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新浪首页 > 新浪军事 > 我军新闻 > 正文

中国陆军向信息化全面转型 改变传统作战理论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11月21日 10:25 解放军报
中国陆军向信息化全面转型改变传统作战理论

中国陆航部队米17机群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在我军从机械化、半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军队院校作为人才密集、科研密集、成果密集的领军单位,怎样为部队跨越发展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怎样让学员在今天的课堂里磨砺出制胜明天的“如虹剑气”,使他们奔赴部队后经过尽可能短的适应期即能胜任并创造性地完成任务?

  南京陆军指挥学院信息作战指挥系在这方面做了许多积极的探索。该系从一个普通的
陆军作战指挥系,改建不到3年,一跃成为翘楚全军的培养信息化作战指挥人才的孵化园,出版了全军第一部《一体化联合作战指挥》专著,研制的“新型超声电机技术”和“陆军战役战术野战化模拟指挥对抗系统”等分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和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有效地提升了部队的训练水平和战斗力建设。他们成功的关键就在于锐意创新、把握主动、有所作为。

  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推进我军由机械化、半机械化向

信息化的全面转型,需要全军各级指战员群策群力,真正把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牢牢落在打赢上。让我们一同走近这个具有朝阳般活力的创新群体,从他们探索的足迹中去找寻撬开信息化作战大门的密匙。

  虎踞龙盘的钟山脚下,坐落着一所闻名遐迩的军校——南京陆军指挥学院。

  这里是百战将星的摇篮。跨入新世纪,面对新军事变革疾风骤雨的冲击,一股加速推进我陆军转型的春潮也在校园内外涌动,而作战指挥系的成功改建无疑成为这场变革颇具代表性的一朵浪花。

  ●美军为啥能够“长驱直入”?伊军为啥丢了“到嘴的肥肉”?

  一场战争吹响了教研改革的第一声号角

  时间退回到2003年的伊拉克战场:一天深夜,一支孤军深入伊境的美军坦克分队,碰巧遇上了数倍于己的伊军反坦克部队,按常理,这支美军坦克部队肯定是“有来无回”了。但可悲的是因侦察预警系统落后,伊军竟然没有发觉距己几十公里之外的美军。惊慌失措的美军立即呼叫空中支援,几分钟后,从航母上起飞赶来的美军战机将这股伊军炸得非死即伤,其余的则被赶来的美军坦克分队缴了械。据查,伊战中,美军的“战斗指挥信息系统”已装备至旅以下单位,而伊军因战场指挥控制系统落后而屡遭挫败的战例不胜枚举。

  在这场用传统作战指挥理论难以解读的战争背后,是技术改写了战术?是理论刷新了战场?还是一种新质的战斗力正在酝酿与汇聚?伴着战争谜底的最终揭示,全系人员意识到:伊拉克战争是以美军为首的信息化指挥作战思想和伊军大集群机械化作战思想的博弈,两个时代、两个系统、两种思想的角逐,其实早已在战争真正展开之前就已经分出了输赢高下。

  势易时移,变法宜矣。如果固步自封地死抱住传统的作战理论不放,不仅课堂上误人子弟,更可怕的是将可能贻误未来战场。他们在充分集纳全体教研人员智慧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信息化作战指挥条件下的教改方案,系党委果断建议学院将沿用了几十年的“作战指挥系”更名为“信息作战指挥系”,由此拉开了该系率先向信息化作战指挥转轨的序幕。

  ●一支队伍为何不为我属却为我用?一部专著为何越改越薄却好评如潮?

  先进思想与实践密切结合才有穿透力

  更名容易,换脑难。军事转型不是简单的加减法,他们深知,我军是一支靠铁脚板走天下的传统部队,大陆军的传统作战指挥理论可谓根深蒂固,要改变几十年的“惯性思维”,谈何容易!

  组建之初,系主任李春立紧紧围绕“建什么”和“怎么建”两个问题,组织全系人员展开了深入细致的讨论。针对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和战场牵引、科技牵引的实际需要,提出了“瞄准前沿,指技合一,面向战场,贴近部队”的建系目标,并制成匾额悬于党委办公室,时刻提醒大家任重道远。为了建立起一支指技合一的教研队伍,他们从全院选调人员,重新组建了“指挥自动化”、“情报信息”和“军事运筹”3个教研室,至此,加上原有的作战指挥和军事理论2个教研室,系里已成为拥有5个教研室的新型教研群体。

  新型群体绝非在自家株杆上的近亲繁殖,只有异花传粉才能让科研的硕果结满枝头。他们在南京地区军队院校协作中心的协调下,先后在空军、海军、二炮等20多个一线部队建立了教研基地,与3个科研所签订了互助协议,建立了长期协作机制,拓开了“小核心、大外围”的科研新格局。

  先进理论从哪里来?理论牵引的着力点在哪里?伊拉克战争打响之后,他们迅速启动应急教研机制,抽调精兵强将对战争进行跟踪研究,形成了《解析伊拉克战争》、《伊拉克战争中的电子战》等系列成果,提出了许多耳目一新的观点。不久,他们又针对我军当时联合作战的现状,组织专家编写了我军第一本《一体化联合作战指挥》专著,之后多次深入部队调研、座谈,数易其稿,从最初的30余万字样稿,到出版时仅有8万字,页码越编越少,道理却越说越精,学员用起来收获也越来越大。该专著为其后不久在该院举办的“全军一体化训练骨干集训”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受到总部首长的好评。

  新理论管不管用?战场说了算。他们及时把研究成果放到军事斗争一线部队去检验,认真倾听部队官兵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地进行改进和更新。他们与某机械化师签订了合作协议,以该师为试点,进行多种理论和技术的探索研究,取得了一批突出成果,有力地推进了部队军事训练与实战的结合。

  ●该系科研成果为何能在部队落地生根?毕业学员为何在部队深受欢迎?

  院校教研只有与部队“同频共振”才有生命力

  作为一所中级指挥院校,今天的学员就是决定明天战争胜负的“中坚”力量。怎样使他们与部队装备的发展“同频共振”?使他们到部队后经过尽可能短的适应期即能熟练使用装备,胜任本级指挥?

  从2003年开始,该系开创性地将学员的实践性教学课程“嵌入”到作战部队正常的战备训练和演习中去,将学员直接带进演兵场,在实兵、实弹、实爆的战场环境中磨砺他们的联合作战指挥能力,让他们到不同军兵种作战部队战斗岗位上进行实习体验,独立完成对该部队的作战任务和作战能力的评估,返院后撰写调研报告,增加其岗位实践经历和联合作战指挥能力。

  信息化作战指挥的精髓就在于信息的先机获取和精确打击。然而,对于正处于机械化、半机械化转型期的我军来说,不可能在短期内完成全部装备的更新换代,要立足现有装备打赢战争,必须对现有装备进行信息化改造。近年来,该系急部队所需,加大了对信息获取和功效评估等系统的研究,自主研发了“地面炮兵作战指挥辅助决策系统”等成果。

  初秋,东南沿海某演习现场,硝烟炮火过后,某部参谋长望着大屏幕上一组组详尽的炮火毁伤评估数据,乐呵呵地说:“就这么一个不起眼的黑匣子,实现了火力毁伤从模糊评估、定性评估到定量评估,为我们决策帮了大忙!”参加演习的学员们也深有感触:“过去,我们对信息化指挥手段感到很神秘,一度还产生过怀疑,如今几场演习下来,我们是彻底服了!”前不久,该系的“信息化条件下作战指挥”课程被总参推荐参评“全军百门优质课程”,该系被总参评为“人才培养先进单位”。作者:(李晓原 马魁 本报特约通讯员 许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