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新闻 > 正文

广州军区某边防一连:从木筏子到巡逻艇(附图)

http://jczs.news.sina.com.cn 2004年10月05日 17:23 解放军报
广州军区某边防一连:从木筏子到巡逻艇(附图)

图为官兵们巡逻中的一个镜头。本报记者樊剑英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一面鲜艳的国旗迎着朝阳,在古老的界碑旁徐徐升起。今天一大早,广州军区某边防团一连官兵聚集在“一号界碑”前,用他们特有的方式庆祝共和国的生日。

  “一号界碑”位于中越边界的北仑河口,是祖国万里海岸线的终点,也是漫漫陆地边防线的起点。界碑上,有“大清国钦州界”6个字,风霜侵蚀、字迹斑驳。官兵们在这里举行“升国旗护国碑”仪式,有着特殊的意义。

  升旗仪式结束,记者跟随一连官兵从“一号界碑”出发,对中越边界的北仑河航道开始例行巡逻。

  宽阔的水面上,绿色的巡逻艇破浪疾驰,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尾迹。

  “以前,这里荒芜一片,就是几间茅草房守着一块破损的界碑。到北仑河巡逻只能划着木筏子,遇到风浪,只好随风漂泊。”谈起连队的变化,连长邓建华如数家珍。在与记者交谈的同时,他熟练地借助现代化装备,指挥巡逻艇快速前进。

  在秋阳的炙烤下,巡逻艇机电舱内的温度很快接近40摄氏度。士官黄永超却始终坚守在岗位上,汗水浸透了迷彩服。“出来吹吹海风凉快凉快吧?”他谢绝了记者的好意:“不行,在国境线上,我们的一举一动都代表着祖国的形象。”

  前行不久,河面中央出现一块长满红树林的小沙洲。士官陈伟伟手持数码摄像机将小沙洲上的景象一点一滴地拍摄下来,这些画面通过艇上的微波传送系统迅速传回连队监控室的电脑上。眼前的这番景象,与记者脑海里时常浮现的戍边官兵“顶风斗雨”的艰苦场面实在大相径庭。面对记者有些惊异的眼神,小陈自豪地说:“咱们连队还可以通过网络将画面再传到千里之外的军区指挥中心,再传到北京,实现指挥执勤面对面。”

  记者看到,在北仑河畔,一条崭新的柏油马路伸向远方的群山,昔日崎岖泥泞的巡逻小道早已了无踪影。邓连长指着公路边一个不起眼的灰色柱子介绍说:“那是电子信息桩,你可别小看它,作用可大了———巡逻官兵对着它一刷卡,边境的相关数据信息就会储存到团作战值班室。”

  从木筏子到巡逻艇,从望远镜到“电子眼”,一连的变化只是整个西南5000多公里边防线上信息化建设的缩影。近年来,新型巡逻车、夜视仪、视频监控系统等科技含量很高的装备,纷纷落户一线边防连队,边防建设正在实现历史性跨越。

  “正是有了一道钢铁边关,才有了老百姓的安居乐业。”顺着邓连长手指的方向,记者发现前方航道出现了渔船、货船。班长周军从容地驾驶着巡逻艇,游刃有余。8年来,他一直守护在这里,亲眼见证了岸边的荒草地怎样变成一栋栋漂亮的楼房。

  巡逻艇穿梭在繁忙的河道中,沿途群众都面带微笑友好地招手问候。站在巡逻艇尾部国旗下的大学生战士沈强,晒得脱皮的脸上溢满了自豪。

  东兴口岸的中越友谊大桥是巡逻的终点。大桥上人头攒动,他们大都是前往异国度假的国内游客。巡逻艇在桥下调头,立刻吸引了游客的目光,一些游客情不自禁地将镜头对准官兵们拍个不停。

  巍巍国门前,一块崭新的大理石界碑上刻着两个大字:中国。它见证着祖国今天的繁荣,憧憬着明天的辉煌。

  (本报广西东兴10月4日电)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 【关闭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军事答疑平台
悬赏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