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战略评论:拉姆斯菲尔德的尴尬(附图) | |
---|---|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06月13日 07:41 解放军报 | |
![]()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人们没有忘记,在伊战正酣之时,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抛出了“新欧洲”、“老欧洲”之说。后来,出于美国的战略需要,他收回了这个说法,并自我解嘲地表示,以前那个是“老”拉姆斯菲尔德,现在这个是“新”拉姆斯菲尔德。可能他自己也没有料到,时隔不久,他又陷入了类似的尴尬,只不过这一次是在亚洲的东头儿。 在6月初举行的亚洲安全大会第一天会议上,拉姆斯菲尔德煞有介事地宣称,中国军 拉姆斯菲尔德关于中国军力的两次高论,到底哪一个是他真正的观点,看看下面这个事实就清楚了。据透露,他治下的五角大楼又一版的《中国军力报告》,基调同拉姆斯菲尔德在亚洲安全会议开始时所讲的话没有两样。 美国新保守主义的“斗士”们为什么对“中国威胁论”情有独钟,并不厌其烦地加以宣扬呢?这固然有其打着捞取实际利益的小算盘,宣传中国军力“无理扩展”,就可以向台湾当局推销军火,拉日本加入战区导弹防御计划,为控制中国周边国家制造声势等原因,但根本原因还是他们所坚持的冷战思维在作怪。 说实话,拉姆斯菲尔德们的“中国威胁论”是不值一驳的。这里且不说中国在国外无一兵一卒,无任何军事基地,中国的军费比美国少得多(所谓“世界第三、亚洲第一”,不知是用什么高明的算术算出来的),也不说美国为了遏制中国如何在中国周边多方投棋布子,中国所倡导并一以贯之的新安全观本身就同拉氏的思想纲领——冷战思维之间有着霄壤之别。中国认为,安全首先不应该建立在军事威慑的基础上,而应建立在互信、互利、平等、协商的基础之上;安全应该是全面的、综合的安全,而不仅是单纯的军事安全;安全应该是普遍的安全,而不是一国或少数国家的安全甚至是“绝对安全”,它国却不安全甚至非常不安全。中国的外交实践就是这种安全观最好的说明。中国对国际安全的贡献,早就在国际社会中赢得了普遍赞誉,在这次亚洲安全大会上也得到了充分的肯定。 再拿6月4日召开的上海合作组织外长会议做例子吧。有些人对这次会议颇具戒心且颇有微词,就是因为这次会议传递出上海合作组织对巴基斯坦、伊朗和印度获得本组织观察员地位的愿望表示欢迎的信息。在那些秉持冷战思维的人看来,自己四处出击对别人搞包围,别人也肯定会拉帮结派搞反包围。这实在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这次上海合作组织外长会议的主要议程,还是重申反对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开展经济、能源和文化合作,共谋地区安全、稳定和繁荣的目标。建议接纳巴基斯坦、伊朗和印度为观察员,不过是顺应地区安全形势的发展需要,为扩大该组织在亚洲地区的积极作用开辟新的可能性,依然是互信、互利、平等、协商的新安全观精神的具体体现。 话说回来,拉姆斯菲尔德后来改口说中国不是威胁,不管是否是为了应付舆论的压力不得已而为之,但总是需要有点儿面对事实的勇气的。拉姆斯菲尔德们能否坚持这种勇气,从此收起那一套令自己也感到尴尬的论调,且请拭目以观之。(来源:解放军报第9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