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 正文

老牌间谍出任美中情局掌门人 游历广泛曾染怪病

http://jczs.news.sina.com.cn 2004年08月11日 14:44 新闻晚报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自乔治·特尼特今年7月11日主动请辞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局长职务之后,中情局这个美国间谍及情报机关的总协调机构一直处于“群龙无首”状态。10日,美国总统布什正式提名现任众议院情报特别委员会主席波特·戈斯为中情局新掌门人。

  一旦得到国会参议院批准,这位政界的沙场老手将成为继布什的父亲老布什之后,又一位担任中情局局长的国会议员。其支持者对他充满希望,认为只有他才是扭转中情局“
疲软现状”的最佳人选;而反对者则怀疑他的公正性,并直接以“布什党羽”等词调相伤。

  1、总统保荐:好话多多下放实权

  总统亲自提名,自然好话多多。在10日宣布提名戈斯为中情局新局长时,布什对其这般评价:“在情报及反恐领域,波特·戈斯是经验丰富的领导人。他熟悉中情局内部和外部(事务)……是在国家历史重要时刻领导和支撑中情局的最合适人选。”

  “我已经授予这位正确人选以领导中情局的重任,让他去接受挑战,去面对来自新世纪的各种威胁。他已经做好了准备,”布什说。

  在评价戈斯时,布什侧重描述了他在国会摸爬滚打15年所积累的经验。“作为一名改革者,戈斯已经为自己赢得了声誉。他将成为中央情报局的革新人。”

  布什的意思大致是“多放权”。“有关如何对中情局进行内部改革以及多少程度地听取‘9·11’调查委员会的建议等问题,我将主要听取戈斯的意见和判断,”布什说。

  2、新人上马:先要给中情局“洗脸”

  对于戈斯来说,上任之后的首要任务或许就是得给中情局“洗脸”。

  一出“9·11”,外加两场新世纪之战,给原本就内部机制面临严重老化、官僚现象突出的中央情报局带来“虚假情报”的恶名。美国人开始怀疑中情局,各种严厉之辞纷至沓来。前局长特尼特的退出游戏,从某种程度上说便是重压后的“悲剧”。

  对于这种现状,戈斯心知肚明。“许多美国人并没有意识到的是,我们中的许多人每天都在世界各地做着非常非常艰辛的工作,他们忍受着长期的煎熬,他们处于危险的境地,”戈斯10日在获得布什提名后发表讲话说。

  “而我们情报实力的本质,在于人。我们有一批这样杰出的人正在做这样杰出的工作,”戈斯说。

  先前数日,当美国国会内部传出消息说戈斯将掌门中情局时,他曾公开表示否认。但10日,戈斯却欣然接受了布什的提名:“我想每一个美国人都明白,在能力范围内,获得尽可能最好的情报对我们的决策者至关重要。”

  不过,尽管官至中情局头号人物,但戈斯势必将承受巨大压力,单从布什先前的一番讲话便可见一斑:“中情局对于国家安全,地位生死攸关。尤其在目前,美国面临着空前的威胁,敌人正潜藏在我们中间,伺机发动袭击。面对这一切,我们只有依靠最好的情报。”

  3、老牌间谍:游历广泛曾染怪病

  戈斯的公开身份,看似是一名实实在在的政客:佛罗里达州萨尼伯尔市原市长、李县前专员、李县前委员会主席、国会众议员、现任美国众议院情报特别委员会主席。

  不过,对于他在1962年至1972年间的行踪,外界先前却鲜有报道,因为那时,戈斯是中央情报局秘密机构的一名高级官员。而在供职中情局前,他更是军事情报部门的一名高官。

  布什将戈斯称作是“曾经在两大洲执行过严肃任务的战地情报官员”。之所以在1972年“隐出”间谍圈,美联社说是因为在国外执行任务期间染上了一种怪病。但在入主众议院情报特别委员会之后,戈斯又重新捡起老本行,对美国情报机构的内部状况提出不少建议和主张。特别是在“9·11”之后,他负责代表国会调查“9·11”前的情报失误,赢得了白宫的欣赏。

  4、功过褒贬:骂他会成为看家犬

  当戈斯的名字10日从布什口中说出时,国会内外褒贬声四溢。毕竟,如果戈斯得以出任中情局局长,那么他将成为美国历史上继前总统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之后第二名担任中情局掌门人的国会议员。

  情报圈内人士,大多对这名老牌间谍寄予厚望。“他是老手,自然出色,”美国参议院情报特别委员会主席罗伯茨说,“你需要一名拥有大量情报经验的内行来领导中情局。”

  但反对声亦众。“他(与布什走得)太近了,”华盛顿政评家、前中情局特工梅尔文·古德曼说,“特尼特的职务不应当由一名中情局鼓吹者替任,他会成为看门犬。”

  对于如此激烈的评价反差,现年65岁的戈斯本人倒是并不在乎。“我因自己曾经在中情局工作过而感到骄傲,在那里,我得到的是前景与希望,而不是单纯的责任和义务,”戈斯说。 作者:凌朔 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