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 正文

IL-76或AN-70价值比较与中国大型运输机(组图)

http://jczs.news.sina.com.cn 2004年09月23日 16:49 千龙新闻网

中国空军远赴阿富汗之行任务的IL-76运输机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IL-76大型运输机


IL-76正在装载T-72坦克


印度空军的IL-78加油机在给SU-30MKI加油

  编者按:自2003年北京航展上传出中国打算和国外合作大型运输机的消息以来,中国未来战略空军的走向问题就受到大家的关注。本文选自《海陆空天.惯性世界》杂志37期,文中对两种俄罗斯血统的大型运输机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对比分析,并且阐述了技术水平中等的国家在引进大型运输机技术时应该关注的问题。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

  大中型军用运输机是军用飞机中的重要机种之一,具有快速运送大量兵员、武器装备和其他物资的能力,确保了部队战略机动、战术投送的快捷性和突然性,在多次现代战争中发挥过关键性的作用。大中型军用运输机还可作为预警机、加油机、电子干扰机、海上巡逻机等重要机型的基础平台。这样的机型不仅具有极为重要的军事意义,还有着显著的民用价值。这是因为大中型民用运输机技术难度极高,同时研制过程中风险极大,稍有闪失就可能导致研制项目夭折,甚至令支出了高额研制费用的研制厂商亏损、破产,因此只能够在大型军用运输机关键技术的基础上研制开发大型民用运输机。

  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大中型运输机的主要性能指标可定位为载重30~40吨、最大载重航程3000~4000公里。放眼全世界,能独立研制大型军用运输机的国家只有美国和前苏联,欧洲虽有A400M大型运输机项目,但还停留在纸面上。而其他国家还只具备研制生产中小型运输机的能力。

  中小型运输机在载重、航程等方面已无法满足大国军队的需要。

  目前,多个发达国家,或具备一定实力的发展中国家,都在通过自行研制、引进仿制或直接购买等方式壮大自己的空运力量。

  自行研制大型军用运输机难度很大,现在只有财大气粗的美国能够顺畅的完成新型大型运输机的研制工作,欧洲各国不断为A400M的经费、订购数量进行争论,俄、乌两国安-70运输机的联合研制工作更是困难重重。直接购买是迅速形成战斗力的最佳途径,但这意味着本国军队的战斗力将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外国。而且仅靠购买,要形成足够的战斗力就必须耗费巨额的外汇。

  显而易见,引进、仿制外国先进大中型运输机成为了另一些大国的唯一选择。

  在现有的大中型军用运输机中,俄罗斯的伊尔-76,以及俄罗斯、乌克兰联合研制的安一70是两个令人瞩目的优秀型号在果不将美国的军用运输机型号考虑在内,其他国家能够引进、仿制的大型军用运输机,可以说就只有这两种型号了。伊尔-76是伊留申航空联合体于1974年研制成功的大型运输机,在载重等指标上类似于美国的C-141。安-70是俄罗斯与乌克兰于1994年联合研制成功的中型运输机,目前由于种种原因,研制工作停滞不前,是否能够进入俄、乌军队尚且是未知之数。安-70是代表上世纪末运输机最高技术水平的机型之一,该机最大起飞重量为130吨,最大商载47吨,载重17吨时可飞行8,000公里。采用了奖扇发动机、碳纤维塑料基复合材料、先进航空电子系统等技术。

  要对比伊尔-76和安-70,我们首先应当认识到,这两个机型并不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在技术水平上有着明显的差异。伊尔-76的研制始于1960年代末,原型机1971年首次试飞,1975年后开始交付苏军和苏联民航。截止到1997年,伊尔-76已生产了950多架,是一种非常成熟、经历过阿富汗战火考验的大型运输机,并大量出口到世界上许多国家,其中包括中国。有一定基础的国家,如果引进仿制伊尔-76,能够在短期内建立起自己的大型运输机队伍,尽快形成战斗力。与之相比,安-70至今仍处于原型试飞阶段,又遇到了俄乌经济不景、原型机失事等挫折,近几年内不可能批量装备部队使用。但凡事郡有两面,安-70虽然尚不成熟,却代表了当前最尖端的运输机研制、生产技术,引进仿制该型号可以令引进方的科研、生产和装备水平提高到目前的最高层次。

  例如,安-70最独特的部分——4台ц-27发动机和SV-27对转桨扇,就有着很大的引进价值。桨扇是介于螺旋桨和涡轮风扇喷气发动机之间的一种高亚音速推进方式,是近年才迈入实用化的先进技术,美欧等国都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试制。

  其优点是推进效率、燃油消耗率都明显优于传统螺旋桨、涡桨或涡扇发动机。安-70以最大巡航速度飞行时,

  其油耗比使用传统喷气发动机的同级别运输机要少20%~30%,明显优于伊尔-76。安-70采用超临界翼型、先进的电传操纵系统和数字式航空电子系统,并配备先进的电子对抗自卫设备,可选装西方的机载电子设备,驾驶舱使用了多个多功能六色显示器。而伊尔-76的航空电子设备则相当陈旧,只有最新改型才勉强能达到安-70相应系统的水平。总的来看,安-70确实比伊尔-76领先了二十年。

  安-70在制造技术上也具有世界先进水平,机体使用的碳纤维塑料基复合材料几乎占重量的24%,不但整流罩等次要部位使用了复合材料,水平尾翼、垂直尾翼和襟翼等主要部件也由复合材料制成。安-70配有专门的地面维护综合设备。飞机降落后计算机即可对大约8,000个机上传感器上传来的信息进行分析,确定所有系统的可靠度,显示出故障,并向地面人员通告排除故障的方法以及所需的备用器材。为了进一步提高竞争力,俄罗斯和乌克兰已计划研制安-70-100改型,将现有的5人制驾驶舱改为2人制驾驶舱,换装达到西方先进水平的机载电子设备,以及进一步提高发动机的平均无故障间隔时间。在这些方面,受制于1970年代技术水平的伊尔-76是难以比拟的,该机的机组甚至多达7人。表面上看这些差异似乎并不影响运输机运送货物的能力,但到了用户手中,安-70的技术优势将通过低廉的全寿命费用、饱满的出勤率反映出来。

  顺带一提,我国的运-8F400和F600改型已实现了机组的3人制和2人制,足见俄乌的军工技术并非在每个领域都占据领先地位。

  引进之策

  笔者认为,引进仿制外国运输机的最终目的,是在将外国先进技术转化为本国的科研、生产和装备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独立研制更新一代的机型,从而彻底摆脱依赖技术引进的尴尬局面。

  因此,笔者认为有一定实力的发展中国家,应当引进仿制起点高的安-70,尽可能缩短与先进国家的差距,尽早实现自行研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军用运输机。当引进、仿制安-70成功后,引进一方的民用运输机研制能力也将获得质的提高。尽管军用运输机与民用运输机有着很大的区别,但相关技术是融会贯通的。摸透了安-70这种具备先进推进方式、电传操纵、先进复合材料的新型运输机后,可直接开发相应的先进民用货运型号,进而将相关技术转移到大型民用客机的研制工作之中。

  这一历程必将漫长而艰难,但走完之后,引进一方将获得完善的、系统的大型飞机研制能力,能够将航空科研的巨额支出转化为航运市场上的巨额收入,从而在本国航空工业中形成良性循环的有利局面。

  反之,即便仿制伊尔-76的最新改型,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后,生产出来的大型运输机仍然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10到20年,要迎头赶上只能再次引进新的先进机型,这将会是一个无解的死循环。

  再从具体性能上看,安-70空重和体积都属于中型运输机的级别,因此运载能力要比伊尔-76这种大型运输机逊色些。伊尔-76的最新改型伊尔-76MF的最大起飞重量比安-70大约35%,空重大约是安-70的1.5倍。但安-70的最大载重量可以提高到 40吨以上,已接近了大型运输机的水平。

  伊尔-76MF可携带40吨货物飞行5,800公里,而安-70可携带35吨货物飞行3,800公里。伊尔-76MF使用新型的PS-90A型涡扇发动机,燃油效率提高15%,但耗油率仍不如安-70的桨扇发动机。伊尔-76最大速度约850公里/小时,安-70在大幅降低耗油的前提下,最大速度仍达到800公里/小时,已经接近于喷气式运输机。

下一页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军事答疑平台
悬赏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