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当局强化“心理战”控制军队为“台独”服务 | |
---|---|
http://jczs.news.sina.com.cn 2004年08月11日 09:31 华夏经纬网 | |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在台湾军方的“汉光20号”演习中,其中有不少如何确保战时传播渠道畅通、如何反制敌对一方的“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如何进行“巩固心防、对敌宣传”等“抢占心理作战制高点”的课目。从中可以看出,加强“台独心理战”功能已经成为陈水扁当局“军事台独”的重要部署。 台当局重视“心理战” 陈水扁当局主政后,伴随着推行“军事台独”,心理作战成为推行“以武拒统”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002年1月,台军心理作战专业队伍“陆军心理战整备中心”成立。目前,台军在“总政战局”下编1个心理作战大队,在陆军中编有3个心理作战中队,在联兵旅中编有战术心战营。从中可以看出,台军已经建立起心理作战体系。 为让心理作战适应高科技战争的需要,台湾军方对于心理作战,一是“信息化”,利用信息化和网络化技术扩大和提升心理作战的功能。二是“新闻化”,把许多心理作战手法和内容渗透到正常的新闻传播媒体中,扩大心理作战的范围和欺骗性。三是“实战化”,把心理作战与立体战争结合起来,加强在战略和战术层面的配合。 在具体计划措施上,台湾军方提出“人人懂心战,个个会心战”口号,连续3年把心理作战列为“汉光演习”课目。在衡山战时地下指挥中心设置电视直播系统,把民间电视台的电视卫星转播车纳入军事演习和战时征集对象,保证战时播放台湾地区领导人的形象和消息。由美国培训高级心战将领,配备直升机和运输机装载专业心理作战各种设施,在未来10年中把心理作战部队将建成跨军种的新兵种。 在具体作战目标上,台湾军方提出要加强“构筑心防,对敌宣传”,进行“超限战”,反制解放军的“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和“斩首战”,打“一场不流血的战争”。总之,过去几年来,从编制、体制、人才、设备和演习、战略、战术等各个方面,心理作战功能都得到强化。 “心战”为“台独” 陈水扁当局对于政治作战和心理作战的态度,在野时和执政后是不一样的。陈水扁当“立委”时,以善于和精于质询军事问题、揭露军中黑幕而著称,特别是把“政战人员”定位为“军中特务”、把“心理作战”定位为“为了控制官兵思想”更是其在“立法院”中“质询之杰作”。正是在当时作为在野党的民进党的推动之下,在“精实案”中,台湾军方开始压缩政战系统。陈水扁上台后,根据他一贯反对军中政战系统的立场,人们以为其会进一步压缩、甚至取消军中政战系统。与人们的想法相反,陈水扁对于政战系统的态度起了一百八十度的改变,任命亲信担任“总政战局长”,开始全面加强政战系统,从质和量方面强化心理作战功能。 陈水扁当局一反旧态,加强政战系统和强化心理作战功能,一是说明他已经意识到正在挑起战争。4年多来,陈水扁一边全面推进“渐进式台独”和具体落实“台独时间表”;一边宣扬民进党没有搞“台独”、两岸关系在稳定发展、今后4年间决不会把台湾推入战争之中。不过,他已意识到欺骗是不能长久的,正在进行的“公投入宪”、“公投制宪”等制订“台独新宪法”的部署将挑起两岸战争。吕秀莲说得更明白,因为“台独”引起大陆的警惕,所以两岸已经处于“准战争状态”。二是说明他已经开始为“台独战争”进行安排。落实“台独时间表”是陈水扁既定不变的方针,应付“台独制宪”引起的战争也已成为“军事台独”的主要目标。在“武力拒统”计划中,在倚仗“二代武器”和外国势力支持的同时,通过控制政战系统强化军中的“台独”、“拥扁”教育,解决军中蔓延的“为何而战、为谁而战”的难题。同时提升心理作战功能,通过各种渠道传播有利于“台独”的真假消息,煽动台军的士气;通过各种渠道传播不利于大陆的真假消息,对解放军进行“和平演变”,以发挥“最为廉价、最为有效的战斗力”。 “台独心理战”无胜算 对于心理战,古今中外军队无不用之,成功的典范不少。尤其是在近几年的高科技战争中,进攻的一方在战前、战中和战后,利用现代传播渠道和各种各样手段,对挨打一方进行的误导其军队、民众和社会舆论的心理攻势,取得了一箭数雕、事半功倍的效果。问题是心理战并非是任何人都能够百战百胜的法宝,例如在近几年的高科技战争中,挨打的一方也同样对进攻的一方面使用了各种类型的心理战,但是没有能够挽救失败的命运。因此心理战要想取得理想结果,必须具备三大条件。 一是要有政治优势。因为心理战说到底,对己方是进行一种特殊的政治动员,对敌方是营造一种特殊的政治压力,因此如果不是正义之师、如果不是有道之战,也就缺乏利用心理战来动员己方、搞乱对方的基础。正如陈水扁当局的“台独”举措,是所有中国人都不齿的分裂祖国的行为,遭到13亿中国人的强烈反对,他任何借助“民主、人权、自由、独立、富裕、民生”旗号对大陆进行“台独心理战”活动,不会有任何市场和空间。 二是要有军事优势。心理战是建立在军事优势之上的,是作为军事攻势的附助手段,绝对不能替代战场上消灭敌方有生力量的行动。陈水扁当局的“武力拒统”是建立在有限的“二代武器”之上的,台军的作战实力、作战纵深和社会对战争的承受能力,都不足以保证“台独”安全。因此“军事台独”缺乏进行“台独”战争的实力,即使超级发挥心理战功能,也不能逃过战场上失败的命运。 三是要有战略优势。心理战的基础是准确的谋略运用,任何成功的心理战都是谋略战、统筹学的成功。为了实现“武力拒统”,陈水扁当局提出了“决战境外”战略,声称要对大陆实施“先制攻击”、攻击大陆十大城市和长江三峡。如此既没有军事实力基础,又没有具体实施可能的“战略”,只能说明“军事台独”已经成为典型的“军事妄想症”。 陈水扁当局的心理战,实质上就是“台独宣传战”。中国人在不少问题有各自的看法,但是在反对“台独”、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上却是高度的一致,因此无论是“台独宣传战”,还是“台独心理战”,恐怕都难于达到目的。(刘红) 华夏经纬网专稿 2004-8-10 相关专题:台湾军力专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