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国际展望》网络版 > 正文

军史回顾: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马岛战记(组图3)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04月25日 11:23 《国际展望》杂志
军史回顾: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马岛战记(组图3)

1982年4月16日,英军在阿森松岛的两栖登陆演习可以看做是圣卡洛斯登陆的预演。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军史回顾: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马岛战记(组图3)

配属给皇家海军陆战队的SAS特种部队士兵,在他背后是一排被俘虏的阿根廷人。


正在使用夜视器材的英国士兵,对侦察的重视使英军在地面战中占使尽先机。


阿根廷陆军在马岛的炮兵阵地。

    声明:本文为《国际展望》杂志供《舰船知识网络版》独家稿件。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 哈里特山战役

  5月30日夜间,第42突击队K连搭乘直升机飞往肯特山,与SAS部队D中队会合,随后第
42中队剩余部队也在这周内前往挑战者山并最终于K连会合。之后,他们派出一个排在墙山(Wall Mountain)上建立了观察哨所,并计划向防御坚固的哈里特山发起进攻。如果发起正面进攻,从墙山出发穿越雷场进入阿军机枪射程,速度不成问题,但伤亡难以估计。而从左翼发起迂回运动则会冒与进攻两姐妹山的第45突击队争夺前进路线的危险。沃克斯中校因此决定打出一记右钩拳,从费茨罗-斯坦利大道南面迂回过去,到达阿军防御部队的东南方向。最后的计划是留下J连在墙山作为预备队,K连和L连则从墙山西侧出发,穿越费茨罗-斯坦利大道,最后到达哈里特山背后的进攻发起线(代号“Zoya”)。L连担任主攻,K连提供侧翼掩护。攻击部队将在6月11日晚上8:30分出发,K连攻击哈里特山顶峰东端,1小时后,L连出动,攻击西端,在此之后,第42突击队应当继续前进占领山羊山脊(Goat Ridge),代号卡特林娜(“Katrina”)。与另外两次攻击不同,这次攻击与预定计划中的对哈里特山的炮火准备一起发动。

  但是要寻找到一条既可安全穿越广阔雷场并不被哈里特山防御圈外围阿军哨所发现的的路线需要非常仔细的侦察。K连承担起了为即将到来的攻击勘察路线并进行火力侦察以摸清阿军的火力配系及部队部署情况的任务。在作战前的侦察巡逻中,2名第42突击队L连的士兵被人员杀伤地雷炸掉了双腿,第42突击队发现哈里特山周围地区密布地雷。而K连1排执行的战斗巡逻直接插进了哈里特山阿军阵地仅20码的前沿,在那里他们遭到了阿军攻击,但他们立即用66毫米、81毫米迫击炮还击,击毙6名阿军士兵,自身无一损失。阿军发射的105毫米和155毫米炮弹、极端恶劣的气候给皇家海军陆战队的突击队员们造成了很大的障碍。腹泻和战壕足症状已经开始在相当部分的士兵中出现。这个关键性的战役准备工作由柯林斯中士领导。同时,皇家工程兵在为部队寻找穿越雷场的路线方面做出了决定性的贡献。

  6月11日,星期五,第42突击队准备开拔,阿军的远程炮火炸死了墙山的一名英国海军陆战队员。此后,K连和L连从挑战者山出发开始了向哈里特山阿军侧背的迂回。J连的一个排担任斥候,在主力纵队前方标记路线并建立米兰反坦克导弹预设阵地,其中一个在斯坦利大道上,以对付可能出现的阿军潘哈德装甲车。他们应当与陆军威尔士警卫团(Welsh Guards)巡逻队会合,后者是加强给第42突击队用于保护其进攻发起线的。但后者在黑暗中未能与J连会合,耽误了整整一小时。他们刚刚到达位置,这使得最后的进攻发起时间(H-hour)被迫推后,此时J连已经在墙山上向哈里特山阵地的阿军开火,制造大部队将发起正面进攻的假象。

  K连在晚上10点越过攻击发起线,沃克斯中校带着他的人穿过雷场向山南面迂回,部队一直保持着良好的间隔。他们在夜幕中潜伏到离阿军阵地仅100码的地方才被发现。战斗在瞬间打响,轻武器、手榴弹、66和81毫米迫击炮是这次步兵进攻作战的主角。“雅茅斯”号护卫舰也用舰炮支援。皇家野战炮兵的105毫米榴弹炮和81毫米迫击炮进行炮火延伸。皇家野战炮兵第29突击团接到了夜间作战直接火力支援的命令,一共有47个目标列入了攻击列表。在夜战中,该团共发射了3000发炮弹,其中一些落在了离友军部队仅50码的地方。几乎直抵阿军阵地而没有被察觉。

  在左翼,K连第1排首先与阿军交火,开始逐个碉堡的驱逐阿军,开辟前进道路,但这样的攻击被阿军猛烈的机枪火力所阻。K连的士兵后来回忆到:1排长纽兰德中士看起来非常放松的靠在一块岩石背后,继续抽他的香烟,实际上,他的两条腿都被子弹打穿了,但他仍然用无线电指挥他的部队战斗。第3排接到命令立即超越第1排的攻击纵队向顶峰跃进。第2排在右翼开始清扫他们的区域。

  当K连在顶峰东端战斗并遭受猛烈炮火轰击时,L连则冒着阿军凶猛的重机枪火力向哈里特山顶峰西侧仰攻。他们几乎全程遭到重机枪火力的压制。L连在岩石间向顶峰跃进。尽管阿军炮火猛烈,迫使他们不得不寻求隐蔽,但真正的威胁在于阿军的12.7(0.5)毫米机枪和使用德国手动狙击步枪的成群的阿军狙击手。皇家海军陆战队山地和极地作战单位的前观员标出了阿军碉堡的位置,英军得以使用米兰反坦克导弹逐一敲掉阿军火力点,虽然很奏效,但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导致步兵长时间暴露在阿军炮兵火力下,遭受了不小的伤亡。黎明时分,L连仍在为前进而苦战,第5排受命攻击顶峰北面的目标,但攻击一开始就遭到了阿军顽强抵抗,被迫停顿下来,召唤迫击炮和后方炮兵部队的火力支援,直到炮弹彻底摧跨了阿军的抵抗意志,他们的任务才算达成。

  当K连的英军士兵们好不容易冲上顶峰时,一所阿军建筑的小屋忽然着火,这给了阿军炮兵完美的瞄准参照物。倾泻而来的炮弹炸伤了连指挥部的许多成员,包括副连长。炮火也打断了两军步兵的交火,双方都卧倒并寻找最近的掩蔽部。与此同时,J连从墙山开拔,直接扑向哈里特山,加入最后的打扫战场的战斗,他们快速穿越了哈里特山正面的雷区,仅仅只损失了1名士兵。

  随着黎明的到来,陆战队占领了目标地域,2人阵亡,26人受伤。黎明时分,J连开始清扫残敌,看起来那些阿军士兵都很乐意投降。3小时内,58名被俘阿军官兵被送到了J连连部。而K连军士长已经将70名战俘集中起来。哈里特山战役共俘虏了超过300名战俘以及一些重要文件,这些文件对于第3旅情报部有很大价值。英军还在山上的碉堡里发现了一些弹药,还有海绵床垫和定量配给。在顶峰附近,英军士兵还发现了一部装在板条箱里还没有拆封的战场监视雷达。

  以下是皇家海军陆战队第42突击队的单位作战日志:

  哈里特山战役(1982年6月11-12日)

  1982年6月11-12日夜间,作为皇家海军陆战队第3突击旅向斯坦利港防御圈发起的夜间进攻的一部分,第42突击队受命攻击并占领哈里特山阿军阵地。在进行这次夜间进攻前,第42突击队已经进行了9天的夜间侦察巡逻,他们克服了崎岖的地形,密布的雷场和恶劣的气候。

  突击队在战斗巡逻中获取的情报及时而详细,这使得指挥部得以制定一个大胆的计划,对哈里特山阿军阵地实施侧击,并迂回到其侧后。攻击方向将会完全出乎阿军的意料,阿根廷最好的陆军单位之一——第4步兵团将会非常吃惊。此外,这样的出其不意也避免了正面强攻被敌火力和绵密雷场带来的伤亡。

  经过长距离的接敌行军后,攻击在大约凌晨2点发起。K连作为先导单位一直前进到距阿军阵地仅150米的地方才开火。战况非常激烈。K连经过顽强战斗直接攻上主峰。L连穿过阿军重兵布防的阵地西侧发起清扫行动。与此同时,在战斗发起前担任佯攻、转移敌军注意力任务的J连为K连和L连提供支援。

  尽管阿军顽强抵抗,其炮兵和重机枪火力给陆战队带来了很大麻烦,但第42突击队还是取得了成功。我们的突击迅猛而果断。2人阵亡,26人受伤,而他们至少击毙了50名阿军士兵并俘虏了超过300名阿军,其中包括第4步兵团团长在内。

  阵亡名单如下:代理下士J·史密斯,6月11日阵亡于墙山,胸部中弹,埋葬于德文郡;L·G·瓦特下士 ,6月12日阵亡于哈里特山,胸部中弹,埋葬于苏格兰。□ 本刊特约撰述 甘嘉庆

   两姐妹山双方参战单位

  阿根廷防御部队:第4步兵团防守两姐妹山和哈里特山地区,得到狙击手、重机枪、迫击炮和炮兵支援。

  英国进攻部队:皇家海军陆战队第45突击队,得到皇家野战炮兵第29团第8连6门105毫米榴弹炮以及“格拉摩根”号驱逐舰2门4.5英寸舰炮的火力加强。

  预 备 队:第2伞兵营

  第45突击队指挥官:A·F·怀特黑德中校

  X连(1、2、3排):I·R·加丁勒尔上尉

  Y连(4、5、6排):R·J·戴维斯少校

  Z连(7、8、9排):F·科尔:

  哈里特山战役双方参战部队

  阿军防御力量:第4步兵团防守两姐妹山和哈里特山地区,有狙击手、重机枪、迫击炮和炮兵火力支援。

  英军进攻力量:皇家海军陆战队第42突击队,皇家野战炮兵第29团第7连6门105毫米榴弹炮、“雅茅斯”号护卫舰的2门4.5英寸主炮担负火力支援任务。第1威尔士团和第40突击队A连、C连为预备队。

  第42突击队指挥官:N·F·沃克斯中校

  J连:M·J·诺曼少校

  K连(1、2、3排):P·M·巴槟顿上尉

  L连(4、5、6排):D·G·韦恩上尉

  相关专题:《国际展望》网络版


评论】【军事论坛】【 】【打印】【下载点点通】【多种方式看新闻】【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2005年上海国际车展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圆明园工程风波
定远号舰重返威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珠峰科考登顶复测
2005环球小姐赛
家装全流程30天攻略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