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我军新闻 > 正文

天安门广场亮丽风景线之中国礼炮揭秘(组图)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11月09日 09:27 少年科学画报
天安门广场亮丽风景线之中国礼炮揭秘(组图)

礼炮和官兵整装待命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代表我国兵器制造业最高水平的九七式新型迎宾礼炮,配上国产新型“猎豹”牵引车,每当欢迎国宾时便在天安门广场上构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礼炮兵们骄傲地说:“虽然我们的礼炮阵地距离外宾较远,但鸣放礼炮后,时常看到有的外宾从远处张望、观察国产礼炮,我们为能操作这样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礼炮而感到自豪。”

  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中国礼炮之检阅

  2001年6月29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红旗颂》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晚会上,一曲“难忘开国大典的礼炮,激荡了亿万人民的热血;难忘那春风化雨,滋润了大江南北……”的歌词,把我们的思绪牵回到半个多世纪前共和国开国大典礼炮的轰鸣声中。礼炮是事业胜利的象征,礼炮是民族团结的象征,礼炮是国家强大的象征,礼炮是人民幸福的象征。在隆隆礼炮声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在隆隆礼炮声中,我们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新世纪……

  一声炮响雪中华百年耻辱

  国运兴,炮声隆。查阅我国礼炮鸣放的历史,当共和国处于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时,礼炮便停止鸣放;当祖国改革开放、繁荣昌盛时,隆隆礼炮声便又回荡在天安门广场的上空。

  按照国际惯例,礼炮分为庆典礼炮和迎宾礼炮两种。庆典礼炮主要用于国家重大庆典活动,我国在开国大典、国庆5周年、10周年、35周年、40周年、45周年、50周年庆典,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60周年庆典和1990年亚洲运动会都鸣放了庆典礼炮。

  有的刊物和网站发表文章说我国庆典礼炮的鸣放始于开国大典。但经查阅历史资料,我国首次鸣放庆典礼炮始于1949年7月7日。《人民日报》1949年7月9日载:“新华社北平7日电:北平市20万余人热烈纪念‘七七’抗日战争12周年,并庆祝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成立。……大会在‘七七’四十九响礼炮和《义勇军进行曲》军乐声中开始。在热烈的掌声中,通过了董必武、薄一波、聂荣臻、彭真……等组成主席团。接着,全体与会者起立,向抗战中死难烈士静默致哀,继由主席团主席彭真致开幕词,他说:刚才有炮声,十二年前的今天北平也有炮声,但是那时是日本帝国主义进攻的炮声,今天却是人民庆祝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的成立,庆祝人民民主新中国开始建立的炮声。”朱德总司令出席了大会。当晚,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首次登上天安门城楼,与20万群众共同纪念中华民族一雪百年耻辱的抗日战争,庆祝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成立。

  由于没有找到相关史料,我国在纪念“七七”抗日战争12周年首次鸣放礼炮时,使用的是何种礼炮,共用了多少门礼炮鸣放及参加鸣放的部队等具体问题,成为中国礼炮史的第一个历史谜团,尚待查证史料澄清。这次鸣放“七七”49响礼炮与日军发动侵华战争的“七七”卢沟桥事变的日期相吻合,其蕴涵的历史纪念意义尽人皆知。

  开国大典的炮声

  1949年8月,在开国大典筹备过程中,毛泽东、周恩来等开国领导人征求第一次政治协商会议代表们的意见后,一致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的伟大事件,也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应当隆重庆祝。毛泽东主席提议,第一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开幕和开国大典都要鸣放礼炮。所以,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式就为新中国成立鸣放了礼炮。《人民日报》1949年9月22日载:“新华社北平21日电:中国人民所渴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盛典——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已于今日下午7时在北平开幕。中国人民政协筹备会主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向大会致开幕词。……当被通过的主席团登上主席台后,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在这个庄严的时刻,军乐队齐奏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同时在会场外鸣礼炮54响,全场代表一致起立,热烈鼓掌至5分钟之久。”

  在被称为“开国盛典”的第一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开幕式上,鸣放礼炮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66军198师炮团指战员。半个世纪后,时任该团团长的宋云亮的日记被其夫人胡玉华女士展示给记者,据日记记载,当时所用的并非专用礼炮,而是九四式山炮,由宋云亮团长奉命带队去中南海怀仁堂前鸣放礼炮。共使用9门礼炮,鸣放54响。关于毛泽东主席提议鸣放54响礼炮的意义,有人曾解释为“代表参加政协会议的54个单位”,经查阅《人民日报》第一届全国政协代表名单,662名代表分别来自14个党派单位,9个区域单位,6个军队单位,16个团体单位,共代表45个单位,75名特邀代表无单位。故这种解释不能成立。

  又有人说“54响礼炮代表当时已知的我国54个民族”,而我国1950年前后,全国各地提出的族别称谓达400多个,经过30多年民族识别,直至1979年国务院批准基诺族为我国第55个少数民族后,才有中国56个民族之称。代表当时54个民族的说法也不能成立。至于说54响礼炮代表“五四运动”,更有点儿牵强了。

  以上说法不能成立,就使54响礼炮的意义成为历史之谜,还有待于专业人员发掘史料、研究解谜。

  对开国大典鸣放礼炮,史料有概括性记载,1949年10月2日《人民日报》第一版的大字标题为“首都30万人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庆祝典礼,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毛泽东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朱德总司令检阅陆海空军,宣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

  “新华社北京1日电: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毛泽东主席,今日在新中国首都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这是在北京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典礼上宣布的。典礼在北京天安门前举行,参加这个典礼的有中国人民政协全体代表和首都各工厂职工、各学校师生、各机关人员、市民、近郊农民和城防部队共30万人。

  ……

  下午3时,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委员就位,乐队奏《义勇军进行曲》,毛泽东主席宣布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本日成立了。’毛主席亲自开动有电线通往广场中央国旗旗杆的电钮,使第一面新国旗在新中国首都徐徐上升。这时,在军乐声中,54门礼炮齐鸣28响。” 与新华社记者报道不同的是,实际参加开国大典鸣放的礼炮为108门,由于分为54门一组装填,54门一组鸣放,结果报道成54门礼炮。

  开国大典鸣放28响礼炮,是毛泽东主席在政协一届会议上提议的。一位代表提出质疑:“在国外,最高礼仪是21响礼炮,我们为什么要鸣28响呢?”当时没有人回应。会议休息时,毛泽东见到负责开国大典筹备工作的华北军区作训处长唐永剑,谈到开国大典的礼炮鸣放问题,毛泽东问小唐:“你说,放28响有没有道理呢?”当时,《人民日报》刊登的许多领导人讲话和社论、文章都强调,从中国共产党1921年建立到1949年,是党领导全国人民反抗“三座大山”压迫,进行民族解放斗争的28年。唐永健是个文采横溢、学识渊博的才子,对此,自然耳熟能详,他一下就明白了毛泽东的用意,马上说:“主席,我起草一个关于鸣放28响礼炮的说明吧。”毛泽东微笑着默允了。很快,简明扼要的28响礼炮说明报告递上来了,“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横空出世到1949年,刚好28年。28响礼炮就是对28年党史的赞礼。”毛泽东看到这份报告后,满意地在上面用铅笔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毛泽东提议的鸣28响礼炮寓意深刻,为全党、全国人民所接受,故在后来的国庆5周年、10周年、35周年、40周年、45周年庆典上都继承了开国大典鸣放28响礼炮的传统,但参加鸣放的礼炮数量不同。只是在1999年为庆祝新中国诞生50周年的庆典时,才改为鸣放50响礼炮以示50周年大庆。此外,在我国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60周年大型纪念活动时,武警礼炮队分别鸣放了50响和60响,响声数和胜利周年数相同,其蕴涵的纪念意义不言而喻。

  开国大典鸣放礼炮是在天安门广场30万人的集会上,比开国盛典的第一届政协开幕式在怀仁堂前鸣放礼炮的规模宏大。300多名炮手的礼炮团是由当时的华北军区炮兵临时组建的,108门礼炮是从各部队调集的日式75mm九四式山炮和山西兵工厂仿日本山炮制造的75mm一四式山炮。在此,又出现了一个礼炮史上的历史之谜。近年许多公安刊物登载1949年9月公安民警从大连护送前苏联支援我国开国大典礼炮的回忆文章,参加护送的民警共押运了七节闷罐列车,但他们只看到了装载的大木箱,而没有看到礼炮。经访问开国大典礼炮团的现场指挥韩怀志同志(后任我国兵器工业部副部长)证实,开国大典所用礼炮均为从华北军区各炮兵部队调集的日式75mm九四式山炮和晋造仿制山炮,没有使用所谓“前苏联支援的礼炮”。故从大连护送进京的“前苏联礼炮”又成谜团,尚待查证史料解惑。

  关于开国大典礼炮的外观也需要说明,开国大典上鸣放的108门日式山炮,在周恩来总理的关照下,全部存放在专门修建的炮库内,虽历经56年光阴,至今状况良好仍可鸣放。但真正在开国大典上鸣放的我国第一代礼炮,炮口上没有黑色的喇叭嘴形制退器。有的注明为开国大典的礼炮,炮口装有黑色的喇叭嘴形制退器,不能准确反映开国大典礼炮的真实原貌,请读者明鉴。

  那么缘何许多开国大典礼炮后来被装上了黑色喇叭嘴形制退器呢?这是由于在我国研制76mm八四式礼炮之前,礼炮队一直使用改装的日式75mm九四式山炮,炮口装上了黑色喇叭嘴形制退器。后来有的庆典需使用较多的礼炮,如国庆35周年庆典需使用100门礼炮,礼炮队的改装礼炮不够用了,于是又请出炮库中的开国大典礼炮参加鸣放。为了统一外形,炮口也安装上了黑色喇叭嘴形制退器,这就形成了开国大典礼炮的两种外观形象。读者应注意区别。

  中国礼炮推陈出新

  1984年武警礼炮队曾使用解放前“西北机车厂”即山西兵工厂仿照日本九四式步兵炮制造的75mm“叁六式山炮”。该炮安装有防盾,在必要的改装中,首先将铁木制轮换成橡胶皮轮,其次改手轮制动击发为电动击发,再就是对锈蚀的炮身进行擦拭、刷漆,使之焕然一新,符合了迎宾礼炮的要求。这种改装礼炮被称为第二代礼炮。

  使用日本山炮和山西造山炮作为庆典礼炮鸣放时,声响不好控制,而且采用的75mm一次性铜壳礼炮弹鸣放后,容易产生烟雾,污染空气。1984年国庆35周年大典时,武警礼炮队在人民大会堂西侧用100门礼炮,每50门一响鸣放,齐鸣28响。300名炮手排成一列威武的长龙阵,鸣放时,阵地上腾起滚滚浓烟,弥漫了炮阵地,大地在颤抖,广场在沸腾。其声响之大,距礼炮阵地百米以内的民宅玻璃都被震碎了。有3名炮手耳朵被震得失去了听觉。虽然外电报道说:“……这个东方大国,以她独有的东方龙的方式,用震天动地的礼炮,来庆祝国家的诞生之日。”给予赞扬。但这些不正规的礼炮鸣放时造成的上述弊端引起了有关专家的注意。

  礼炮的研制发展也见证了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在1984年我国恢复鸣放迎宾和庆典礼炮后,武警礼炮队一直使用日式山炮和山西造山炮,这与我国改革开放后的国力已不相称。在国家主席李先念等领导人的关怀下,我国开始自行研制迎宾礼炮。最初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三三零二工厂将前苏联76mm加农炮改装成八四式礼炮,该炮被称为第三代礼炮,所谓改装就是将该炮的机械发火装置改为电发火,为获得更大的鸣放声响,还更换了炮口制退器。但该炮体积大,质量重,与212牵引吉普车不相匹配,当吉普车急刹车时,笨重的炮身在惯性作用下向前冲击,常与牵引车相碰撞,比较危险。于是,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二四七厂研制的76mm八六式迎宾礼炮正式装备武警礼炮队,从而结束了国家礼炮队使用外国火炮改装礼炮的历史。

  八六式迎宾礼炮被称为我国第四代礼炮。该炮为榴弹炮外形,造型美观大方,结构简单合理,动作安全可靠,与牵引车有良好的匹配,深受礼炮兵的喜爱。应武警礼炮队的要求,厂家在八六式礼炮防盾外面左侧,镶嵌了一枚金属制作的警徽。

  在八六式迎宾礼炮研制过程中,我国的改革开放春风已吹遍神州大地,当时还有其他厂家研制礼炮,参与竞争,所以武警礼炮队也试用过其他厂家研制的礼炮。笔者曾在《兵器》杂志上找到一张武警礼炮兵擦拭一门炮口安装铜质制退器礼炮的照片,经向武警礼炮队领导咨询,他们认定是当时其他厂家送来进行试验的礼炮。因该炮性能逊于八六式迎宾礼炮,没有正式装备。

  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大加强,礼炮的研制也走向专业化。原来武警礼炮队只装备一种八六式迎宾礼炮,该炮适用于在迎宾场合鸣放,但因无专用庆典礼炮,遇有大型庆典场合鸣放,也只得使用它,效果无法适应宏大的场面。为此,中国人民解放军七三一二工厂用5年时间研制出我国第一代专业庆典礼炮——76mm九四式庆典礼炮。该炮装备武警礼炮队后首先执行了1994年45周年国庆大典的礼炮鸣放任务,其在宏大场合鸣放出洪亮、浑厚的炮声,受到了中外嘉宾的好评。九四式庆典礼炮不仅外型设计新颖,而且使用安全方便,由过去的炮手跪姿装填炮弹改为立姿半自动装填,这在世界上也是首次采用的装填方式。考虑到在首都市区鸣放礼炮,周围建筑物较多,因此炮身采用角度为45度到55度的高射角。为解决62门九四式庆典礼炮的储存和牵引问题,还专门设计了可以折叠的炮架。

  该炮采用电发火装置,为了使数量众多的礼炮能够在同一瞬间鸣放,武警礼炮队使用电子计算机统一控制各礼炮电发火装置。60门庆典礼炮的电发火装置用电缆连接到一台计算机控制器上,全部礼炮鸣放的开始、响数、间隔、循环、结束都按计算机程序进行。

  九四式庆典礼炮共制造了62门,这样大的数量适应了大型庆典多门礼炮共鸣的声响要求,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45周年、50周年的庆典上,九四式庆典礼炮曾以45门和50门礼炮齐鸣28响和50响。2005年9月3日,在天安门广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型纪念活动中,127名武警官兵操炮动作一丝不苟,60门礼炮迸发出600声轰鸣,10门礼炮齐鸣一响,每4秒一声巨响,60响用了整整236秒。承担礼炮鸣放任务的武警北京总队有关人员表示,从参与施放官兵人数、炮数和响数都创造了建国以来之最。

  在九四式庆典礼炮研制成功后,1997年兵器工业总公司二四七厂又研制出第五代专用新型迎宾礼炮,该炮被命名为76mm九七式迎宾礼炮。它仍然采用人们熟悉的榴弹炮外形,这种新型迎宾礼炮整体结构更加美观大方,各部件制作精细,炮管内部加工得光洁度极高,零距离接触令人爱不释手,显示出中国是“世界制造大国”的高超加工水平。应武警礼炮队的要求,在九七式礼炮防盾中央处上部,镶嵌了一枚双面警徽。这12门代表我国兵器制造业最高水平的迎宾礼炮,配上12辆国产新型“

猎豹”牵引车,每当欢迎国宾时便在天安门广场上构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礼炮兵们骄傲地说:“虽然我们的炮阵地距离外宾较远,但鸣放礼炮后,时常看到有的外宾从远处张望、观察国产礼炮,我们为能操作这样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礼炮而感到自豪。”

  曾有网友询问为何国产礼炮大都采用榴弹炮外形,我们通过比较火炮身管(炮管)长度方知,榴弹炮的身管较短,通常身管为口径的20~30倍,身管短则轰鸣声响比较洪亮、浑厚。长度较短的榴弹炮管的射角可在45度以上,操纵比较灵活,炮管既可平伸,又可高昂。这一点加农炮就做不到,其炮管射角只能在45度以下伸出,不能高昂起来。另外,榴弹炮管后部上下两个圆形类似炮管的反后坐装置,将炮管夹在中间,从侧面看非常美观。这就是我国五代迎宾礼炮中只有八四式礼炮是使用前苏联76mm加农炮改装的,其余各代均为改装的榴弹炮(日本山炮也为榴弹炮)或采用榴弹炮外形专用礼炮的主要原因。(王秀宇)  

 [1] [2] [3] [4] [5]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