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外国专家称解放军现有防空兵器能力十分有限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4日 07:31 军事文摘
资料图:解放军红旗15远程地空导弹系统发射
声明:本文为《军事文摘》杂志供《新浪军事》独家稿件。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编者按:本文原载俄罗斯“防空通报”网站。文章着重介绍并评价了中国防空导弹的研制历程和作战能力,文中观点并不代表本刊观点,仅供有兴趣的读者参考。 ◎靳涛 编译 上世纪50年代末,苏联向中国提供了第一批防空导弹系统,由此奠定了苏中军事技术合作的基础。苏中军事技术合作的主要目的是,使中国在苏联的援助下迅速建立起现代科技基础,从而能够自行生产和完善各种武器和军用技术装备。 1957年10月,苏中军事技术合作问题会议在莫斯科举行。会议最后就向中国转让各类导弹武器的生产许可证和技术资料及一系列最新军事技术等问题签署了协议。此外,苏联还开始向中国提供包括机载导弹、战术导弹和防空导弹在内的各类导弹武器。特别是防空导弹,在1958年8月底爆发了台海危机的情况下,显得尤为重要。当时美国向台湾提供了大量的武器装备,其中包括RB一57D高空侦察机,不久又提供了U一2高空侦察机,而中国大陆当时装备的防空兵器对这些侦察机无能为力。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领导人请求苏联向中国秘密提供最新的CA一75“德维纳河”防空导弹系统,这种防空导弹系统由A·A·拉斯普列京领导的“金刚石”科研生产联合体研制。1959年春天,可以装备5个发射营和1个技术营的CA一75防窄导弹系统(包括62枚导弹)运抵中国。苏联还向中国派出了一个专家小组,负责导弹系统的维护工作。1959年10月7日,中国大陆的防空部队在北京附近首次击落了台湾RB一57D高空侦察机。 鉴于苏联防空导弹作战性能优异,中国领导人决定购买CA一75防空导弹系统,双方很快达成了协议。到60年代初,中国已经掌握了CA一75防空导弹系统的许可证生产技术。中国将自己生产的CA一75命名为HQ一1(“红旗一1”)。苏联同时还考虑向中国转让“立方体”自行防空导弹系统的许可证生产技术,但由于苏中之间的分歧从50年代末开始加剧,1960年7月16日,苏联宣布从中国撤回伞部专家,一苏中军事技术合作从此中断长达几十年。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开始根据“自力更生”的原则完善其防空导弹武器。1965年,中国一边继续生产HQ一1,一边开始研制HQ一2防空导弹及其改进型。与HQ一1相比,HQ一2射程更远,抗电子下扰能力更强。1967年,HQ一2防空导弹系统开始装备部队。 60年代,中国在苏制CA一75防空导弹系统的基础上,完成了三项高空防空导弹系统研制生产计划,除前面提到的HQ一1和HQ一2外,还有专门用于对付窜扰中国大陆的美国SR一71超音速高空侦察机的HQ一3防空导弹系统。但其中只有HQ一2得到了进一步发展。70~80年代,为使防空导弹的性能与空袭兵器的发展保持同步,中国对HQ一2进行了多次改进。1973年,在总结越南战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第一次改进,研制出了HQ一2A防空导弹系统,于1978年装备部队。从1979年开始研制采用履带式底盘的机动型HQ一2B。HQ一2B的导弹采用大推力巡航发动机、大装药量战斗部和新型无线电引信,于1986年列装。 与此同时还研制了采用固定式发射装置的HQ一2J。70-80年代,中国还研制了HQ一2P、HQ一2Y和一系列其它型号,但这些型号都未获进一步发展。80年代,各型HQ一2防空导弹的生产速度达到每年100枚,共装备大约100个防空导弹营,它们构成了中国当时的对空防御的基础。与此同时,中国还向阿尔巴尼亚、伊朗、朝鲜、巴基斯坦等国提供了数百枚各型HQ一2导弹。 60-80年代,中国在发展HQ一2的同时,还完善了供陆军和海军使用的HQ一61防空导弹系统。HQ一61的研制工作始于1967年,其原型为美国“麻雀”式空空导弹,中国专家在越南战争期间得到了“麻雀”导弹的残骸。因此,HQ一61除在外形上很像放大了的“麻雀”导弹外,也采用与后者相同的半主动自导头。但HQ一61的研制时间较长,1976年12月4日开始试射,直到1986年才装备部队。陆军型的HQ一61防空导弹系统包括双联装发射装置、571型目标探测站、导弹制导站、指挥站和地面设备综合系统各1套。 相关专题:军事文摘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