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评论:重视现代条件下的军队机动性问题 | |
---|---|
http://jczs.sina.com.cn 2004年10月27日 08:40 人民网 | |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翁寒松 军队的战场机动性问题,大到洲际机动,小到一个局部战场的机动,从古到今都是决定战争胜败的重要因素。机动性强的军队易于取得战略战役主动权,因而获胜的可能性较大;而失去了机动性的军队,即便有坚固工事的依托,也很难摆脱失败的阴影。从战争史上看,一支军队的强大,往往和其机动性密切相关。从成吉思汗的蒙古铁骑,到“二战” 机动性对于相对弱小、处于战略和战役防御的一方十分重要。在我国抗美援朝战争中,我方除后来的“米格走廊”具有有限制空权外,并没有什么制空权,但是后方供应并没有被切断,战场机动性也没有丧失,而美军的地面机动性却受到朝鲜北方多山地形的限制,因此不仅可以以劣势武器装备进行防御作战,而且可以发动大量攻势作战。“二战”中著名的列宁格勒、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以苏军的胜利结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德军并没有实现对两地的彻底合围、切实封锁;前者有湖泊、后者有河流可供物资和人员的补给。越南战争期间由于“胡志明小道”一直存活,因此越南南方的抗美作战始终活跃。 海、空军本身就是高度机动性的军种,军舰不出航、飞机不起飞就没有什么存在意义,因而机动性对它们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甲午战争中后期大清北洋水师猬集于威海避战,结果全军覆没;“一战”、“二战”中德国海军在地理上(当然也有军力的原因)受困在基尔港,结果水面舰只不能在战争中发挥应有的作用;科索沃战争中南联盟空军只有两次象样的战斗起飞,其中一次是由空军副司令亲自驾驶米格—29升空,但旋即被中远程空对空导弹击落,除了展现勇敢外没有对战争起到任何帮助作用;最新的伊拉克战争中伊军米格—25飞机都被埋藏起来,同样没有发挥任何作用。由此可见,机动性对于陆海空三军都是具有决定命运的重要因素。 军队的全方位机动性,从后方补给带前沿作战,从陆战到海空军作战,一方面是由军事技术装备的先进性所支持的,另一方面是由战略谋略和战术素养所决定的。美军现在的超强地位,主要是由于其有能力将更多的火力发射单元投送到作战区域,形成压倒性的火力优势(多种作战形式、作战手段最终还是要以火力来说话),因为它有最先进的军事技术装备。但是还有另一种情形,就是军事技术装备处于相对弱势的军队,通过发挥成建制部队的机动性而变弱为强,战胜对手。红军长征中的四渡赤水之战,1947-1948年在陕北对胡宗南军队的“蘑菇战术”,以及1948年在中原和山东对国民党军实行的大踏步进退和战略跃进等“运动战”形式,都是以机动性达成战役和战略优势的典型例子。需要指出的是,这些例子都不属于游击战的范畴,而是成建制部队的作战行动,因而属于典型意义上的军队机动性问题。红军在长征中并没有“降格”成游击队,因为指挥系统没有打乱;军队建制有缩减但也没有打乱;主要领导人没有战死或被俘;军队的战斗力依然很强(例如,一、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时,四方面军支援一方面军的主要是人员和给养,而一方面军支援四方面军的则主要是好枪和弹药,因为一方面军一路上打了许多仗、缴获的武器弹药较多。又如,一方面军刚到陕北,就能会同陕北红军在直罗镇歼灭东北军整师的部队)。 在现代条件下,由于各种高新技术武器的使用,弱势军队的机动性问题的解决,已不再像过去那样回旋余地较大。但是,第一,机动性问题对于军事作战的意义丝毫没有改变,必须解决;第二,机动性问题的解决事在人为,并没有、也不可能到了无计可施、束手无策的地步。弱势军队在现代战争中,特别是在内线作战中,解决好定点防御作战与机动防御作战的协同关系、城市作战和野战的协同关系、以及解决好防御作战与攻势作战的协同关系等等,是一个生命攸关的历史课题。 从战术角度看,现代战争与过去的常规战争一样,军队的机动能力受损,广义地是指全作战领域缺乏机动权;狭义地是指具体战场缺乏机动权。而造成这种情形的原因,一是没有制空权,造成全地理尺度的机动性受限;二是由空军或炮兵实现的战场遮断;三是地面小口径武器形成的火控区;四是布雷和工事封锁,如国民党军围剿“中央苏区”采行的碉堡战术;五是强势军队在局部占领区域实行的点面控制,如日军在华北实行的“囚笼战术”、美军在南越搞的“战略村”;六是一些非常规限制办法,如淮海战役中对黄维快速兵团以土工作业方式一夜之间实现的多重壕沟围困、对下花园的傅作义系35军实行的快速多重壕沟围困,等等。但是在现代战争中,由于制空权和地面火控能力已发生了某种由量变到质变的情形,加之手段的更加多样化,因次,弱势军队已不可能从容进行成建制军队的大规模机动,旧式的“运动战”也已不能机械地套用;弱势军队必须在很小的时空弹性范围内,结合定点防御,采用种种巧妙的方法实现部队机动。 现在,在全球范围内,只有美军有把握进行强势攻击前进式的部队机动,它在伊拉克采取的快速长途奔袭作战,就是一例。它这是在拥有全制空权、制电磁权、全机械化和压倒性火力的基础上实现的。如和这样的强手交战,弱势军队除了在战争准备阶段和战争初期要努力解决好军队隐蔽运动、分散集结和快速展开以外,在战斗中的特种作战小分队奔袭、战役合同中的迂回穿插、小群多路的勇敢渗透等等,还是大有可为的。战场从来就是一个混乱的空间,否则就不会发生那么多美军误炸误射自己人的情况了。一支真正有战斗力的军队,应能够充分利用战场的混乱并进一步“搅浑水”,在打散的情况下仍能切实掌握部队或独立作战,以“乱哄哄”的形式实现部队的有序机动,达成原定战役企图。这对任何一支没有经过大量作战实践的正规军队,都是一种高得不能再高的要求,但这却是弱势军队在现代战争中不能没有的素质。我们一定都没有忘记这一战例:塔利班军队在从喀布尔向坎大哈撤退的过程中,其重要领导人集中在一起,由重兵保护非常谨慎和缓慢地大部队行军,结果反而被美军无人驾驶侦察机发现了异样,用导弹将正在开会的领导人们大量炸死。这说明了塔利班领导人在现代高技术条件下仍沿用传统的行军方式(尽管自以为很隐蔽),对现代机动的方法和原则没有概念,只能付出惨重的代价。 从科索沃战争的经验来看,铁托时期搞的大量绝密地下要塞和地下通道,对南联盟军队的隐蔽集结和局部机动起到了很大作用,这也是北约军队不敢进入南联盟进行地面作战的重要原因。以美军为首的北约空军的全天候轰炸,并没有影响到南联盟军队的大量小分队作战(事实上北约以及阿族军队是有大量地面渗透作战的),也没有影响到南联盟防空部队机动设伏打下了F-117隐形飞机。由此可见,大面积的要塞化设施与军队的机动性并不是两码事,相反却能构成军队机动性的重要前提和保障,能够较好地隐蔽部队的作战企图。而且在有些情况下,军队在合理布局的要塞中隐蔽集结,本身也是一种静态机动状态,因为它已经处在预定战场和既设阵地范围之中了。至于那些温压弹、重大1吨以上的钻地炸弹等等,并不是像电脑游戏中那样奏效的,这一道理就如同我们看意甲联赛射门集锦,不能就认为意甲联赛场场进球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