引时可是万万使不得。76牵在水上实施牵引时,只能用尼龙绳等软绳牵引,而且距离不能太近,一旦被牵坦克出现沉水等险情时,保障人员还要及时用利斧砍断绳子,不然就凶多吉少了。据说现在科研人员已经研制出一种半自动脱钩装置,遇险情时一拉开就切断牵引绳了。 增强活力——未来作战对坦克抢救牵引车充满期待 上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研制出七八种坦克抢救牵引车,基本满足了装甲兵部队训练和战时装备保障的需求,其中84牵的综合性能还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但是,随着装甲兵部队主战坦克的不断更新换代,对配套保障装备特别是坦克抢救牵引车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是要进一步发展“一车多功能”的坦克抢救牵引车。未来作战交战节奏很快,装备保障不能“四平八稳”,必须及时、高效,这就要求牵引车都成为能牵、能拉、能吊、能修的“多面手”,一车多用、一车多能。在这方面美、英、法等国都做了有益的探索。如美国以M1坦克为底盘的新一代装甲抢救车,英国正在研制的“挑战者”抢救和修理车,意大利OF-40抢救车等,都是集抢救、抢修于一体的综合保障车辆,而我国的84牵还不具备战场抢修能力。 二是同步发展轮式装甲抢救牵引车。我国目前已研制和装备了较多数量的轮式装甲战斗车辆,而84牵等履带保障车辆,难以适应其快速机动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同步发展基于轮式装甲车底盘的轮式抢救车、抢修车等。 三是随着主战坦克车重的不断增加,要求同步发展拉力更大的新型抢救牵引车。如美军装备重达60多吨的M1A1主战坦克后,绞盘拉力为57吨的M88坦克抢救牵引车就显得吃力了,于是美军很快就研制和装备了绞盘拉力达70吨的“艾布拉姆斯”坦克抢救牵引车。 四是同步实现数字化。数字化被称为“陆军之梦”。坦克抢救牵引车是一线保障装备,是坦克形影不离的“伴侣”,坦克的前途是数字化,坦克抢救牵引车也不例外。数字化的坦克抢救牵引车,可以通过战术互联网及时、准确地掌握战伤坦克的位置、战伤部位等信息,能及时根据保障需求携带器材和维修工具,并在计算机化的战场态势图和导航定位系统的引导下,与装甲救护车一道,于第一时间到达保障地点,“先救人后救装”,及时救出伤员,并将战伤坦克拖至隐蔽地点,快速进行抢修,使其在很短的时间内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这是一种期待,一个不是十分遥远的梦! 孔凡清 将言 韦臣 84式坦克抢救牵引车主要战术技术性能 战斗全重:18.5吨 乘员:5人 车长:7.5米 车宽:3.27米 车高(至高射机枪):3米 单位功率:15.1马力/吨 单位压力:84.6千帕 最大速度:50千米/小时 最大行程:450千米 主要武器口径/类型:12.7毫米/高射机枪 弹药基数:500发 作业装置能力:吊车额定起吊重量10吨 刚性牵引最大牵引力:255千牛 刚牵时最大爬坡度:15度 拖救时绞盘额定拉力:343千牛 推土作业率:大于100米3/小时 驻锄最大支撑力:686千牛 装甲类型:钢装甲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