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特种部队士兵使用AN-94自动步枪
从广义上看,供单兵使用的武器均可称为单兵战斗武器。虽然单兵战斗武器出现在历史舞台可以上溯到15世纪的火绳枪,但现代单兵战斗武器从定装枪弹的广泛运用算起不过150年的历史。20世纪是单兵战斗武器发展的黄金期,虽然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留下了惨痛的回忆,却给武器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各国的轻武器设计人员思路开阔,各种名枪层出不穷,其中尤以美苏(俄)两国为盛。苏联一代轻武器设计师卡拉什尼柯夫对轻武器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美国的斯通纳在轻武器江湖上与卡拉什尼柯夫分庭抗礼。美苏两国的轻武器水平处于世界发展的前沿,而两国的发展思路也左右着世界轻武器发展的格局。战争是武器发展的源泉,美苏都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并对取得的经验有着近乎相同的理解,双方均沿着战斗武器小口径化方向发展,不约而同地发展了小口径单兵战斗武器。而在这之后,由于美苏两国对现代战争的理解偏差及双方技术、经济水平的不平衡,对下一代单兵战斗武器的发展思路却迥然不同。
美制M4A1型卡宾枪
非接触Vs近距离
取得胜利与减少伤亡是战争最基本的法则,选择非接触作战还是近距离作战的背后有着深刻的人文背景。在美军看来,减少伤亡与取得胜利同等,甚至更为重要。取得胜利一定会付出伤亡的代价,而美军对这个代价极其敏感。若超出了决策者和民众所能忍受的极限,那么即使可以取得的胜利也不得不放弃。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美国所参与的大部分战争是在其本土外进行,战争的失败对于大部分国民并无切肤之痛,而大规模的伤亡却会给社会带来恐慌。这种思想从19世纪末就开始影响美国,现在依然如此。1994年,克林顿政府因为死了几名士兵,就命令美军撤出摩加迪沙,放弃美国在东非的利益,正是这种思想的最好体现。与美国不同,苏联(俄)所进行的战争大多是在其本土进行,双方进行的是你死我活的战争,根本没有退路可言。因此俄罗斯在历史上就形成了胜利重于一切的民族精神。拿破仑和希特勒分别于1814年、1945年战败,实质上都是被这种精神所击倒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莫斯科保卫战中,“俄罗斯大地辽阔,可我们已无退路,后面就是莫斯科。”这句名言正是民族精神的最好体现。
两种不同的民族思想形成了不同的战术战法。美国致力于发展“非接触式”作战,主张在敌方火力范围外对敌实施打击,就是“只许我打得着你,不许你打得着我”,以减少伤亡为基础,努力提高武器的效能。而俄罗斯(苏)主张近战,希望以密集的火力压制杀伤敌人。这种差异直接影响了两国的武器研制。美国从1994年开始了庞大的理想单兵战斗武器计划(OICW),旨在综合各种前沿技术,研制集发射动能弹和榴弹于一体的、具有革新意义的武器系统。而俄罗斯秉承苏联时期的设计思路,在卡拉什尼柯夫风格的基础上,结合新的精密机械结构开发了AN94突击步枪,努力提高动能弹的射击效能,大幅提高士兵的近战能力。现在还无法说两者的发展孰优孰劣,但它们都是民族精神的延续,是国家实力的体现,也是适合两国国情的发展方向。
加挂各种附件的俄制AK-74自动步枪
电子化Vs机械化
在传统的印象中,轻武器只是由机械构件组合而成的,与电子装备似乎毫不相干,但美军的OICW系统完全颠覆了这种印象。它采用了大量的电子元件,配置了全解算火控系统,包括激光测距仪、弹道计算机、摄像机、直瞄式光学瞄具、环境传感器、电子罗盘、目标跟踪装置、热成像组件和可选择性激光指示器。配备大量电子部件的OICW系统,其作战效能比之传统武器有了大幅度提高。OICW系统是轻武器电子化的先驱,也是美国国力的体现。保持技术优势是美国军事战略的基石,未来的作战能力取决于今天在科学技术上投入的多少,因此美军一直在军事技术投资上不遗余力。以2000财年为例,其国防技术领域的预算达82亿美元,对电子技术、人机工程、材料工艺等新技术投资总额达21亿美元之多。这样的投入使美国在军事技术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也只有这样的技术储备才能使OICW一类的设想成为现实。
与美国相比,俄罗斯的军事技术水平存在一定差距,特别是在基础技术研究方面,整合相关技术,开发OICW式的武器难度不小。俄罗斯的优势在于成熟的武器机构设计理论和良好的机械加工能力,因此俄罗斯的发展重点在于开发新结构,充分挖掘机械结构能力,提高武器性能。例如,设计师们在武器上采用了延迟后坐设计,当以1800发/分或更高的射速发射首发弹时,弹头已经飞离枪口,此时后坐力才到达射手的肩部。这种方案并不能减小后坐力,但可以降低后坐力对弹头的影响,达到提高射击精度和散布密集度的目的,可有效提高武器的射击效能。在此原理基础上,俄罗斯在1994年推出了AN94突击步枪,并已开始大范围列装。
无论是电子化还是机械化,两国追求的都是提高射击效能,只是由于两国科技水平的差异,才造成了设计思路上的不同。
美制M60系列通用机枪。M60E4(下)与M60E3(上)
复杂Vs简单
早期的轻武器相当简单,但随着技术的发展,使轻武器也向着复杂的方向发展。结构复杂了,功能也许更多,但零部件多、加工经费高、可靠性差、操作困难、装备和维护的成本也较高,而简单的武器则可以避免以上问题。苏俄一直坚持武器应简单可靠的原则;而美国积极开发各种新技术,也积极地将其运用在轻武器上,因此武器系统相对复杂。如M16刚在越南装备的时候,存在着弹膛污垢严重、卡壳、拉断弹壳、弹匣损坏、枪膛与弹膛锈蚀等诸多问题。结构简单和性能可靠这两大特性被苏俄武器设计人员认为是战斗中最为重要的因素,而美国的轻武器工作者很显然被所谓的高性能所迷惑,忽视了实战的要求。
其实,选择简单还是复杂有多方面的原因。在战术战法方面,苏俄采用近战模式,对武器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简单的武器有利于可靠性的保证;而美国选择非接触作战,即使武器出现故障也有足够的反应时间,因而对可靠性的要求就不那么高了。在兵员素质方面,俄罗斯实行的是义务兵役制,由于俄经济不景气,军人待遇低,征兵困难,兵员素质较差,对复杂武器操作困难,形成战斗力时间长。美国则采取志愿兵役制,士兵普遍具有高中以上文化,对复杂武器的操作困难较少。在经济性方面,俄罗斯编制有120万的常备军,还有大约250万的预备役部队,而其军费预算仅为69亿美元,分配在武器装备上的费用就更少了;而美国国防预算开支高达4 175亿美元,远在俄罗斯之上,强大的经济实力使美国有能力装备复杂昂贵的武器系统。
人适应武器Vs武器适应人
苏俄的轻武器设计思想十分注重其内在品质,对硬性指标要求十分苛刻,而对于其软性指标(如人机工程)等从思想上不够重视,片面致力于人如何适应武器的研究,而忽略了武器如何适应人的研究。美国对轻武器人机工程相当关注,这是由于西方国家武器以人为本的思想引导,以及人机工程学在美国其他方面运用的促进所造成的。传统的人机工程学在20世纪初就开始建立,但大规模的发展出现在1960年代。由于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和人体科学等学科新理论的建立,人机系统的研究大大深入了。在1980年代,人机工程学开始向轻武器领域进军,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和研究,轻武器人机工程学日渐成熟。从美国轻武器最近的动态来看,已经越来越多地采用了人性化设计。在OICW及XM8的研制过程中,美国军方都提.出了较为明确的人机工程要求。
“人适应武器”还是“武器适应人”有着深刻的军事背景。苏俄的军事思想认为人是制胜的决定因素,因此应当把人置于优先位置来考虑,要注重战前对士兵进行严格的操练和实行铁的纪律。军人服从命令是保持秩序井然的基础,军队的坚强指挥是建立在服从命令的基础之上,故服从应该是绝对的,下属对上级的命令只有服从。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对人的改造是全方位的,人适应武器不过是简单的任务。而美国的立国基础是人权平等、以人为本,轻武器概莫能外。美军的武器设计以人性为首要考虑因素,对武器人机工程的考核贯穿整个研制过程。
对比两国的轻武器发展思路,可以发现一个简单的真理:“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由此可以看出,我们必须深入分析我国的安全形势及未来战场环境,提出贴合实际的轻武器发展需求,并结合我国技术发展。如此,开发有中国特色的轻武器才不是空话。口王清源 黄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