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台海形势> 海峡两岸专题 > 正文

百万老兵大陆探亲 两岸曾经很亲热(附图)

http://jczs.sina.com.cn 2004年06月11日 08:29 环球时报

探亲潮中,一位女台胞在大陆找到白发苍苍的母亲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在岛内“台独”势力越来越嚣张的今天,谈及两岸关系,人们脑海中浮现的仿佛只有炮声隆隆的军演,唇枪舌剑的对抗。已经很少有人能想起,在上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两岸曾有一段相当亲热的时期,充满了血浓于水的深情。

  剪不断的乡愁

  “这消息像一股温泉,乍然间从我心深处涌现,然后蹿升到我四肢百脉,蹿升到我的眼眶。我简直无法描述那一瞬间的感动。我心底有个声音在喊着:‘三十九年!三十九年有多少月?多少天?三十九年积压了多少乡愁’……”

  “拿到护照的那一晚,我就失眠了。脑子里奔流着黄河,奔流着长江。”

  作为“一大群候鸟中的一只”,著名作家琼瑶这篇《剪不断的乡愁》,真实地再现了1987年开始的台湾同胞返乡认亲的热潮。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呼吁终结两岸军事对抗,开放两岸直接“三通”,在广大台湾同胞心中引起了强烈震撼。他们再不能忍受至死只能隔着“浅浅的海峡”眺望故乡的命运了。从80年代初起,岛内各界民众纷纷谴责台当局所谓“三不”政策(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要求台当局“解禁探亲”,并围绕“乡亲、人亲、土亲”展开了一场空前激烈的大辩论。媒体纷纷发表尖锐的评论:“以一个40年仍未实现的政策(反攻大陆),来限制人子尽孝,人父尽慈,则有背人伦”;“两岸亲情挡不住,时代的悲剧不应再由无辜的人民承担”。

  一向“忠党爱国”的老兵也不再沉默了。1986年11月,他们以“大陆来台全体老兵”名义发表公开信,诉说他们从小被胁迫来台的苦楚,表达“只想回家乡看看”的心愿。1987年5月,他们又发起“自由返乡运动”,呼吁所有“孤苦无依的老哥哥”,“赶在夕阳下山之前,你牵着他,他拉着我……心连心、手牵手踏上我们等待近40年的返乡之路”。

  1987年11月,迫于压力的台当局正式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消息传出,不少人老泪纵横———回家看父母是他们40年的梦,终于要成为现实了!一些人为了早日拿到签证,不惜排上几天几夜的队。

  久离母亲的游子终于回来了,大陆向他们张开了热情的怀抱。在那段时间里,“台胞寻亲启事”成为每天必播的电视节目,各大媒体争相报道分隔40年的亲人团聚的场面。这些“少小离家老大回”的台胞,面对多年不见的父母、妻子、兄弟、儿女,无不泪流满面,有的甚至因激动而休克……据统计,到1991年年底,返乡探亲的台胞已达200多万人次。

  挡不住的商机

  台当局开放赴大陆探亲之后,不少台湾同胞亲眼看到了大陆市场的勃勃生机,纷纷通过各种途径到大陆投资经商,掀起了第一波“台商投资大陆热”。

  1987—1991年,两岸贸易额合计达16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高达42%。大陆在台湾对外贸易中所占的比重迅速提高,到1991年,大陆已成为台湾仅次于美国、日本、香港、德国之后的第五大出口市场。

  台商对大陆投资项目的增长速度也非常惊人。1979—1987年9年间,台商在大陆总共仅签订了80多个投资项目,协议投资金额约1亿美元。1988年,台商在大陆的投资项目迅速增加到430项。到了1991年,台商投资大陆项目达3815个,协议投资金额共34.3亿美元。

  随着岛内投资成本的提高,当时不少产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岛内已成为“夕阳产业”,而大陆市场的出现,使这些行业获得了“第二春”,并带动岛内产业升级。如今在大陆家喻户晓的“康师傅”方便面、“达芙妮”女鞋等,都是在那时进军大陆的。创立“康师傅”品牌的台湾顶新集团,在台湾时生存很艰难,转战大陆后发展迅速,短短几年后,其老板就从大陆调回100亿元人民币,回岛收购了一家大企业,引起不小的轰动。

  割不开的文化

  1990年前后,两岸的文化交流也达到了一个高潮。《星星知我心》、《六个梦》、《滚滚红尘》、《妈妈再爱我一次》、《鲁冰花》等台湾影视作品一时间风靡大陆;邓丽君、姜育恒、罗大佑、苏芮、潘美辰等流行歌手更成为大陆歌迷崇拜的偶像。大陆著名摇滚歌手崔健等人也让不少台湾青少年为之倾倒。甚至有台湾歌迷不远万里,跑到北京音乐会现场,只为一睹崔健的风采。在台湾岛内,崔健《一无所有》磁带的销售量超过20万盒。

  在教育方面,自1988年大陆开始向台湾地区正式招生后,便有大批台湾学生拥向大陆,报考专业以中文、艺术、哲学、历史和中医为主。因为台湾中医师资格考试竞争非常激烈,到大陆学中医一时成为台湾学生的时髦选择。

  在1990年前后,许多大陆出版的学术著作,已经成为台湾大学的教科书或参考书。据统计,那个时期台湾出版的大陆学术著作和文艺作品不下千余种。那时大陆也出版了不少台湾文艺作品和学术著作。席慕蓉的诗,三毛的游记,琼瑶的小说,影响了大陆整整一代年轻人。

  1990年9月,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在北京举行,台湾体育界组成了庞大的代表团,首次赴祖国大陆参赛,台湾新闻界也派出了200多人的亚运采访团,两岸体育界和新闻界的交流随之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赛场上,大陆同胞为台湾体育健儿加油的声音不绝于耳,“亚运热”大大增加了两岸同胞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

  忘不了的同胞情

  1991年夏,大陆东南地区持续暴雨,江苏、浙江、上海、安徽等省市遭遇规模空前的水灾,受灾人口超过2亿。

  台湾同胞迅速伸出了援助之手。台湾红十字会率先汇款20万美元给大陆受灾地区,紧接着台“行政院”捐款100万美元,并为灾区送去100万吨大米。台湾工商企业、新闻界、演艺界、各类民间团体也纷纷献出爱心,华视和《民生报》还联合举办了“送爱心到大陆”的赈灾义演晚会。

  台湾民众个人捐灾也非常踊跃。有老兵倾其所有捐出20万元新台币。小学毕业生童千芬将自己悉心保养了4年的长发剪下来义卖,并将所得10万元新台币悉数送到红十字会……截至当年7月31日,台湾红十字会共收到各方捐款、捐物(折价)超过4.24亿元新台币。

  同样,大陆对台湾同胞的关心也从未间断过。特别是1991年海湾战争爆发后,我驻中东的大使馆得知仍有数名台湾同胞来不及撤退,便迅速与中国民航联系,让台胞乘坐包机脱离危险地区。这段经历,也让台湾同胞终身难忘。随着两岸关系的迅速转暖,心系祖国统一的海外侨民额手相庆。在那个时期,我驻外使馆常常邀请来自台湾和大陆的侨民一起过春节:“我们不再是对立的两方了!”

  1990年前后,台湾岛内的舆论调子和现在也有很大的差别,当时各大报刊纷纷开辟专栏介绍祖国大陆的大好河山,不少文章探讨祖国统一的美好前景……

  作为两岸这段亲热时期的高潮,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大陆海峡两岸交流协会(海协会)和台湾海峡两岸交流基金会(海基会)双双成立,负责协调处理两岸交流事务,此后有了“汪辜会谈”,直到达成以一中为原则的“九二共识”。

  陈水扁上台后,将“九二共识”诬蔑为“没有共识的共识”,死抱“台独”路线不放。事实证明,两岸若是没有了“一中”的认同,彼此间的信任会大打折扣,同胞间血浓于水的感情也会受到伤害。因此,日前当台“陆委会”主委吴钊燮邀请汪道涵访台时,国台办不假辞色地回应道:汪道涵访台的前提是台湾必须承认一中原则。毕竟,两岸都是中国人的事实是任何人都无法否定的,两岸之间的亲情也不可能永远被一厢情愿的“台独”政治所隔断。▲

  相关专题:海峡两岸专题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