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 兵 器 专 区 海 军 论 坛 陆 军 论 坛 空 军 论 坛 枪 械 论 坛 热 点 论 坛 军 史 论 坛
军事首页>>坦克装甲车专题>>武林新秀 进入轻兵器专区>>
日本新型99式自行榴弹炮性能揭秘(组图)
2005年12月09日 08:52 坦克装甲车辆

存放于陆上自卫队武器学校内的99式自行榴弹炮原型车

  日本陆上自卫队现装备的自行榴弹炮主要是75式155毫米自行榴弹炮,1975年列装。其性能乃至外形,都和美国的M109 155毫米自行榴弹炮十分相似。它的最大射程,即使发射专用的长射程弹,也只有19千米,性能已明显落后。

  1983年,日本获得了特许生产瑞典FH70式牵引式榴弹炮的许可证,生产出的榴弹炮装备本州以南的炮兵团。FH70发射普通榴弹时的最大射程达到24千米,发射火箭增程弹时达到30千米。这样一来,就出现了一个“怪现象”,本应装备最先进武器装备的北海道师属炮兵团,其自行榴弹炮的性能已落后于本州以南各炮兵团,这是不正常的。于是,日本军方从1985年起,着手研制新型自行榴弹炮。1992年,提出了新型自行榴弹炮的战术技术指标,并开始设计和部件试制;1994年,生产出技术演示样车;1996年,开始了技术试验;1997~1998年,开始了使用试验;1999年底,定名为99式155毫米自行榴弹炮(日文名为“99式自走155毫米榴弹炮”)。2001年,陆上自卫队装备了6辆99式,2002年装备了7辆。2002年的采购单价为9.5亿日元,约合800万美元,比90式主战坦克还要贵,实在是太贵了点。2003年以后,大体上每年装备6~8辆。由于军方的采购数量很有限,单价自然降不下来。

  关于99式自行榴弹炮的命名,这里还有一个小插曲。由于是1999年底到2000年初定型,究竟是命名为99式,还是零式,日本军方颇费斟酌。可能是在二战时期日本有著名的零式战斗机,为避免重复,最终定名为99式自行榴弹炮。


日本75式自行榴弹炮

  面纱初揭

  日本军方对新研制的武器装备,一向是遮遮掩掩,让人不识庐山真面目。两年前日方披露99式自行榴弹炮的一些数据,也是半遮半掩。不过,这是迄今为止最详尽的资料,99式自行榴弹炮的面纱已经揭开了一角……。

  99式自行榴弹炮的战斗全重为40吨,乘员4人,全长11.3米,全宽3.2米,全高4.3米。车体前部左侧为动力舱,右侧为驾驶室,车体中后部为战斗室。驾驶员席在右侧,这也和日本道路左侧通行的惯例有关。驾驶员上方有一个水平开启的舱门,有3具潜望镜。车体前部左侧顶部有水散热器的百叶窗。车体部分的外观和日本的89式步兵战车很相像。不过,日本军方称99式自行榴弹炮的车体是新设计的,但底盘上的某些部件可以和89式步兵战车的部件通用。车体和炮塔采用焊接结构,而一些舱门和盖板处多采用螺接结构。

  动力装置为三菱重工业公司制造的直列6缸四冲程水冷增压柴油机,最大功率600马力,与89式步兵战车的动力装置一样。不过,89式步兵战车的战斗全重只有26吨,这说明99式自行榴弹炮的单位功率要低得多,因此,最大速度只有49.6千米/小时,而89式步兵战车的最大速度达70千米/小时。由于对自行榴弹炮在机动性上的要求比坦克和步兵战车要稍差些,单位功率低些是允许的。


横向停放的99式自行榴弹炮

  车体每侧有7个中等直径的负重轮、3个托带轮,主动轮在前,诱导轮在后,这也是自行榴弹炮通常的布置方式。第1、2、6、7负重轮处装有液压减振器。3个托带轮不是一线排列,中间的托带轮位于履带外侧,前后2个托带轮位于履带内侧。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使上支履带更平直。悬挂装置为扭杆式。履带板为双销式,端部连接,履带板上装有橡胶垫块。这种履带虽然和89式步兵战车的履带相似,但二者并不相同。

  车体前部中央有炮管行军固定器。从照片中可以看出,它的结构还是挺复杂的。因为这是一套遥控自动装置,炮管的固定和解脱以及行军固定器的竖起和放倒,都可以在车内遥控操纵,无需乘员走到车外。更绝的是,在长距离行军中,为了防止长长的炮管妨碍炮车机动,乘员可以操纵专门装置将炮管缩进一段距离。如果你注意到火炮身管上有两个固定器连接套箍,就该明白它不是虚设的。不过,在炮管缩回的状态下,自动装置不能使用,行军固定器的起倒需要手动操纵来实现。炮管的伸缩只需1分钟便可完成。

  炮塔的装甲材料和结构尚未公布,估计为铝合金装甲全焊接结构。炮塔内,左前部为车长(也叫炮班长)席,它的后面是装填手席,右前部为炮长席,炮塔后部为炮尾部及自动装弹机各机构。炮塔内部稍嫌狭窄,但炮塔内部的电子设备布置得井井有条,显示出设计者的匠心。尽管炮塔内有自动装弹机,但是,车内还是有1名装填手,这说明设计者想在乘员的配置上有一定“冗余度”。也就是说,在正常情况下,只要3名乘员便可以完成全炮车的任务。装填手还可以承担炮长的部分任务。


99式自行榴弹炮的右后侧图,可见到突出的装甲盒壳体

  炮车上的舱门也不算少,包括:驾驶员舱门、炮塔顶部的2个舱门、炮塔两侧的2个舱门、车体后门等。车体后门为两扇左右开启式。值得一提的是,炮塔后部右侧有一个突出的装甲壳体(见图3),它有点像航天空间站的对接连接器,可以和供弹车对接。对接后,可以自动地向车内补充弹药。炮塔上开舱门过多,对乘员上下车及少量补充弹药等带来方便,但削弱了炮塔的防护性,好在炮车不到第一线作战,影响要稍小些。

  火炮·弹药

  在对99式自行榴弹炮有了总体了解后,我们再来看一看它的武器情况。火炮为52倍口径的长身管155毫米榴弹炮,带自动装弹机。而早期的报道中,称它为39倍口径的火炮。这说明日本军方有意跟上世界自行榴弹炮的潮流。其实,52倍口径的火炮,已经可以称为是加农炮了,只是从习惯上和战术运用上仍称它为榴弹炮而已。原来的75式自行榴弹炮仅对弹丸实现了自动装填,药包(发射药)要由乘员手动装填。

  自动装弹机的具体结构不详,外观上和意大利奥托·布莱达公司制造的舰用127毫米自动炮的自动装弹机很相像。其炮口制退器为多孔式,外观结构上和德国的PzH2000的相类似。火炮的俯仰、炮塔的旋转以及炮弹的装填等,都是液压操纵的,必要时也可以手动操纵。

  配用的弹药尚未公布,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可以发射北约标准的155毫米弹药。其装药包为新研制的称为99式发射装药。根据组合,可以发射1~6个药包,达到不同的射程。新发射药的最大特点是降低了火药燃气对身管内膛的烧蚀性,消焰性也很好,从而可以提高火炮身管的寿命。此外,这种新发射药也可以在FH70榴弹炮上使用。

  火炮发射普通榴弹时的最大射程为30千米,发射底部排气弹时的最大射程达40千米。最大射速为每分钟6发,猝发速度可达3分钟18发。弹药基数尚未公布,估计在18发以上。

  火控系统已高度自动化,具有自动诊断和自动复原功能。尽管炮车上未装GPS系统,但是,车上装有惯性导航装置(INS),可以自动标定自身位置,并且可以和新型野战指挥系统(新FADAC)信息共享。这样,从炮车进入阵地到发射第一发弹,仅需要1分钟的时间,便于采取“打了就跑”的战术,能迅速转移阵地。在现代战争中,自行榴弹炮较长时间停留在一个发射阵地是非常危险的,必须在打完一个基数后迅速转移阵地,并迅速补充弹药。

  辅助武器为1挺M2型12.7毫米重机枪,装在炮塔顶部右侧,弹药基数不详。在它的前方是周视式瞄准镜。

  99式供弹车

  99式供弹车是99式自行榴弹炮的配套车辆,战斗全重约33吨,乘员2人,供弹车全长6.7米,全宽3.2米,全高3.1米,由于车体比99式自行榴弹炮短,每侧只有6个负重轮,并且取消了托带轮。其动力装置为V型二冲程水冷增压柴油机,供弹车的最大速度为40千米/小时。车体前部为驾驶室,其后为动力舱,中后部为弹药舱。弹药舱中,后部右侧装99式发射药,后部左侧有供弹机构。不难看出,补充弹药时,自行榴弹炮和供弹车是“屁股对屁股”状态。炮弹引信要在补充弹药前装定完毕。在装药舱的上面有废气排放装置,以避免废气给安全带来隐患。废气排放管从图6中清晰可见。从图6中还可以看出,99式供弹车的舱门较多。不过,由于供弹车并不上第一线,这样做还是说得过去的。

  供弹车可装载155毫米炮弹90发,估计1个炮兵连有5辆自行榴弹炮,配1辆99式供弹车。

  横向比较

  最后,将日本的99式自行榴弹炮同近十多年来各国新研制的自行榴弹炮做一番横向比较。

  1989年装备苏军的2S19式152毫米自行榴弹炮,发射普通榴弹时的最大射程为24.7千米,发射火箭增程弹时的最大射程为28.9千米;德军装备的PzH2000自行榴弹炮的相应最大射程分别为30千米和40千米。从最大发射速度上看,2S19为每分钟7~8发;PzH2000为10秒钟3发,1分钟8发和3分钟20发。单从最大射程和发射速度来看,日本人认为,99式和它们相比相差不大,应当算在“一个档次”上。但是,自行榴弹炮的威力,不能光比较最大射程和发射速度,还要看远距离观察能力和弹药补充能力。日本陆上自卫队的炮兵部队装备有以无人观察机为主的远程观察系统,再加上新研制的野战射击指挥系统,应当说,99式自行榴弹炮的配套性还是相当完善的。但是,从炮车的机动性和防护性来看,55吨重的PzH2000自行榴弹炮,最大速度达到60千米/小时,无疑,99式自行榴弹炮要略逊一筹。当然,就总体性能而言,和美国的“十字军战士”相比,99式还是要差一截。不过,“十字军战士”已经下马,像99式这样水平的自行榴弹炮还是未来一二十年的“当家炮车”。

  日本军方人士认为,当前最大的问题是换装的速度太慢。每年采购6~8辆99式自行榴弹炮,10年才采购60~80辆。而到2010年以后,说不定99式的性能便开始落后了。

  99式自行榴弹炮的一些关键数据尚未公布,待有了更详细的资料后,我们将随时加以补充报道。


评论】【陆军论坛】【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