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中海中的血火一章 “梅奥”号萨勒诺湾战记(3) | |
---|---|
http://jczs.news.sina.com.cn 2004年08月16日 15:14 《国际展望》杂志 | |
声明:本文为《国际展望》杂志供《舰船知识网络版》独家使用。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 支援陆军弟兄 13日,德军发动了更为猛烈的反攻,在德军压迫下,盟军被压缩在宽不过30公里,纵深不足10公里的狭小地区,更致命的是德军发现了在塞勒河谷美军第6军和英军第10军结合部之间的空隙,德军当天的攻势重点就是通过这一空隙实施的,黄昏时分,德军从这一缺口中取得了突破,逼近萨勒诺,其先头部队距离海滩仅800米,并将英美两军防线一切为二,就连克拉克第5集团军司令部都在德军的火力直接威胁之下,盟军的形势极为严峻。 14日,德军几乎拼尽全力发动总攻,盟军滩头上的所有卸载工作都被迫中止,全力以赴投入战斗,甚至将司机和厨师等勤杂人员都武装起来,参加战斗。德军攻势异常凶猛,几次都险些突破盟军防线。岸上传来消息说克拉克将军正在考虑是否将他的部队从塞勒河以南的滩头阵地撤出。舰员们心里都很沉重,因为对于他们来讲前方部队遇到了麻烦,如果后撤,舰炮火力支援的作用将大打折扣,甚至会发生误击事件,而且从理论上来讲卸载的大规模部队再返回到萨勒诺湾的运输船上是非常危险的,有可能引发大溃败。关键时刻,“梅奥”号驱逐舰和其它几艘战舰从护航编队中抽出赶往划定的舰炮支援区,和停泊在那里的其它军舰一道为滩头部队提供强有力的火力支援,其猛烈而准确的射击多次瓦解德军攻势,并造成了德军惨重的损失。 9月15日早上,“梅奥”号舰比尔德枪炮长和几名枪炮军士又开始了每天的装备检查,以确保一旦执行射击任务时一切能迅速就位。这种工作是例行性的,舰员们每天都要做。比尔德在战斗中的主要任务是传达射击指挥仪内枪炮官的命令,指挥炮手射击。当天结束前,“梅奥”号4门舰炮共发射了1200发127毫米炮弹,目标主要是沿塞勒河岸边向滩头推进、企图彻底分割盟军部队的德国虎I型坦克,正是海军战舰猛烈而精准的舰炮攻击使得德军每次都无功而返。实际上,就在随后的几天里,南线德军总司令阿尔伯特·凯塞林元帅下达了撤退命令——为盟军打开了通向那不勒斯的道路。 后来,舰员们还了解到了几个在当时都太不清楚的问题:一是从塞勒河出海口到塞勒河与卡洛雷河交汇地方总共只有3或4英里远,但就是在这么短的距离内海军抵挡住了德军的无数次疯狂反扑;二是此前一天即9月14日,凯塞林元帅已经召回了正在卡拉布里亚地区与由西西里方向推进的英国第8军激战的部队,这使得德军在萨勒诺地区的实力至少增加了一个装甲师,同时,至少还有一个装甲师正在从那不勒斯北部区域向南急进增援萨勒诺;另外,在盟军登陆两天后德军就切断了塞勒河和卡洛雷河交汇处的桥梁,因此德军反扑的步伐到此处也基本陷入了困境。 正是由于这些情况,德军装甲部队进攻所指主要是塞勒河正北12000码的平原地区。战事进行的非常惨烈,实际上“梅奥”号甲板上的所有人员都赤膊上阵参加对德军的炮击,尽管他们实际上并不知道德军在哪里。不久,一个弹着观察小组呼叫“梅奥”号进行炮火校瞄,随后“梅奥”号驱逐舰齐射了4发炮弹,经过测算射程和误差,然后调整再次射击。突然,指挥官下达“速射”口令,这是“梅奥”号要对真正的目标进行炮击了,在齐射完40发炮弹后,高音喇叭里传来“停火”的声音,舰员们停止了射击,卸载炮弹。盟军进行炮火支援主要依赖的是岸上的弹着观察人员,对于最简单的装填炮来讲,射程要求非常苛刻,因为舰炮是被固定在一定的高度,军舰离岸边的距离要保持在大约5000码,而目标要在另外5000码以外。因此实际的射程取决于军舰和目标在军用坐标图上的距离。舰员在军舰开炮时并不能看到所要攻击的目标。 经过三至四次炮火攻击后,“梅奥”号炮管开始变热发烫,炮手们不得不打开炮塔里所有的门和通风口散热。其中4号炮塔为敞开式结构,此前舰员们曾在其周围围上了一圈金属榴霰弹作为遮挡,但顶部还是空荡荡的,没有像其它炮塔那样支起一个弧形帆布盖。因此,可以想象在9月炮火纷飞的萨勒诺炮手们置身于这样狭小的炮塔里的滋味是何等的酷热与难熬。最终,指挥官命令除去炮塔上的帆布盖。炮手们都很高兴,因为他们能够真切地看到战场,能够呼吸到新鲜的空气。随着时间的进行,舰员们慢慢地适应了舰炮攻击的节奏,德国俯冲式轰炸机或滑翔炸弹也没有再来骚扰他们。 时间一分分地过去,看起来“梅奥”号要对付的德军坦克没有丝毫减少的迹象,舰员们开始从舰艉弹药仓往舰艏弹药仓搬运弹药,因为前仓容量只有后仓容量的一半。这是一份辛苦的工作,但防空炮塔的人员还是成功地完成了这一任务,而且这工作也不像看起来的那样糟糕,因为弹药只要搬运到每门127毫米舰炮的操作室就行了,而不是要辛苦地运到底层弹药仓。 11时或12时许,积聚在炮管内的巨大热量开始发生问题,这并不是那种很容易修理的机械故障。首先,随着热量扩散到炮塔的每个角落,液压撞锤速度开始放慢,皮垫圈在热力作用下也开始膨胀,比尔德准尉拧松了包装密封管,暂时先缓解了这一问题。随后舰员们又注意到炮管上全都起了水泡,这个时候“梅奥”号已经断断续续炮击了3至4个小时,每门炮可能已经发射了150发炮弹,这意味着该舰已经至少回应了弹着观察员发出的14或15次舰炮支援申请。然而,德国虎I型坦克仍是虎视眈眈,前赴后继,岸上的弹着观察员曾经一次报出了12辆虎I型坦克的运动要素。当“梅奥”号以4秒间隔齐射时,德军装甲车全都统一转向试图加速躲开炮火,但是并不是每一辆都能成功。除了继续射击之外,“梅奥”号没有别的选择,即使那样做的后果是炮座和炮管烧焦、爆裂也在所不惜。 “梅奥”号舰上每门炮管身上都裹有防海水和其它物质渗入的帆布,以便更好地进行保养。一次停火休息时间,比尔德准尉和炮手们发现炮管上面的帆布已经被烧焦了,于是他们取下了烧焦的帆布扔到舰外,因为这些帆布时间久了可能会引发火灾。还有一次在弹幕射击结束时,射击官下令停火,但当时炮手正在填弹,有3门舰炮已经准备发射,5号炮塔还有一发炮弹卡在炮膛里了,舰员都害怕由于温度过度这发炮弹会在炮膛内爆炸,那后果将会非常危险。于是,比尔德命令枪炮上尉通过耳机通知射击官立即发射这枚炮弹,舰桥对此高度重视,在经过雷达扫描后将这枚故障弹打到了一处安全地方。 17时30分左右,船员们又听到了德国空军飞机的轰鸣声,在远处“梅奥”号曾经配置的阵位上,“费城”号巡洋舰正朝低速飞行的德机猛烈开火,几艘驱逐舰在附近担任掩护,释放烟雾。 “梅奥”号现在还剩下几百发炮弹,大部分都是专门对付飞机的近炸引信炮弹以及一些曳光弹、磷光弹、穿甲弹等等,其中光是15日一天就消耗掉了约200发炮弹。一旦炮弹用光,“梅奥”号将不得不驶往突尼斯北部港口比塞大进行军火补给。 15日,海滩的形势已经逐渐稳定,盟军的登陆场基本得到了巩固,海上也是风平浪静。 16日,德军集结残余兵力企图做最后一搏,“梅奥”号和其它战舰在弹着观察人员的指引下对德军沿庞蒂塞莱山谷前进的装甲部队实施了猛烈的炮击,海面上万炮齐发,场面蔚为壮观。由于德国空军损失严重,盟军航母舰载战斗机及轰炸机甚至都能飞至德军阵地上面实施近距火力支援。最终,在盟军优势海空火力的轰击下,德军伤亡严重,再也无法前进一步。 17日,鉴于兵力严重不足以及在战略上已经为北部德军赢得了宝贵的布防时间,萨勒诺德军开始有秩序地撤离,海面硝烟散尽,“梅奥”号终于结束了其光荣的舰炮支援使命! ◆ 结束 萨勒诺战役是盟军在欧洲大陆实施的第一次大规模两栖登陆战,也是自1942年8月一年多来首次在德军预有防御的地区实施的强行登陆。在这次登陆行动中,盟军过高估计了自己的实力,上岸推进非常缓慢,原计划3天攻占的那不勒斯足足花了21天,还付出了1.2万人伤亡的巨大代价,而意大利南部的德军也逃脱了盟军的打击,这对以后的意大利战局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 虽然登陆过程中漏洞不少,还险些被赶下海,但最终还是取得了胜利。战略上迫使意大利退出战争并向德国宣战,标志着法西斯轴心国联盟的解体,是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一大胜利;战术上再一次证明了海军舰炮射击在登陆部队抢滩上陆和巩固滩头作战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用事实批判了以牺牲海空火力准备换取所谓突然性的思想,得出了在登陆作战中海空火力准备是绝对必须的结论。而且迫使德军从法国抽调部队进入意大利,分散了德军在法国的力量,为日后实施诺曼底登陆创造了有利条件;更重要的是使部队经受了战火的考验,得到了实战经验,为以后开辟第二战场的登陆作战,奠定了基础。(文章原发表于《国际展望》杂志2004年第四期 总第485期 作者: 赵国栋 图片:《国际展望》杂志资料室) 相关专题:《国际展望》网络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