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备动态> 《国际展望》网络版 > 正文

深藏不露的东洋暗箭 日本81式防空导弹(组图)

http://jczs.news.sina.com.cn 2004年08月16日 17:47 《国际展望》杂志

  声明:本文为《国际展望》杂志供《舰船知识网络版》独家使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日本路自装甲部队迫切希望得到伴随射击的精密防空导弹,以抵挡类似苏联空军一样的近接支援打击。

  提起相控阵雷达和防空导弹,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美国的爱国者系统和苏联的S-300系统,但很少会有人知道,就在这两种声名显赫的防空导弹系统研制的同时,还有另外一种隐藏在重重深帷中的型号,它也采用相控阵雷达,但豪华的配置却只使用红外制导近程导弹。这就是日本的81式防空导弹,一种独特、古怪的系统。

  □ 本刊特约撰述 廖新华 王小源

  ◎ 填补4000米高度的空白

  20世纪50年代,美国为了对抗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大力对盟友给予武器、经济与技术援助以强化其防务和经济实力的MSA援助(基于《相互安全保障法》的援助)。在远东,美国人不顾日本身负的太平洋侵略战争重重血债,减轻了对其军国主义罪行的清算,将其重新武装。1953年5月,美国国务卿杜勒斯访日,声明准备给予日本MSA援助。随后日本陆上自卫队从保安队基础上改建。很快,陆自便以美制武器为基础建立了装备体系并迅速完善。

  虽然战后的日本受美军军事思想影响很深,但他们在陆基防空领域的思想却不尽相同,日本陆上自卫队认为必须建立严密的中、近程防空体系,才能够确保在纵深狭窄的日本本土作战时的活动自由。因此他们先后引进或圈定了奈基、霍克等美制防空导弹和瑞士厄利孔双35高炮等。但是,1958年日本防卫厅要求陆自就陆上野战防空体系进行评估,陆上自卫队对当时的野战防空能力进行了仔细分析,发现奈基导弹和霍克导弹之间配合较好,但在近程防空方面,己部署的35毫米双管90式高炮(射程4公里)和霍克中程地对空导弹(射程35公里)存在一段空白。从射程上考虑,当敌机突破霍克导弹拦截线后,有20公里以上的空白无法发扬火力,而当敌机进入高炮射程后,往往又难以反应。再则,当时日本的假想敌苏联空军已经装备了射程在15公里以上的空对地导弹,仅靠高炮的最后一道防线是难以抵挡的。从射高上考虑,35毫米高炮的射高不足4000米,而霍克导弹初期型的最佳杀伤区下限在3500-4000米,也就是说,苏联战斗机在4000米高度上下的空域内可以几乎不受威胁的突防。所以,必须有一种射程在7-12公里、最佳杀伤区在4000米上下的近程防空导弹来填补这一空白。1960年,日本防卫厅以“机动式近程防空导弹”(ML-SAM)系统的名义展开了本文将要述说的81式系统的初期研制工作。

日本路自装甲部队迫切希望得到伴随射击的精密防空导弹,以抵挡类似苏联空军一样的近接支援打击。

  ◎ 别连科叛飞事件

  由于日本在二战中重工业受打击十分严重,许多以往技术实力雄厚的大集团也刚刚从被解除武装的状态苏醒过来。为了保证研制速度,日本战后第一代武器系统的发展并没有采用广泛的招投标制度,而是在计划指令基础上给与主承包方有限的商业自主权。考虑到东芝公司当时在电子工业领域展现出很强的实力,陆上自卫队直接将ML-SAM项目交给了东芝公司。1960年,初期方案设计展开,东芝先后拿出了8种方案,从采用光学制导到红外制导、无线电指令制导等多种思路都进行过理论推导。由于受战败国地位制约,能够投入的经费不足,因此虽然陆自中间曾经多次检查东芝公司的研制进度,但苦于无米之炊而进展缓慢。不过由于有ML-SAM项目牵引,东芝公司和早稻田大学密切配合继续进行理论深化,为日本的雷达技术进步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也锻炼了公司自己的科研力量,为项目研制的电子元件和生产工艺等都成功地提前运用到了东芝公司的民用大型设备中,从中获得使用经验再反过来推动研究。所以,从这一角度上说,在当时正处于重新起步阶段的日本能够做到这一切也实属不易了。

长期以来,日本陆上自卫队的进程防空主力主要依靠35mm口径的高射炮来维持。

  1967年至1968年间,东芝公司最终确定系统的最终设计框架,决定以相控阵雷达作为搜索-火控雷达,导弹采用红外制导,并完成了基本样机。并和日本精工公司、日产汽车公司达成协议共同研制、生产。随后的1970年,日本防卫厅借提出新“防卫指针”之机,重新审核了一批因为资金原因进展缓慢的项目,ML-SAM也因此受益。1971年8月正式改名为近程萨姆(Tan SAM)系统,随后,东芝公司拿到了一笔相当于以往近10年内先期研发费用3倍的资金。不过这次东芝公司却将这笔资金的相当部分先用来改造厂房、更新设备,当时东芝公司正在研制数控机床,便借机搭了近程萨姆项目的车。

  1971年,系统的原理样弹在富士试验场进行了首次发射试验,同年8月陆自将其定名为短程萨姆系统。1972年,东芝公司开始进行发射系统的试验和指控系统的研制工作,一年后指控系统试验完成,1976年,第一台全样机系统的制造完成,而由于红外导引头的研制迟缓,全系统各组成部分的技术试验直到1977年才完成。从1978年开始进行了为期两年的全系统作战模拟试验。

1979年苏联飞行员别连科驾驶米格-25侦察机成功避开了日本航空自卫队截击,刺激日本防卫厅就近程防空系统研制做出调整。

  就在近程萨姆缓慢发展的同时,1979年发生了苏联空军飞行员别连科叛飞事件,他驾驶低空性能并不好的米格-25侦察机成功避开了日本航空自卫队截击,而陆自的防空网也没有及时掌握,别连科最后在日本北部重要基地涵馆顺利着陆。此事给予日本防卫厅以巨大震动,立即要求陆自和空自对防空网络进行“彻底整肃”,并就近程防空系统研制情况做出汇报。此时,英国乘机鼓吹其正在投入装备的轻剑导弹的低空补网作用,由于英国和美国在北约中的特殊关系,加上出于商业考虑,美国也建议日本放弃近程萨姆的研制,转而购买或引进生产长剑系统,或者购买有美国参与的罗兰特系统。向来受美国影响严重的防卫厅内部也出现了自研和引进两种声音。于是从1979年12月开始,防卫厅组织近程萨姆与其它导弹进行选型竞争,到1980年1月,为期2个月的对抗性招标结束,近程萨姆击败罗兰德和轻剑中选。日本防卫厅在1980年3月最终做出决定,将近程萨姆作为发展对象,否定了从欧美引进同类导弹的意见。至此,近程萨姆才真正进入快速发展时期。1982年,近程萨姆完成最后定型,被命名为81式近程防空导弹。年中,81式初步具备作战能力,1983年开始大批量生产,第一批81式按照惯例首先装备日本陆上自卫队重点方向的师团:驻北海道直接和苏联对峙、号称“虎子”部队第7师团。1984年起,81式防空导弹 开始陆续装备本州的陆上自卫队师团一级单位和航空自卫队的各基部防空部队。(文章原发表于《国际展望》杂志2004年第一期 作者:廖新华 王小源 图片:《国际展望》杂志资料室)

下一页

  相关专题:《国际展望》网络版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