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情报官员眼中的朝鲜军事战略(组图2) | |
---|---|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04月25日 08:29 《国际展望》杂志 | |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声明:本文为《国际展望》杂志供《舰船知识网络版》独家稿件。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数量庞大的朝鲜陆军呈三个梯队部署,前沿部署梯队主要由4个步兵军组成,第二梯队的2个机械化步兵军、1个装甲军及1个炮兵军则为前沿梯队提供作战支援,余下的2个机械化步兵军及另1个炮兵军则作为战略预备队。这些军队沿着从北方到南方的主要交通线(这些交通线为部队提供进入韩国的便捷通道)部署。朝鲜人民军在接近南北军事分界线的地区部署了大量的火炮(尤其是远程火炮)。 苏联的大纵深作战思想对作战行动的要求是,必须部署一支能取得制空权和对地攻击能力的空军力量。由于缺乏组成或部署这样一支空中作战力量的资源,朝鲜不得不通过大量部署常规火炮及火箭炮以及战术和战略特种作战部队来予以补偿。 朝鲜的军事战略包括以下关键因素,即部署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这些武器包括平壤最近向外界透露的处于研制过程中的核武器,和短程和中程以及可能存在的洲际导弹等)。驻韩美军司令认为,朝鲜贮存有大量化学武器,并具有化学药剂的自主生产能力,还可能拥有了制造至少2件核武器所需的钚。朝鲜目前已展示了其对韩国和日本全境以及中国和俄罗斯大部分地区范围之内的目标进行打击的能力。在对韩国发起的进攻中,朝鲜可能会使用导弹以达到将朝鲜半岛与外界隔离以及威胁或惩罚日本的目的。朝鲜的弹道导弹力量包括500枚能袭击韩国境内任何目标的飞毛腿弹道导弹和能飞抵日本和驻日美军基地的劳动中程弹道导弹。虽然朝鲜尚未试射远程弹道导弹(至少在朝鲜境内未试射过),但仍在不断开展研制工作并进行火箭发动机测试。 朝鲜的军事战略虽然是一种进攻性战略,但它也有防御性的一面。朝鲜人民军的每支陆军部队无论是在进攻还是防守时,都必须保护其侧翼。这一作战原则对于朝鲜这样的半岛国家而言尤为重要。地理和历史因素都使朝鲜人非常清楚保护海岸地带的极端重要性。在朝鲜战争中,美军在朝鲜两侧海岸分别各发起了一次大规模两栖作战行动。朝鲜人民军不断增强其海岸防御能力,尤其是在前沿地区。它在机场周围、主要港口附近以及平壤和军事分界线之间的主要高速公路沿线建立或加强了防空火力点。此外,朝鲜在平壤还有一个军级的首都防空指挥所,主要负责平壤的防空。然而,朝鲜人民军的部署在战争的战役层次上缺乏防御纵深。朝鲜未在其境内建立横跨国境两侧的防御带,而韩国则在其境内建立了被代号分别为A(alfa)、B(bravo)、C(charlie)的防御带。虽然朝鲜沿交通线建立了区域性防御点,并由地方民兵和后备役部队负责防御关键的交叉路口,但它仍未在战役层次上建立一个由各种障碍物和有组织防御火力互锁构成的防御强支撑点网络。朝鲜部署在前沿的炮兵非常接近军事分界线,但从防御角度而言,它极易在韩国境内发起的突然袭面前而早早被摧毁。 概言之,上述事实有助于进一步证明朝鲜的军事战略具有进攻性而不是防御性。同时也可以提出一个有力的观点:朝鲜即使是将“防御敌方可能发起的攻击”取代“实现统一”作为其最优先考虑的国家战略目标,其军事战略仍将具有进攻性。朝鲜的军事文化鼓吹将进攻作为最有效的防御手段。 朝鲜军队的发展历程 在朝鲜人民军的发展历程中,其军事原则(或代之以朝鲜或苏联所称的军事艺术这一称谓)一直以苏联为蓝本。朝鲜人民军虽然声称其建立在二战之前就已存在的抗日游击队的基础之上,但它实际上于1948年2月8日在苏联的指导下建立,并成为朝鲜实现其重新统一的军事战略的主要工具。虽然朝鲜早就开始通过策划武装起义和秘密行动来解放朝鲜南方,但从1949年开始,为军事统一而进行计划、组织和训练一直是朝鲜人民军的主要任务。那些在20世纪30年代的参加抗日游击队的老兵,以及与中国共产党人并肩参加中国抗日战争和内战的朝鲜人,组成了当时朝鲜人民军的骨干力量,但其编制体制、训练、条令和军事原则密切地反映了前苏联当时的军事思想和实践。前苏联为这支新军队提供了武器装备和训练。朝鲜人民军的主要指挥员,包括金日成在内,都曾在二战期间到前苏联受训并参加过苏军的作战行动。此外,前苏联还派遣了一些军事顾问协助朝鲜人民军组织战役和战术训练。 1950年6月25日,朝鲜人民军发动了一场以武力统一朝鲜的作战行动。虽然起初战果辉煌,但在以美国为主的“联合国军”的干涉下,战局发生了扭转。到当年10月,联合国军已越过了三八线,并在朝鲜本土迅速推进,追击溃败的朝鲜人民军余部。中国在当年11月出兵26万人,阻止了联合国军的攻势并迫使其后撤。到1951年夏初,作战前线逐步固定于在朝鲜半岛中部。虽然双方在谈判期间还进行了长达2年的激战,但最终还是于1953年7月27日签署了停战协定,大致以双方军队的实际接触线为界,建立军事分界线,将双方军队隔离开。 停战协定签署后,朝鲜人民军开始重建其在战争中被严重削弱的作战能力。经济重建是朝鲜政权当时最为迫切的任务,而军事力量重建起初并未列入优先考虑。然而,朝鲜人民军还是实施一项提高其军官职业化水平的计划,制定了更高水平的训练标准,提高和保持了更强的作战能力。到1958年年中,由于朝鲜人民军战备水平的提高,中国在停战后仍驻扎在朝鲜的部分部队全部撤回国内。到1960年,朝鲜人民军陆军约有43万人,包括18个步兵师和5个步兵旅。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朝鲜开始对其实现统一的国家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和完善。由于无法单纯用武力实现朝鲜半岛的统一,金日成认识到必须将政治和外交手段融合到其进攻性军事战略中,在他提出的“三条阵线”(即在朝鲜、韩国和国际上号召进行革命)的战略思想中,明确提出了这种方法。1962年12月,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会通过了一项采用常规和非常规手段促进统一的三阶段计划。第一阶段是建立朝鲜的军事工业基地;第二阶段是通过破坏和摧毁美韩协作关系以削弱美国的力量;第三阶段是通过武装起义和常规作战解放朝鲜南部地区。为完成第一阶段计划,朝鲜领导人采取了4项措施:进行全民武装为长期战争做准备;提高军队训练水平;将朝鲜全国变为“堡垒”;加强军队现代化建设。第二阶段计划于1966年10月开始,这一阶段的任务包括对部署在军事分界线附近的驻韩美军和韩国军队进行小规模攻击,以破坏美国的国家意志。第三阶段计划于1968年初开始,这一阶段以毛泽东的人民战争思想以及越南共产党的武装起义的经验为基础,主要是通过将特种部队渗透至韩国境内并在韩国民众中组织社会主义革命。根据这一计划,第三阶段的成功将为朝鲜使用常规军事进攻手段重新实现朝鲜统一奠定基础。 虽然在1966—1969年间,朝韩之间的紧张形势和激烈冲突不断加剧,并发生了更多的流血事件,但朝鲜的军事战略最终还是未能取得破坏美韩协作关系或在韩国境内掀起武装革命的成果。然而,朝鲜实现统一的战略目标仍未改变,到70年代,朝鲜领导人对其军事战略进行了调整,使其更加具备常规战争的特性。这种调整可能不仅仅是因为其60年代政策的失败所致,还有可能是出于对美国将其地面部队撤出亚洲地区的考虑,后者主要基于美国在1969年提出的逐步从亚洲撤出军事力量的“尼克松主义”,以及其后南越政府垮台和卡特总统将美国撤出韩国的计划等因素。 20世纪70年代初,苏军领导人和军事理论家重新发现并开始采用20—30年代以图哈切夫斯基、特里安达菲洛夫等军事理论家提出的军事原则及“大纵深作战”理论,接受苏联训练的朝鲜人民军指挥员根据苏军的理论,发展了一种被称为“两前线战争”的作战样式。按照朝鲜人民军的这种作战方式,一支规模非常大的常规部队,在炮兵、装甲兵和机械化部队的有力支援下,通过实施突然的高速攻击,将能越过军事分界线并包围和摧毁部署在前沿地带的韩国军队,进而通过快速推进占领整个朝鲜半岛。这一作战行动将得到第二前线的支援,即由特种部队渗透至韩国的战略后方,摧毁、削弱和破坏韩国和美国空军基地,指挥、控制和通信系统等。整个70年代,朝鲜在其两阶段军事力量建设计划的第一阶段,一直强调将宝贵的资源、工业发展以及军队建设与体制调整等因素,都运用于建立一支这样的军队。 在70年代,朝鲜人民军高级官员在官方刊物上发表文章,对苏联的军事思想表示赞同。他们将现代战争的特性描述为三维立体式战争,没有严格的前后方区分,具有高速的机动性,并越来越依赖于机械化、任务编组和不断提高的维护修理能力。这些文章预示了随后出现的以下现象:朝鲜人民军开始大量增加机械化步兵部队和自行火炮营,并对前沿部署的陆军部队进行大规模扩编、编制体制调整和重新部署。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朝鲜开始实施其第二阶段军事力量建设计划,主要措施是调整陆军部队的编制体制,即组建4个步兵军(每个军下辖5个步兵旅),并组建装甲军和炮兵军各1个。上述绝大多数步兵旅是在原部署于前沿的军属摩托化步兵师的基础上组建而成。4个机械化步兵军中的2个及装甲军和炮兵军都沿南北向公路部署在前沿地带,位于那些部署在军事分界线北方一侧的步兵军的后方。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朝鲜人民军又组建了1个炮兵军,该军装备了远程身管火炮。此外,它还对部署在前沿的步兵师(其步兵军在这种类型的步兵师基础上组建)进行了编制体制的调整。朝鲜人民军陆军的数量从1980年的72万人增加至1994年的95万人。前沿部署兵力(即距军事分界线100公里范围内)占总兵力的比例由40%提高至70%。 苏联和东欧国家社会主义制度的终结对朝鲜产生了严重的冲击。朝鲜突然发现它不仅没有了重要的意识形态盟友,而且没有了关键性的经济和军事援助。为了摆脱困境,朝鲜从1990年开始实行一项全面的五年计划,为其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发动战争做准备。较之以前的战备工作,这一战争准备计划的范围更加广泛,态度也更加激进,金日成在逝世前一直对该项计划给予密切关注。该计划的重点之一是努力提高朝鲜人民军的各种作战能力,改进措施主要包括:调整编制体制,重新部署及力量加强等,并增加各梯队的训练数量,改进训练质量。虽然朝鲜资源严重短缺,经济发展不振,但上述措施一直沿用至今。 苏联的军事原则可能仍对朝鲜人民军的战略、战役和战术产生着压倒性影响。1978年,金日成指示将朝鲜的“建军节”由每年的2月8日改为4月25日,正是在1932年4月25日,金日成亲自组建了朝鲜抗日游击队。金日成这一举动的含义是强调朝鲜人民军的民族性,并对其照搬前苏联建军模式予以模糊处理。然而,即使朝鲜新闻媒介极力否认,朝鲜人民军实际上几乎是前苏联红军的“克隆体”。至少从1998年(可能更早)开始,朝鲜人民军就开始大幅度提高其战役及战术作战能力。这种方式也与前苏联于80年代在军事理论和实践上对美军“空地一体化”作战原则和北约“持续攻击”战略所造成的战略和战役威胁所做出的反应非常相似,朝鲜人民军通过研究美军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科索沃行动及最近在阿富汗的军事行动,可能会在汲取教训的同时进一步增强其军事力量。 虽然朝鲜也许不会做出以武力重新统一朝鲜半岛的政治决定,但朝鲜人民军已用数十年时间研究制定作战计划,该计划可能已对一小部分军事目标进行了详细研究和作战模拟,因此不需要大的修改。朝鲜人民军按照最有利于发动攻击的形式部署部队,从最利于发动突然袭击的角度出发。由于朝鲜半岛南北双方的紧张关系处于较松弛的阶段,以及美国集中精力在其它地方(如伊拉克)采取军事行动(这样美国在东北亚的部队将会被抽调)而且其高技术武器数量将较少,在这种情况下的朝鲜人民军的作战能力将得到比较充分的发挥。虽然在外部观察家看来,朝鲜取得军事行动胜利的可能性是很小的,但从其不惜代价维持和提高其军事进攻能力的努力看,朝鲜领导人仍相信存在这种可能。 结论 朝鲜政权的意识形态基础和战略文化都集中体现了其通过建立一支强大军事力量取得军事优势的思想。朝鲜按其条件统一整个朝鲜半岛仍然是其国家战略最优先考虑的问题。朝鲜国内过去10多年间严重的经济衰退使其政权自身的生存成为严重问题。因此,朝鲜领导人会看到,按其条件实现统一不仅是其历史目标,而且还是确保其长期生存的关键所在。朝鲜虽然经济濒于崩溃,但仍致力于建立和部署强大的军事力量来实施其进攻性军事战略,这表明朝鲜领导人认为军队可能是其实现统一目标的仅存工具。与此同时,他们也一定认识到,目前时间优势并不在他们一方。 戴尔•科普兰在其名为《大规模战争的起源》一书中提出了一个强有力的观点,即一个面临着不可逆转的经济衰退的但仍进行军事力量建设的国家,在面临对其形成威胁的国家时,将会对后者诉诸于战争,尤其是在前者感到其自身已陷入较深的衰退且无力扭转时则更是如此。其他人可能会对此提出异议,即朝鲜一定会了解它无法对依据安全条约为韩国提供保护的美国形成军事优势,这一点已由美国过去50年间在韩国形成的军事威慑所体现出来。然而,尚无法确定金正日会判断韩国军队自身的作战能力超过了朝鲜人民军。朝鲜一直坚持只有由朝鲜人来解决其南北双方的统一问题,而前提是所有外国军事力量撤出朝鲜半岛,这表明朝鲜倾向于与韩国军队单独进行军事较量。 朝鲜的军事战略仍旧具有进攻性,它以实现武力统一为根本目的。虽然朝鲜人民军部署军队保护海岸线和机场,尤其是其首都平壤,但其在前沿部署的大量部队,尤其是大批远程炮兵部队的事实清楚地表明了其军事战略的进攻性本质。 让朝鲜放弃将实现统一作为主要目标转而采取防御性军事战略,或通过破坏其军事力量而达到这一目标,将会严重破坏该政权的存在目的。朝鲜领导人将前苏联消亡的主要原因归咎于戈尔巴乔夫推行的“新思维”,其中包括将前苏联的军事战略改变为“防御性防卫”。因此,国家政权的存在将取决于是否(将进攻性军事战略)坚持到底。总而言之,朝鲜不可能放弃其进攻性军事战略。 。[美]霍默•霍奇 原著 张宏飞译 (完)摘自《国际展望》杂志2003年第467期 相关专题:《国际展望》网络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