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 正文

面对核威慑中国如何进行战役核反击准备(组图)

http://jczs.news.sina.com.cn 2004年09月09日 10:41 舰船知识网络版

俄罗斯核力量是其防止国家分裂的重要威慑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中国应加强自己的战役核反击力量建设

  自从核武器问世以来,每一场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都笼罩在核威胁的阴影下。因此,对于核国家来说,随时作好战略性核反击战役的准备,是限制战争的范围和手段的根本保障。战略性核反击战役是局部战争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战略导弹部队是威慑敌大规模杀伤武器袭击的有效手段,在敌已经进行大规模杀伤武器袭击后,战略导弹部队将发起战略性核反击战役制止敌方进一步扩大战争。战略性核反击战役,是指战略导弹部队按统帅部的统一意图和计划,为制止敌的大规模杀伤武器袭击,所实施的在打击目标和时间上协调一致的若干次核突击的总和。

  战略性核反击战役按规模可分为战略导弹集团军战役、战略导弹集团军群战役;按时间顺序可分为首次战略导弹集团军战役、尔后战略导弹集团军战役。

  核反击战役参战兵力包括战略导弹部队、战略核潜艇部队、轰炸航空兵和特种部队。其中战略导弹部队是核反击战役的主力,战略核潜艇部队是战役预备队,其它军兵种担负辅助核突击任务。

  核反击战役使用的兵器包括固定阵地战略导弹、陆上机动战略导弹、海基战略导弹、空射核导弹和特种核武器组成。这些核武器在射程、威力、生存能力、反应速度、突防能力方面有各自的优长,因此只有分工合作、协同作战才能完成复杂艰巨的核反击任务。

  传统威胁

  冷战时期,中国曾多次受到核战争威胁。在50年代中国研制核武器之前,在朝鲜战争中、越南抗法战争中的奠边府战役期间、中国东南沿海军事斗争期间,甚至包括中国审判在中国境内被击落的美国间谍飞行员时,美国曾多次威胁对中国投掷原子弹。60年代中苏交恶,特别是1964年中国成功研制出原子弹前后,苏联也曾计划过用核武器袭击中国核武器试验基地。

  对此,中国建立了三位一体的核力量,并宣布中国的核武器仅用于自卫,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的有限核政策。虽然中国核力量远比美、苏弱小,但由于美、苏对抗是当时世界的主要矛盾,冷战期间美、苏国力此消彼长,双方中弱势的一方都希望借助中国平衡对方力量。因此,中国成功地利用美、苏矛盾,联合美苏之间相对弱小的一方对抗强大的一方。总体上,当中国受其中一方核威胁时,就同时受到另一方的保护。即使在越南战争期间,中国与美、苏同时交恶,但是美苏双方仍然制约着对方对中国的威胁。冷战时期中国受核武器威胁的程度可以概括为(A-R∶C或R-A∶C,其中A、R、C分别代表美、苏、中三大国的核武器总量)。

  中国凭借有限的核威慑,以及外交、联盟策略,保证了自己的安全。在此特别需要指出,其中有限的核威慑是中国国家安全最根本的保障措施。

  新的威胁

  苏联解体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进行核大战的可能性减少了,但他们在冷战时期建立起来的庞大的核武库依然存在。因为俄罗斯国力衰弱已经没有能力从战略上牵制美国,所以冷战结束后中国受到来自美国的威胁明显增加了,从美国轰炸中国驻南联盟使馆、提升美台军事合作、美军事力量重心从欧洲向亚太转移、美国宣布把中国列入可以先发制人进行核打击的7个国家等事实都证明了这一趋势。美国积极建设的弹道导弹防御体系和研制中的新型核弹,进一步降低了核战争的门槛。冷战后,中国受核武器威胁的程度可以概括为(A∶C或R∶C)。

  日本在美国的军事保护下建立起庞大的核工业,日本拥有的反应堆数量仅次于前苏联,而且拥有先进的增殖堆。加上日本的航天力量,实际上日本早已具备了研制核武器的硬件能力。目前日本正在加速向军事大国转变,日本已经逐步扫清了出兵境外与美国联合作战的法律障碍,下一步日本很有可能选择核武装。如果日本进行核武装,中国受到的核威胁有可能变成(A+J∶C)。

  台湾同样拥有研制少量核武器的技术能力,以及投掷核武器的运载工具。可见,冷战后中国受到的核威胁反而增加了。如果台湾选择核武装,那么中国的统一大业将面临极端复杂的局面。不但中国受到的核威胁有可能变成(A+J+T∶C),而且由于台湾问题的特殊性,核威慑的对策也与对其他潜在敌国有很大差异。

  由于美国奉行联盟战略,美国围堵中国的第一岛链北起南朝鲜、经日本本土、冲绳、台湾向南到新加坡。南韩和新加坡等国虽然是无核国家,但是他们积极追随美国军事战略,在他们的国土上却有美国军事基地,部署有美国陆、海、空军,未来战争中,南韩和新加坡都可能成为美国核武器的存储、转运和发射基地。因此,南韩与新加坡在未来战争中的地位和普通的无核国家是不同的。

  除核武器外,生、化武器也可以造成大规模杀伤的后果。中国在抗日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曾经多次受到来自日本和美国的化学武器及化学武器袭击。特别是抗日战争中,日本生物战、化学战的危害至今也没有完全消除。目前,美国和日本掌握着先进的生物战技术,基因技术的发展,使生物战的破坏范围从原来的局部污染扩大到全国范围。在未来战争中,新的生、化战威胁有些情况下甚至超过核武器,特别是由于生物战具有的隐蔽性,使用的可能性高于核武器。

  随着常规精确制导武器和新技术的发展,仅使用精确制导的常规武器打击水利设施、核设施、石油化学工业设施等高价值目标同样可以造成大范围破坏,其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破坏面积损有时甚至大于核武器。

  我国大多数地区处于季风气候区,如敌方在雨季针对江河堤岸和水坝等水利设施进行轰炸或发起恐怖袭击,可能造成江河泛滥。危害程度甚至超过几十甚至上百枚核武器的杀伤力和污染面积。美国在1950年朝鲜战争中曾经专门组织过对朝鲜水利设施的空中战役,在2001年阿富汗战争中,尽管军事上毫无必要,美国还是轰炸了阿富汗最大的水坝。现在,美国内部甚至鼓励台湾打击中国最大的三峡大坝。越南战争期间,美国空军利用人工降雨技术,对越南发动了环境战争,同样造成大面积水灾。如果美国把气象战和对水利设施的袭击结合起来,那么潜在的危害就更严峻。

  间接核战争是指用常规武器攻击核设施以引发大范围核污染。到目前为止,并未出现真正的间接核战争。但是以色列曾经攻击过伊拉克首都巴格达附近正在建设中的核反应堆。朝鲜核危机期间,美、日都曾计划攻击朝鲜的核反应堆。台湾军方也威胁要攻击大陆沿海的核电站。

  间接化学战是指用常规武器攻击核设施以引发大范围化学污染。1999年科索沃战争中,美国用巡航导弹袭击南联盟重要化工城市潘切沃的化学物质储藏设施,造成大范围污染,数万居民被迫搬迁,多瑙河流域也受到严重污染。中国同样有很多人口密集且建有众多工业设施的城市,间接化学战也同样威胁着中国的安全。

  综上所述,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的变化和科技的进步,使我们必须用全新的目光审视中国的安全形势,特别需要关注美国在最近几场战争中使用的战略战术。美国核威胁的增加,周边核扩散的威胁,基因生化武器,间接核战争、间接化学战、环境战争、无核国家与核国家的军事联盟等问题,对中国有限核威慑提出了新挑战。面对新的威胁,核威慑必须担负更多的任务、应对更复杂的情况。需要坚强的意志和高超的战略指导。

  损害标准替代手段

  首先是对威胁的判断标准问题。在冷战时期,这个标准通常按实施威胁的手段来分类,特别是当时的技术条件下核武器的地位和作用是无可替代的。所以按是否拥有和使用核武器作为判断标准是合理的。随着环境战争、基因生化武器,间接核战争、间接化学战等新的战争手段的危害已经超过有限核战争,因此,以战争手段造成人员和财产损失的程度作为新威胁判断标准则更加合理。

  核威慑面对多种威慑

  面对新的威胁,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做到全面防御。孙子说:“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因此,在积极作好重点目标的保卫和全民动员的基础上,准备好有效威慑手段是保卫国家安全最重要的方法。

  理论上,从制止战争升级的角度出发,对不同的威胁,如果能用相同手段进行对等还击是最理想的。但是现实中,为每一种可能的战争手段做充分的准备是不现实的,特别是弱国和强国对抗中,全面对抗只能重蹈前苏联陷入“星球大战计划”陷阱的覆辙。

  即使我方具有同等还击手段,由于战区地理环境和双方战略纵深的差异,也难以采取对等还击措施。

  战争中当一个国家遭遇大规模杀伤武器袭击之后,受打击最大的不是遭到袭击的地区,而是全国人民的心理,实际上大多数战争都是靠摧毁敌国的作战意志取胜的。因此,只有立即给予有效的回击才能挽回影响,重振民心士气。而反应迅速、打击范围大正是核威慑的特点。由此可见,以核威慑对抗多种威胁,对弱国来说是唯一现实的选择。

  直接还击原则

  还击目标的选择,同样是个复杂的问题。特别是敌对联盟中包含己方领土时。二战中,盟军对轴心国占领下的盟国领土同样进行了大规模轰炸,如法国的一些城市。但是在使用核威慑时,这一做法就不可取了。

  特别应强调一点,属于敌方阵营内的我国叛军对我国本土进行造成严重破坏时,应直接对主要敌国本土进行还击,而不是还击暂时被占领的我方领土上的民用目标。这一原则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人民政权性质所决定的。核威慑要求对主要敌对国家本土进行直接报复,否则不能达到通过威慑制止战争扩大的目的。

  虽然战略性核反击战役与战略性进攻战役中的核突击战役都属于战略导弹部队战役,但二者在发起的时机、战役目的、规模、目标选择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区别。核突击战役主要目的是歼灭敌军有生力量,因此必须严格针对军用目标,使用小当量核弹、以空爆为主,尽量减轻附带杀伤核放射性沾染,但通常使用大量核弹进行同时核突击。

  战略性核反击战役可以针对敌军事目标也可以针对民用目标,必要时可以采用大当量核弹地爆的方法,但通常采取逐步升级原则。因为核武器较少的国家只能选取高价值目标,以期给敌人无法承受的损失,最终制止战争。

  逐步升级原则

  战略性核反击战役主要目的是制止战争扩大,而不是消灭敌国,所以在直接报复原则下,还应尽量采用逐步升级原则。

  在反击地域上,采取“海洋对海洋、外岛对外岛、本土对本土”的方针。即如果敌方对我方海上编队进行核袭击,我方则用同样手段进行还击,例如对航母战斗群进行核导弹和常规导弹联合突击。如果敌方对我方海岛基地、登陆部队进行核袭击,则我方对敌次要盟国军事基地实施核突击。如果敌方对我方本土进行核袭击以及其他造成大规模杀伤的袭击,则我方直接还击敌方本土。

  在反击规模上:逐步升级原则要求我方反击规模保持一定限度,给敌方造成的损失既要大于敌方对我袭击的损失,也不能无限升级。

  坚持逐步升级原则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在尽量减少双方损失的情况下制止战争。应该认识到,作战对象是人不是机器,反击的直接效果还是为了动摇敌方战争意志,因此坚持逐步升级大原则下,还应考虑到精神震慑效果。即人们常说的“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如能达到这样的目的,核战争造成的总损失将比可敌方预计的“添油战术”式的反击小。

  战争指导艺术

  核战争是空前激烈,空前残酷的战争,核战争的指导应遵循坚决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坚决性是核战争特点决定的。在敌方大规模杀伤手段的威胁面前除了预先做好充分准备坚决还击之外没有其它出路。

  灵活性是要精心选择打击目标力度节奏,做到孙子所说:“其势险其节短势如张弩节如发机”。

  军事辨证法告诉我们想要和平就必须准备战争想进行高技术局部战争,就必须准备全面核战争。(作者:上林,原载《舰船知识》杂志2004年第9期)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军事答疑平台
悬赏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