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 孙子兵法专题 > 正文

《孙子兵法》与教育教学

http://jczs.sina.com.cn 2004年10月27日 11:15 舰船知识网络版

    声明:本文摘自北大出版社出版的《孙子兵学大典》,授权《舰船知识网络版》使用。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一、 国之大事

  孙子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计篇》)这句话的意思是:战争是关系国家战略全局的大事情,它维系着民众的生死、国家的存亡,是不能不缜密考察、认真研究的。所以,孙子强调指导战争要熟计多谋,增强计划性,减少盲目性。只有战前胜算在胸,计划周密,计谋高超,才能出师必胜;否则,计划粗疏,决策失算,或者根本无算,打莽撞仗,必然失败。"兵者,国之大事",反映了孙子的重战与慎战思想。孙子把战争提到事关国家存亡和民众生死的高度,表明他具有鲜明的战略意识和全局观念。这是中国古代对战争问题第一次做出的明确概括。

  古往今来,战争和文明总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由此便有了"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之说。综观历史,每当政权更迭,改朝换代的时候,"兵者"便成为"国之大事";而一旦国家建立,人民需要安居乐业的时候,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便上升为"国之大事",而教育更是理所当然地成为国策中的重中之重。中国历史上享有"千古一帝"盛誉的清朝康熙大帝,从治理国家的实际出发,对学习汉族传统文化具有强烈的欲望和浓厚的兴趣。即位不久,就采纳汉官的建议,在宫中致斋后,在诸王、大臣的陪同下,乘辇亲诣太学祀孔。亲奠完毕,又到彝伦堂,听满汉祭酒、司业依次讲解《易经》、《书经》,并要求诸王、大臣们也要勤勉学习。后来又设南书房,开博学鸿词科、明史馆,编纂《全唐诗》、《佩文韵府》、《字典》等书籍,提倡程朱理学。由于康熙崇儒重道,重视教育,并以此来团结广大汉族官民,强化了政权的巩固,建立了在位61年的康熙盛世。

  新中国建立后,党和国家始终视教育为"国之大事"。早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就指出: "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任何敌人的。"为了提高干部的文化和政治素质,党在延安建立了抗日军政大学,毛泽东亲自授课。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开设各种业余学校,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开展了大规模的扫除文盲的运动。"文化大革命"中,教育受到严重摧残。邓小平同志恢复工作后,在1975年的整顿中,率先进行的就是教育和科技整顿,他认为教育和科技上不去,国家就不能发展。粉碎"四人帮"后,再次恢复工作的邓小平,在日理万机的情况下,首先召开科教工作座谈会,当机立断地决定改革招生制度,恢复停顿10年的高等教育考试。1978年3月18日,邓小平亲自主持全国科技大会,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号召在党内造成一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空气。从此,我国教育科技战线出现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科学教育的春天终于冲破寒流,温暖了人间。

  当今时代,"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国家之间的军事斗争已经转化为政治、经济方面的竞争。为此,江泽民明确指出,当今世界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人的素质的竞争。因此,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再次把教育提高到"国之大事"的地位。为了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党和国家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要求大力发展教育事业。针对传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在此后不久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江泽民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号召全国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一年以后,江泽民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政党,一个国家,能不能培养出优秀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个政党、这个国家的兴衰存亡。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能不能巩固和发展下去,中国能不能在未来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强盛不衰,关键就要看我们党能不能不断培养出一大批高素质的领导人才。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实践证明,民为国本,学为国魂。教育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教育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各类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这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动员令,为面向21世纪我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二 上兵伐谋

  孙子说:"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以谋攻之法也。" (《谋攻篇》)这段话的意思是:用兵打仗,上策是从智谋上战胜敌人,即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在计谋上胜敌一筹,使敌人屈服;其次是从外交上压服敌人,即联合自己的盟友,拆散敌国的盟军,使对手处于孤立无援的困境;再次是攻打敌人的军队,以武力战而胜之;而最下策是攻打敌人的城堡,这是作战中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所以,善于交战的将领,不是采用武力使敌人屈服,也不是靠硬拼的办法攻占敌人的城池,更不是采用久拖不决的消耗战去吞并敌人的国家。因此,运用谋略迫使敌人完全地降服,军队不受挫折而取得完全的胜利,以此争雄于天下,这就是运用谋略战胜敌人的法则。这种战争的胜负系于决策正确与否的思想,体现出对战争指导者主观能动性的高度重视。

  自古以来,有作为的军事家们无一不是遵循着先计后战、上兵伐谋的原则,演绎出一幕幕惊天地、泣鬼神的精彩绝伦的战争画面。

  教育虽然不是战争,但同样需要运用智慧和谋略,去指导教学实践,培养学生,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在中国历史上,孔子堪称伟大的教育家。一部《论语》记述了孔子许多充满了智慧和谋略的教育思想:"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至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是讲学习旨趣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之,是知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学忧不及,犹恐失之。"

  "当仁,不让于师。"

  "朝闻道,夕死可矣。"

  这是讲学习态度的;"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多闻阙疑,慎言其余。"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是讲学习方法的。"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这是讲学习意义的。

  这些充满智慧与科学的教育思想,既是为师者教书育人的良策和高招,也是学子们求知上进的箴言与捷径,至今对后人仍很有指导和借鉴意义。因为,只有明确学习目的,才能永不满足,奋发进取;只有端正学习态度,才能克服困难,一如既往;只有掌握学习方法,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在学习中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在我国,没有人怀疑北京大学在中国高等学府中的崇高地位,也没有人怀疑考入北京大学的学子们的聪明才智。前几年,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在北大等你》,书中48位考入北京大学的文、理科高考状元及优秀学生,用自己的切身经历,介绍了他们高效率的复习方式和独特的高考心态平衡法。实际上,他们所讲述的也就是他们在实践孔子那些充满智慧与科学的教育思想和孙子"上兵伐谋"的兵家谋略的体会。他们成功的体验再次证明,知识可以给人智慧,智慧使人更加聪明。

  三 庙算胜者,得胜多也"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胜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不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计篇》)

  所谓"庙算",指的是古代战前君主在宗庙里举行仪式,商讨作战计划。这段话的意思是:拉开战斗序幕之前,就已"庙算"周密,充分分析、估量了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开战之后取胜的把握就会多些;反之,战前没能"庙算"周密,开战后往往很少取得胜利,更何况开战前既不"庙算",又不分析取胜的有利条件呢!我根据以上决定战争胜负的五个基本要素("五事")和七个方面情况("七计")分析,指挥作战的"诡道"原则的运用,以及战前的"庙算",谁胜谁负,就已经不言自明了。孙子在这里强调的庙算的"胜"与"不胜",不是单纯地比较有利条件的多少,还必须进行深层次的、静态的计算,也就是全面地分析彼此条件,包括有利的和不利的、主观的和客观的、物质的和精神的,以及彼此互相制约消长的关系,从而制定出正确的战略方针和部署,最大限度地扬己之长,克敌之短。"庙算"应用到教育工作中,就是计划和准备。大到学校专业的设置、学科的安排、教学计划的制定;小到教师教案的起草、教学过程中细节的设计,以至于备课、现代教学中制作课件,等等,都要周密考虑,认真计划,超前论证,决不可掉以轻心。实践证明,在新的一轮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中,哪所学校"庙算"周密,哪所学校就能在竞争中抢得先机,占据有利位置,反之,就可能被历史所淘汰。

  地处沈阳市的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是辽宁省政法系统惟一一所集成人学历教育、普通学历教育和干部继续教育于一身的成人高等院校。它的前身为1948年建立的辽北干校,这是我党在东北地区建立的第一所干部学校。50多年来,为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西藏等省和自治区培养了4万多名干部,有过骄人的历史和辉煌。然而,在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大潮中,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战。由于学校条件陈旧,管理模式老化,政策保守封闭,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竟然出现了200多名教工招录200多名学生的窘境,学校生存危在旦夕。在困难面前,学院党委冷静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客观评估了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在此基础上为学院重新定位,大胆提出了"立足政法,面向社会,按需办学,质量第一"的新的办学宗旨,并重新调整了专业,在稳定公安和法律教学的同时,适时增加了计算机、保安管理、司法文秘、律师实务、社区服务等社会需求较大的新专业,同时根据"压缩基础理论课,精练法律课,更新公安课,强化技能课"的原则,进行教学计划改革,立足于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从而增加了学校的吸引力,在同类学校普遍生源不足的情况下,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在校学生已达到2000人。在干部继续教育上,也向高层次方面发展。从1996年起,学校先后与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的警方和院校合作,开展学术交流、警官培训;从1998年起,又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和天津大学等名校联合开办研究生课程班和工程硕士班。此外,还和国内外科研机构合作组织国内、国际学术研讨会,提升学校的学术地位和扩大社会影响,使学校重新焕发了生机与活力。

  实践证明,"庙算"不是闭门造车,更不是纸上谈兵,而是因时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庙算"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过程,是改革创新的过程。"庙算胜者,得胜多也。"

  四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孙子说:"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计篇》)这段话的意思是:统兵的将帅,必须具备大智奇谋、赏罚有信、仁慈博爱、勇敢果断、严法明纪等五个方面的才能、品德和气质。换句话说,五德皆备,方能为将。如同梅尧臣所言:"智能发谋,信能赏罚,仁能服众,勇能果断,严能立威。"所以,智、信、仁、勇、严是古代兵家普遍采用的识将、选将的标准。

  将帅是领兵打仗的,需要五德皆备。教师是培育人才的,更需要五德皆备。因为,"智者,先见而不惑",只有具备先见之明,才能更好地"传道、授业、解惑"; "信者,号令一也",只有号令一致,赏罚分明,才能师道尊严;"仁者,惠抚侧隐",只有关爱学生,才能和学生心心相印;"勇者,徇义不惧",只有正义果敢,无私无畏,才能为人师表; "严者,以威严肃众心也",只有令行禁止,严肃执纪,才能扶正祛邪,培育人才。所以,这五条都是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缺一不可。

  毛泽东曾经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等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所以,一个学校,"最重要的问题,是选择校长教员和规定教育方针"。因为这是办好学校的前提和保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的提出和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制定,国家给予教师的待遇和向教师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明确规定:"教师是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规定教师在享有一定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二)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各种任务;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四)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五)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六)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同时,还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只有"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本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才具备教师资格。

  为了适应知识经济的需要,今年上海市决定提高教师门槛,教师既要师德高尚,又要业务精湛,还要能参与国际竞争。因为,随着我国正式加入WTO(世贸组织)上海的发展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人才,更需要重视教育,而一个优秀的教师,就是一个开发人才资源的专家。

  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作为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培养适销对路的应用型人才的新型教育形式,不仅需要在专业设置、学校布局、生源分布、课程体系构成以及毕业生去向等方面进行大幅度改革,更重要的是要尽快建立一支年龄、知识结构合理、富有改革和创新精神及优良业务素质的"双师型"(教师、工程师)教师队伍。具体说,高等职业学校教师要具备如下素质:第一,要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努力做到为人师表、严谨求实、勤奋向上、教书育人;第二,要掌握宽厚扎实的专业知识,不断提高学历层次,改善知识结构,拓展知识领域;第三,要提高职业素质,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努力按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加强自身建设;第四,大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努力掌握当今时代精神的最核心内容和世界发展的前进方向。只有这样,才能完成时代赋予教师的神圣历史使命。

  由此可见,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只有五德皆备才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这是从教者终身的光荣与骄傲。为此,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完善提高自身的修养和水平,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满足社会的需要。

  五 视卒如爱子

  孙子说:"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 (《地形篇》) 这段话的意思是:将帅对待士兵像对待婴儿,士兵就可以跟他赴汤蹈火;对待士兵像对待爱子,士兵就能跟他生死与共。这在当时,是孔孟"仁爱"思想的继承;在当今,则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

  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有过一段著名的论述:"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力量对比不但是军力和经济力的对比,而且是人力和人心的对比。军力和经济力是要人去掌握的。"共产党和它领导的八路军、解放军所以能打败数倍于己的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军队,就在于官兵一致,从首长到士兵亲如兄弟,情同父子;就在于党与人民,鱼水情深,患难与共。所以,大家的利益相同,目标一致,既"可与之赴深溪",又"可与之俱死"。从而改变了军力和经济力的对比,扭转了战争的结局。

  带兵打仗需要官兵同心,上下一致。教书育人也需要师生和谐,亲密无间。因为教育本身就是一种互动性的工作,所以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否和谐、融洽,对教育质量的提高至关重要。

  在我国,自古以来既有"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师生如父子的传统美德,也有"师道尊严"的负面影响。而且后者延续的时间更长,影响更大。现在,有些老师全然没有视学生"如婴儿",视学生"如爱子"的思想,而是以"尊者"自居,以"长者"处世,甚至对学生恶语、棍棒相加,学生只能尊他、敬他、服他、畏他、惧他。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失去了自尊和自信,学习没有了乐趣。如果说,这种师生关系在传统的自然经济和计划经济的环境下,还有生存的土壤的话,那么在社会已经进入了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便严重地阻碍了教育的发展。所以,新的时代,迫切需要建立新的师生关系,通过"视卒如婴儿"、"视卒如爱子",加强师生之间的关爱之情、师生之情和教学关系,以此来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全国先进工作者、青海省劳动模范、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东山乡什巴小学校长刘让贤,如渤海的风吹来的一颗种子,生根在青藏高原的土族之乡,30多年来,多次放弃下山和返回老家的机会,把理想的根扎在高原贫困山区,把深情倾注到土族的孩子身上,以一名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探索出了一条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的新路,为土乡人民培养了一大批合格人才。刘让贤爱教育爱得实,爱孩子爱得痴。土乡人说:"刘老师一半是老师,一半是阿爹。"从教38年来,刘老师恪守"爱就是奉献,奉献是教师的天职",把对学生的爱,化作滴滴汗水,洒在他们的心田:哪个孩子生日到了,他组织同学送去温暖;冬天孩子们的手脚被冻伤,他熬花椒水给他们擦洗;孩子们的头发长了他给理,缺文具他给买,少学费他给交…….

  不仅如此,外校的学生有困难,他也像对自己孩子那样尽力帮忙。外校有个叫赵元德的小学生没有衣服穿,上不了学,刘让贤听说后便买了衣服、书包,送到元德家里;离学校6公里的山沟里,有个名叫李永星的重残儿童,非常想上学读书,刘让贤知道后便组织学生成立"学雷锋助残小组",每天接送他上学;刘让贤还资助8名家境贫寒的土族学生读书。

  20多年来,刘让贤在学生身上花了多少钱,没人说得清。而且那些清苦的山村教师们,也没少得到刘让贤的帮助。

  正是由于刘让贤继承"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的传统美德,视学生如爱子,待老师如手足,才使高原的人民感受到党的恩情,跟上了时代的步伐;才让土乡的孩子们品尝到知识的雨露,告别了落后与愚昧。刘让贤通过教书育人,既把高原的彩虹架在每一个土族孩子的心上;又让他们的双脚更加坚实地踏在了自己的土地上。

  当然,强调老师"视卒如爱子",对学生付真情,并不是一味地宠爱,盲目地溺爱,无原则地偏爱,而是在从严要求,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基础上的关爱、热爱、亲爱,是人民教师对党的教育事业的真情付出,是师长对学生的无私奉献。

  六 令之以文,齐之以武

  孙子说:"卒未亲附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也;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也。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令不素行以教其民,则民不服。令素行者,与众相得也。" (《行军篇》)这段话的意思是:将领在实施奖惩的时候,如果士兵尚未亲近依附自己,就贸然处罚他们,士兵定会不服,这样在作战中就难以使用;反之,也不能因为士兵已经亲近依附自己,便一味迁就,该罚不罚,这样在作战中也是难以指挥的。所以,对待士兵既要用政治道义来教育引导,又要用军纪军法来整治,这样才能统一指挥,步调一致,打起仗来必定取得胜利。平时教育士兵严格执行命令,遵纪守法,树立良好的纪律观念和法制观念,战时他们才会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平时法令不严,军纪不整,战时士兵们就不会自觉地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无论平时还是战时,将帅与士兵之间必须建立起相互信赖的关系,才能上下统一,令出必行,无往而不胜。

  这个道理在教育工作中同样适用。一所学校、一个班级,如果没有统一的纪律,不能奖惩分明,必然一盘散沙,一事无成。而这种统一的思想和行动又只能建立在有效的政治思想教育和严明的校风校纪上。当年,毛泽东为中国共产党培养抗日军政干部的高等学府抗日军政大学确定的"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教育方针,和"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风,就是建立在政治思想教育与严明纪律的统一之上的。正是在这个思想原则的指导下,学员们既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又加强纪律作风建设,坚持边学习,边战斗,边生产,既懂政治、军事,又懂生产和管理,成为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坚力量。"抗大"也因此成为我党、我军的一面光辉的旗帜。

  教育在世界上是相通的。外国人虽然不懂孙子兵法,但却知晓"令之以文,齐之以武"以及恩威并重、奖惩分明的道理。

  世界上素有"将帅的摇篮"美称的美国西点军校,从1802年建校以来,以"职责、荣誉、国家"为校训,以独树一帜的文化传统和精神风貌,培养出大批优秀的军事技术人才,为美国工程技术教育和自然科学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美国乃至全世界都享有极高的声誉。西点的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1871年塞耶就任校长后,建立起严格的管理体系,起着奠基的作用。首先,塞耶确立了以严格军事纪律为核心的从严治校的思想,要求学员在4年的军校生活中,必须接受严格的约束,执行相同的、公正的、对所有学员都适用的命令;其次,塞耶制定了包括荣誉制度和惩罚制度在内的一整套严格的、科学的规章制度,同时继续保留前任帕特里奇制定的一日生活制度,并设立了学员队司令官,以保证学员连成为一支纪律严明、士气高昂的真正的部队。其中,《荣誉准则》明确规定:"每个学员决不说谎、欺骗或者偷窃,也决不容忍此类行为者。"而《荣誉制度》则有双重使命:一项是荣誉教育,教育的主要任务都集中在学员品质自身发展的基础上,这个教育将始终伴随在学员的4年生活中,逐步给学员灌输一种个人信念和一套更丰富的价值观。另一项是对指控有违反荣誉的嫌疑人进行诉讼的程序,它的基本做法如同法律的调查和审判程序一样,如果学员有了说谎、欺骗、偷窃的行为,或者企图这么做,或者默认别的学员这么做,都要受到指控、调查和处分。《荣誉准则》和《荣誉制度》,在一定意义上体现出了中国古代军事家孙子倡导的"令之以文,齐之以武"的思想原则,培养了乐于奉献的精神和最深厚的忠诚品质,从而造就了一代又一代忠诚地献身于美国最高原则的军官。

  当然,美国西点军校是一所资本主义国家的军校,它所灌输的是资产阶级道德价值观念,培养的是为资产阶级及其国家机器服务的人才,对此必须有清醒的、正确的认识。但是,西点军校在培养人才方面的成功经验,我们也必须认真地学习和借鉴。因为它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

  七 修道而保法

  孙子说:"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 (《形篇》)这句话的意思是:善于用兵的将帅,总是按照战争规律和制胜法则,先从各方面修治"不可胜"之道,维护必胜的法则,确保法令的执行,这样就把制胜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对此,贾林在《十一家注孙子》中进一步解释为:"常修用兵之胜道,保赏罚之法度,如此则常为胜,不能则败,故曰'胜败之政'也。"所以,"修道而保法",是修明政治,保持法度,掌握关系胜败的最高法则。

  搞好现代教育,实际上也有一个"修道而保法"的问题。"修道"就是要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和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标准,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品质教育、科学文化教育,使他们知晓历史,了解社会,既会做人,也会做事,成为国家有用的栋梁之才;"保法"就是要按照国法校规,对学生进行法律常识教育、组织纪律教育,使他们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的思想教育和组织纪律教育在内容与方法上也要与时俱进,有所创新。即要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我教你学、我说你听、我管你服的以教师为中心和师道尊严的教育方式,代之以以学生为中心,以教书育人为目的的新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技能素质,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位于长江口的上海市宝山中学,曾经是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当年探索创造教育的重要基地。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熔炼成学校"民主、和谐、严谨、创新"的优良传统。近年来,在呼唤素质教育的历史大潮中,宝山中学牢记陶行之先生所说的"发挥和阻碍,加强和削弱,培养和摧残这创造力的是环境"的教诲,以创造精神发展创造教育。1998年宝山中学在《创建素质教育新局面的五年构想(1998-2002) 》中,明确提出创建"民主和谐的创造教育"的办学思想,确立了"人人有创造潜力--创设民主和谐激励奋进的环境条件--师生创造力发挥--推进学校整体跨越式发展"的创建思路,即给每个人成功的机会,员工之间、师生之间相互理解、尊重、宽容,人人自觉遵守纪律、争当主人翁,校内校外全方位协调,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教师的创造潜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最大限度地借助社会的教育资源,使学校整体和谐发展,全面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宝山中学坚持对学生进行"修道而保法".

  首先,开展民主和谐的德育实践。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入手,积极开展由科技节、艺术周、外语周、读书节、篮球赛、田径运动会和法制学习日等校园固定活动组成的"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由警民共建、学校和社区共建、爱心服务队校外服务点、学军基地和学农基地等组成的"基地建设";积极开展由"为了托起明天的太阳"雕塑、宣传长廊、名人名言宣传牌,以及广播、电视、板报、全校表彰大会等硬件、软件组成的"激励环境创设";同时,开设心理辅导室,建立"学生奖励基金",使学校的德育教育有声有色,入脑入耳,端正了学习目的,增进了学生与老师和学校的感情。

  其次,开展民主和谐的教学活动。将传统教学的拘泥于传授知识变为从"信心教育"开始,通过"人人都有创造力"的"自立座右铭"、"花季少女要成才"等活动,帮助各类学生增强学习自信心;通过《学习习惯和优化学习》课程的开设、中学生"学会学习"的辅导,增强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对不同年级、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进行不同策略的"针对性教学",以及在教学全过程中,始终贯穿"创造性思想培养"、"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和"研究性学习""三大环节",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下一页

  相关专题:孙子兵法专题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故宫等景点门票拟涨价
第4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第54届世界小姐总决赛
男人为什么喜欢车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自己建房开发商靠边站
图集:中外豪宅大比拼
娱乐风月图鉴
岁末读书频道大盘点


军事频道推荐
《轻兵器》专区
《环球飞行》专区
《坦克装甲车辆》
诺曼底登陆
台湾军力专题
警用装备展
国防电子展
中英军演专题
俄罗斯核军演
黑鹰坠落专题
JL9首飞专题
蓝岭访沪专题
俄罗斯核军演
黑鹰坠落专题
美国X战机计划
国际反恐专题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