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俄12.7毫米大口径机枪研制(组图) | |
---|---|
http://jczs.news.sina.com.cn 2004年07月21日 09:51 人民网 | |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从机枪问世之日起至今,世界各国研制出了许多类型的机枪,但比较成功的大口径机枪并不多,无论是从1933年开始装备部队的美军M2机枪,还是从1939年2月26日开始服役的苏军ДШК机枪,都算不上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步兵射击武器,就连俄罗斯陆军现在装备的12.7毫米“帘布”机枪,尽管战斗性能比较高,也并不是特别出名。纵观苏联和俄罗斯研制、装备的12.7毫米机枪,基本上都是如此,不过,也有一些有代表性的枪型,受到了一致好评。 苏联国内战争胜利结束后,12.7毫米大口径机枪的研制工作马上开始进行。1925年10月27日,苏联革命武装委员会通过决定,要求炮兵总局军事委员会在1927年5月1日前研制出12-20毫米口径的机枪。为加速这一研制进程,炮兵总局选择英国12.7毫米口径机枪子弹作为研制样品,事实上,苏联首挺12.7毫米大口径机枪是一战末期英国少量生产的MG18机枪的变型,这一模仿设计自然是不成功的。另外,在试验过程中发现,英国制造的12.7毫米口径机枪子弹的射击效果也并不理想,苏联决定同时自行研制国产12.7毫米口径机枪子弹。 1930年,杰格佳廖夫研制出了苏联陆军第一种国产12.7毫米大口径机枪,这种机枪实际上是ДП-27机枪的加长改进型,自动装置采用导气式工作原理(气体经机枪侧孔导出到枪膛),枪膛闭锁机构由打火限动器开合控制,弹药补给由鼓形弹匣(30发子弹)保障。 1931年初,苏联陆军对英国MG18机枪和杰格佳廖夫机枪进行了联合对比试验,结果发现苏联设计师研制的机枪性能优势相当明显,决定从1933年开始小批量生产杰格佳廖夫12.7毫米大口径机枪,命名为ДК机枪。不过,在随后的战斗使用过程中,这种机枪的一些缺点也逐渐暴露出来,首先是射速不高,最初设计的射击速率仅为360发/分钟,其次是弹鼓重量较大,但容量相对较小。由于上述缺陷,导致ДК机枪无法对迅速移动的目标进行射击,特别是低空目标。因此,1935年,苏联陆军决定停止生产这种机枪,开始对其进行修正、改进。 ДК机枪的改进任务交给了著名的设计师什帕金,他研制出了新型弹鼓进弹机,采用条带式弹药补给方式,弹鼓的转动通过与摇杆枪机架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形成往复运动。这种12.7毫米大口径杰格佳廖夫和什帕金机枪装配在科列斯尼科夫通用三角架上。1939年2月26日,苏联国防委员会决定正式装备这种机枪,命名为ДШК机枪。 这种机枪的自动装置采用导气式工作原理(气体经侧孔排到枪膛),可调气室装配在枪管下方,自动装置的主动环节是与气压活塞杆牢固联接在一起的枪机架,枪机打开后,打火限动器转换通过枪机架向后运动时几何槽斜面偏移来保障,射击时的弹药补给由非散装型金属带保障。ДШК机枪在卫国战争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积极攻击空中和地面目标,展示出了较高的战斗性能,但是也暴露出来一些设计上的缺陷。 为消除ДШК机枪设计上的缺陷,设计师索科洛夫和诺罗夫随后对这种机枪进行了改进,用可左右供弹的滑块型进弹机代替鼓形进弹机,使用散装型子弹带,新型进弹机的大部分部件都采用冲压模式制成。枪管固定方式也进行了改变,采用新型防弹跳机械构造,装配新型炮口制退器,从而提高了大部分部件的寿命,增强了机枪结构的可靠性能。1946年,完善型机枪开始装备苏联军队,命名为ДШКМ机枪。 除苏联之外,ДШКМ机枪在世界40多个国家的陆军中都有装备,捷克斯洛伐克、中国、巴基斯坦、伊朗、伊拉克、泰国还进行了许可生产。如果说在和平时期,ДШК和ДШКМ机枪主要装配到装甲车辆上,用作高射防空武器的话,那么,在阿富汗战争开始后,这种机枪重新成为陆军部队增强火力威力的手段。 事实上,在阿富汗战事开始前,ДШКМ机枪的替代品已经研制成功。1972年,苏联军队开始装备著名的НСВ“悬崖”新型12.7毫米大口径机枪。经过实战检验,苏联军方认为ДШКМ机枪最主要的缺陷是机动性能较弱,机枪加上枪架和弹带(50发子弹)重达148公斤,枪架长达2600毫米,移动起来较为不便。由尼基京、沃尔科夫、索科洛夫组成的设计小组于1969年开始设计新型机枪,样品枪的制造工作就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最后研制出来的НСВ“悬崖”机枪非常受欢迎,在战斗性能上,比其前身高出了许多,成为世界上最为优秀的大口径机枪之一。 НСВ“悬崖”机枪自动装置同样采用导气式工作原理,气管装配在枪管下,气室内装配有调节器,由两个固定位置,枪管可替换,枪膛闭锁机制由枪机斜面左偏移方式保障,这对苏联步兵武器来说是一种不太典型的方式,但在世界其它国家却非常流行。枪机架由钩环固定,自动装置沿滑轮平稳工作,复位机构装备有缓冲器,可减轻枪机架的撞击,打火(起动)机构装配在枪机后面的单独机匣里,如同坦克装置中的电打火一样,另外还有一个机械打火装置。НСВ机枪采用双向供弹带式弹药补给方式,装弹手柄位于右方,射击时纹丝不动。枪体通用性较强,既可供步兵使用,也能装配到坦克、航空装备、海军武器装备上配合使用。НСВ机枪装配在6Т7型斯捷潘诺夫-巴雷舍夫系统机枪架上,机枪、枪架连同弹带(50发子弹)共重41公斤。机枪架由三角架、导引结构、固定机枪用的吊架、附件、带打火装置和再装填装置的火控手柄等组成,机枪架前脚上装配有各种附件和缓冲器,并有保障在软、硬地面上都可高效使用的射击脚爪,可增大射击密度。另外,机枪架的设置能保障卧姿射击,可提高班组人员的防护能力,再装填机制与美国刘易斯机枪有点相似,采用СПП光学瞄准仪,射击精度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НСВ“悬崖”12.7毫米机枪于1973年开始在哈萨克斯坦境内的乌拉尔“五金工人”制造厂批量生产,该厂也成为这种机枪的主要生产厂家,1974年,维亚茨科-波良斯克市“铁锤”机械制造厂也开始生产НСВ机枪。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境内没有一家12.7毫米大口径机枪生产商,因此俄政府决定由科夫罗尔市杰格佳廖夫厂开始协调生产新型机枪。由纳米图林、奥比金、博格达诺夫、日罗辛组成的设计小组,在НСВ“悬崖”机枪的基础上,研制出了一种名为“帘布”的12.7毫米大口径改进型机枪,1998年开始批量生产。 “帘布”机枪的研制者们成功解决了一些非常重要的设计难题。新型机枪自动装置对枪管的作用力减小,因此消除了共鸣振荡现象,射击密度明显提高。由于供弹能量需求降低,机枪稳定性能得到完善,因而使枪管寿命有了极大的提高,机枪单枪管配套能力增强。“帘布”机枪还使用了新型隙缝式消焰器。 “帘布”步兵型机枪主要有装配在6T19三角架上6П50-1型、6У16三角架上的6П50-2型、6У16三角架上的6П50-3型,最常用的则是6T19三角架上的6П50-1型,这种机枪系统全重32公斤,能够从尚未准备就绪的阵地、楼房、固定或移动运输设备上开火,由于重量相对较轻,各种战斗性能有机结合得好,机枪从行进状态到战斗状态的转换所需要的时间较短,因而能够经常变换火力阵地,提高了生存能力,攻击的突然性、火力威力、对目标的作用效率都有很大的提高,能够帮助步兵部队完成各种战斗任务。(高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