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中型护卫舰三大特点及未来走向(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3日 08:12 《舰船知识》杂志
当代大中型护卫舰三大特点及未来走向(组图)
英国23型“公爵”级护卫舰

  文/徐敏

  三大特点

  护卫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出色表现,使世界各国认识到其在海上的重要作用。战后,美、英大批老旧护卫舰纷纷退役,少数舰进行了现代化改装,战后的一段时间里,护卫舰的发展有所停滞,主要用于为大型舰只护航,担负近海警戒、巡逻或护渔护航等任务。

  到了20世纪50、60年代,美国出于海外干涉的需要,率先研制并建造新型护卫舰,除主要用于为海上运输舰船护航外,还担负保护其两栖舰艇渡海和登陆作战的任务。1966年建成的布鲁克级导弹护卫舰在设计和建造上突破了常规护卫舰的设计模式,装备“鞑靼人”导弹、“阿斯洛克”反潜导弹发射装置、搭载2架DASH型直升机,为美国迄今为止最先进的佩里级导弹护卫舰的问世奠定了基础,将护卫舰的进攻、防空、反潜能力引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纵观二次

世界大战后护卫舰的发展历程,呈现出以下特点和趋势:

  一是大型化 由于载机直升机、导弹武器和电子设备的大量使用,护卫舰排水量超过3000吨。进入21世纪以来,不少国家建造的新型导弹护卫舰已经超过了5000吨,如挪威的南森级、西班牙的巴赞级、荷兰的德泽芬省级、德国的萨克森级,以及法国和意大利共同研制建造的多功能护卫舰。

  二是智能化新技术革命成果和人工智能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使武器操作系统和作战指挥平台逐步融为一体,雷达的精度、可靠性

  以及电子对抗能力均有大幅提高,使护卫舰具备了可在近岸水域全天候执行反潜、水雷对抗、布雷、反舰、监视、巡逻和远洋深海作战能力。

  三是模块化在舰体设计上,预留了直升机平台,采用新型的燃气轮机,舰体外形不断的变化,将逐步完善成为最为理想的舰体结构。世界各国正在发展的新型护卫舰将会利用新一代船体线型,定制、模块化的作战系统设计将会使护卫舰能够满足在各种情况下有效地执行海上作战任务。

  反潜型

  通常装备有多联装反潜鱼雷发射管2座,多管火箭深水炸弹发射装置1~2座,多联装反潜导弹发射装置1座,反潜直升机1~2架,以及中、小口径舰炮、反舰导弹和近程舰空导弹,以兼顾反舰,增强防空、反导能力。装有性能先进的舰壳声呐、拖曳变深声呐或线列阵声呐,具有由远及近2—3层的探测和攻潜能力。反潜护卫舰分为远洋反潜护卫舰和轻型反潜护卫舰。远洋反潜护卫舰主要用于为战斗舰艇编队、两栖编队和运输船队护航,担负搜索和攻击敌潜艇的任务;轻型反潜护卫舰主要担任近海防潜警戒和为运输船队护航。美国于1962年开始建造第一代反潜护卫舰布鲁克级,作为作战编队的护航、警戒兵力,满载排水量3426吨,航速27.2节,配备有“鞑靼人/标准”型中程舰空导弹发射装置1座,八联装反潜导弹发射装置1座,三联装反潜鱼雷发射管2座和反潜直升机1架。为了担负反潜护航任务,弥补反潜驱逐舰的不足,美国在1965~1974年期间,建造了46艘诺克斯级导弹护卫舰,满载排水量4260吨,采用燃气轮机为动力,航速27节,编制人数为288人。虽然此级舰已退出美国海军,但曾分别干1993年出口台湾、土耳其,1994年出口埃及、泰国,1998年出口墨西哥等国和地区海军。

  20世纪70年代起,反潜护卫舰开始装载导弹、直升机等。美国、苏联、英国等纷纷设计建造装有各种现代武器的远洋护卫舰,排水量和战术技术性能接近驱逐舰,已成为驱逐舰的补充力量。如苏联从1970年开始建造远洋反潜型导弹护卫舰克里瓦克级,满载排水量3650吨,航速32节,采用4台燃气轮机,先后有I、II、ITI三个型号。I型装备有双联装76毫米舰炮2座,四联装反潜导弹发射装置1座,四联装鱼雷发射管2座,多管火箭深弹发射装置2座。Ⅱ型装备有100毫米舰炮2座,四联装反潜导弹发射装置l座,四联装鱼雷发射管2座,多管火箭深弹发射装置2座。发展到Ⅲ型则装备SA—N一4型双联装近程舰空导弹发射装置1座,四联装鱼雷发射管2座,100毫米舰炮1门,6管30毫米舰炮2座,12管火箭深弹发射装置2座和卡一27反潜直升机1架。

  20世纪90年代初,由德国设计建造的MEK0200出口型,因采用模块化设计概念而成为当代护卫舰家族中令人耳目一新的成员。以出口葡萄牙海军的伽马级反潜导弹护卫舰为例,满载排水量3300吨,采用柴一燃联合动力装置,航速32节,装备有三联装鱼雷发射管2座、四联装“捕鲸叉”舰舰导弹发射装置2座、八联装“海麻雀”舰空导弹发射装置1座、20毫米“密集阵”近防炮l座、100毫米炮l座,20毫米炮2座,“超山猫”反潜直升机(设有机库)2架。还装有舰壳声呐和拖曳声呐,有较先进的电子设备。

  防空型

  防空护卫舰是以对空防御为主要使命的护卫舰,主要装有舰空导弹发射装置和中、小口径舰炮,以及与其配套的对空警戒雷达、导弹制导雷达、炮瞄雷达和火控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具有较强的防空、反导能力。新型的防空护卫舰,装备有16-32单元舰空导弹垂直发射装置,还可用来发射主要对付低空反舰导弹的滚动弹体防空导弹。有的还装有4-8枚舰舰导弹和反潜武器,以兼顾反舰和反潜的需要。目前,防空导弹护卫舰,仍分为轻型防空型护卫舰和远洋防空型护卫舰两类,前者装备有近程舰空导弹系统和“密集阵”近防系统,主要用于为小型舰艇编队和运输船队护航,以增强对空防御力量;后者装备中程舰空导弹系统和近程舰空导弹系统,主要用于担任编队区域防空任务。

  如以导弹护卫舰为主要水面战舰的荷兰海军,20世纪80年代建造的赫姆斯科克级防空导弹护卫舰满载排水量3750吨,装有“标准一IMR”中程舰空导弹发射装置1座,八联装“海麻雀”近程舰空导弹发射装置1座,7管30毫米“守门员”近防系统1座,四联装“捕鲸叉”舰舰导弹发射装置2座,双联装鱼雷发射管2座,并有作战指挥系统。进入21世纪,随着护卫舰的大型化,以及电子技术的进步和先进武器系统的小型化,包括近、中程舰空导弹垂直发射装置的普遍采用,于2002年服役的新型防空护卫舰德泽芬省级满载排水量达6048吨,舰首主甲板上装备1座t27毫米炮,其后设置1座Mk41垂直导弹发射装置,主要发射“标准II”和“改进型海麻雀”防空导弹,2座30毫米“守门员”近防炮和2座12.7毫米炮;同时装有“捕鲸叉”反舰导弹发射系统,以及2座鱼雷发射管。当初这一超大吨位和强大功能设计方案问世时,英国《简氏战舰年鉴》称其为防空驱逐舰,后统一归类护卫舰。

  通用型

  自20世纪70年代后,护卫舰排水量增大,普遍装备有舰舰导弹、舰空导弹、舰炮、鱼雷、深水炸弹、反潜直升机等武器系统,使护卫舰可以遂行多种任务,出现了多用途护卫舰。具有代表性的如美国海军现役唯一一级护卫舰佩里级,服役近30年间,其满载排水量从3638吨增N4100吨,可发射“捕鲸叉”反舰导弹和“标准”舰空导弹,主要装备有单管76毫米舰炮1座,6管20毫米“密集阵”近防炮1座,对空/对海导弹发射装置1座,三联装鱼雷发射管2座,中型反潜SH一60B直升机2架,以及舰壳式和拖曳线列阵式声呐等先进电子设备。作为一种通用型导弹护卫舰,在动力、武器、电子等方面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具有多种战术用途,其主要使命任务是为航母编队、两栖特混舰队、海上补给编队和军事运输船队提供反潜及对空、对海防御。至1989年该级舰建成51艘,现役30艘,成为20世纪90年代美国护卫舰的主力。该级舰还向7个国家和地区出口,转让技术,其中澳大利亚6艘、西班牙6艘、台湾8艘、土耳其8艘、埃及4艘、波兰2艘、巴林1艘。

  此外,英国的公爵级(23型)、法国拉斐特级、荷兰卡雷尔·多尔曼级、意大利西北风级、西班牙侦察级等护卫舰,除了担负传统护航使命外,作为当代大中型护卫舰,它们普遍具有较强的对海、反潜、防空能力和良好的机动性,适于担负海上突击、护航、巡逻警戒等多种任务。

  未来走向

  近些年,随着海军作战方式的改变,以及新技术、新船型的出现,多用途型,适用于近海作战和护卫的中型舰将是未来发展方向之一。

  目前,美国正在研制的濒海战斗舰(LCS),满载排水量仅2840吨,航速45节,最大航程3500海里/18节。作为新型海上作战平台,在吸纳了包括“维斯比”舰、三体“海神”舰等的经验基础上,该舰强化了现有的反潜、扫雷、布雷等作战能力,其特点是船体结构、材料新颖,机动灵活,组合多样。而采用模块化的设计,可根据任务需要灵活组装、搭配不同的武器,非常适合沿岸各种不同类型的战斗。该型舰舰体的创新设计可用来躲避鱼雷和高速舰艇的进攻,被誉为未来的“全能战舰”。

  美国海军于2005年分别向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和通用公司订购濒海战斗舰,其首舰预计将于2007年服役,计划建造13艘。成为未来美国海军“网络中心战”战略下机动、灵活、多用的护卫舰。

  未来护卫舰总的发展趋势是在更为先进的平台上改装各种新型导弹,推广使用垂直发射技术,装备多管小口径炮近程反导系统,以增强防空、反导弹能力;同时装备新型直升机,改进声呐装备,提高水声对抗能力;并使模块化设计和建造更为广泛使用,更多地应用小型化现代武器装备和电子设备,进一步提高战斗效能。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