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新闻 > 正文

中国维和工兵在西非奋战雷锋精神备受称赞(图)

http://jczs.news.sina.com.cn 2004年07月22日 15:44 参考消息

参考消息特刊报道:中国军人放歌西非丛林 (记者 戴阿弟 )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一支踏入异国他乡的部队,见到和遇到的不是愤怒和抵制,而是欢迎和拥戴,这无疑与这支部队维护和平的使命和创造和平的作为密切关联。从2003年12月开始,中国维和部队558名官兵先后从祖国的四面八方,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

  维护世界和平,来到了利比里亚这个饱经战乱的国家。在短短的半年时间里,他们很快就赢得了当地民众和维和部队友军的高度赞扬。

  “雷锋,请和我们照张像

  由雷锋生前所在团为主组建的中国驻利比里亚维和工兵分队2004年4月到达蒙罗维亚后,就以雷锋传人顽强的作风、过硬的素质、爱民的品质赢得了广泛的赞誉,树立了文明之师、和平之师的良好形象。

  初到利比里亚,维和工兵分队副队长张岑楠中校、雷锋连指导员王军、雷锋班两任班长李有宝、李贵臣带着维和大队专门印刷的中英文对照本《雷锋故事》、雷锋铜版像以及20多件印着“传播雷锋精神,维护世界和平”的白衬衫,来到已有53年建校历史、历经14年内战、刚刚复校还不到一年的利比里亚最高学府利比里亚大学。教师们十分重视中国维和军人的到来,特意组织学生从废旧的仓库中艰难地找出了利比里亚大学校徽,把因在战争中受损的会议室装饰一新,并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 校

  长格雷基利特意穿上节日的盛装致欢迎辞,全体学生起立唱圣歌。当张岑楠中校代表中国维和部队把雷锋铜版像赠送给该校时,格雷基利校长紧紧握住张岑楠中校的手说:“我们将把这份礼物作为学校的永久珍藏物保留起来。”很多学生穿着赠送的衬衫,连连说“雷锋,请和我们照张像”,把维和官兵簇拥在中间,留下了百人“合家欢”。

  在彼得鲁赫高等学校,当希特里校长阅读完《雷锋故事》的内容简介后,感动地说:“感谢上帝给了我们这次相会。我们是一个久经战乱的国家,我们需要和平,你们的战士雷锋是一个热爱和平的人,我们要把这本书作为学生的推荐读物,让每一个人都为了和平而工作、生活。”希特里校长还希望与雷锋中学结成姐妹校,并把这种友好关系永远传播下去。

  “连心桥”上的“温暖工程”

  把春天般的温暖带给战后的利比里亚人民,是每一位中国维和官兵的心愿。战争使利比里亚的很多桥梁遭到重创,我维和部队受命在里弗塞斯和塞斯特斯重新架起一座“连心桥”。当地的居民得知这个消息后,纷纷来到塞斯特斯河边围观。

  由于利比里亚已进入雨季,几乎每天都要下三四场雨,河岸土质松,山洪暴发速度快,作业条件差,工程机械无法进场作业。按中国与联合国签署的维和备忘录和联合国出兵国指南的惯例,中国工程兵大队在利比里亚的维和仅限使用工程机械,对需要人工作业的项目有权拒绝。但作为雷锋传人,这支部队始终把人民的幸福记在心间,把非洲人民当成了自己的亲人和朋友,在机械作业无法展开的情况下,全体官兵锹挖肩扛,手推绳拽,在塞斯特斯河上展开了一场“送温暖工程”。

  这天是星期日,当地人都在家休息。而在塞斯特斯河上,中国维和官兵仍挥汗如雨,冒着烈日架设钢桥。他们忘我工作的“雷锋精神”,深深感动了当地围观的黑人兄弟,他们主动加入到作业队伍中,帮助抬桁架,搬桥板。当一名黑人从翻译的口中得知需要人员下到河中实施打桩作业,而中国官兵对河底情况不清楚时,一下就招呼了7名身强体壮的小伙子跳入河中,帮助扶桩、挂缆绳,出现了维和历史上少有的“军民协同战斗”的场面。

  仅用3天时间,中国维和工兵分队的官兵就在里弗塞斯市的塞斯特斯河上架起了一座现代化的钢桥,遭受了14年战争蹂躏的当地人民亲切地称它为“中国桥”。当钢桥架通时,两岸人民欢快地跳起了非洲土著舞蹈。里弗塞斯市市长詹姆斯代表市民亲笔致信联合国利比里亚特别团(联利团)总司令奥潘德将军,称中国工兵实现了他们几代人的愿望,并表示里弗塞斯和塞斯特斯人民将永远记住中国工兵连带来的温暖工程。

  “这是一支负责任的部队!”

  对工作极端负责是雷锋精神的精髓之一。在利比里亚维和友军眼里,中国是大国,却不以大国自居,他们从中国军人身上,感受到的是坚毅和执着,是友好和负责。联合国驻利比里亚维和部队由77个国家组成,共有1.5万人。记者在采访中多次听到在整个维和部队中广为流传的关于中国维和官兵的动人故事。

  中国维和工兵分队的官兵不会忘记,在他们刚刚抵达蒙罗维亚才10多天,就接到联利团司令部04号命令,要求维和大队迅速修复里弗塞斯至格林威尔的道路和桥梁,以确保DDRR(收缴武器、登记注册、遣返社区、重返社会)计划顺利实施。这也是联利团首次将作战命令下达给尚在过渡营中的维和部队。很快,维和工程兵大队抽出精干力量组成了70人的道路桥梁抢修队,在副队长张岑楠的带领下,冒着40多摄氏度的高温,在湿热、多雨、地形复杂的环境下,连续奋战10天,架设了两座现代化的贝雷桥,修复了7座木质低水桥和20公里的道路,真正体现了中国维和部队所创造的“中国速度”。

  中国驻利比里亚维和运输分队参谋刘乔森少校不会忘记,这支部队始终把圆满完成运输保障任务视为“天职”。在联合国部署纳米比亚维和部队的途中,运输分队长沈刚锋中校亲自带领车队在武装直升机的护送下穿越枪声不断危机四伏的丛林;副分队长李建国中校在执行长途运输时感染疟疾,却仍坚持把装备物资不差毫厘地送达友军营地。

  巴基斯坦维和部队官兵不会忘记,是中国维和官兵在自己也陷入困境时,仍把排队五六个小时才灌上的一车水无私地送到他们的营地;在帮助他们向420公里外的工兵营地运送装备物资时,一些国家以道路艰险为由将2车物资卸于途中,唯独中国维和运输分队克服重重困难,把22车装备物资安全送达目的地。为此,巴基斯坦维和部队向联合国驻利比里亚维和军事总部呈递了一封感谢信,他们称赞说:“在国际舞台上,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维和任务区,中国维和运输分队是一支负责任的部队!” 茫茫西非丛林,漫漫维和之路,中国官兵们一路远行,一路放歌,用雷锋精神激励自己,也感动着利比里亚人民。雷锋精神正越来越成为这支来自中国的维和部队的“行动指南”!(完)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