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备动态 > 正文

野牛战略轰炸机基本型结构剖析(图)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10月13日 08:01 《国际展望》杂志
野牛战略轰炸机基本型结构剖析(图)

停放在博物馆的野牛战略轰炸机机首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野牛基本型结构剖析

  机身野牛机身为半硬壳结构,最大直径3.5米,主要材料是铝合金,少量使用钢和镁合金。机身分为4部分。最前部是乘员增压舱导航员兼投弹手、正副驾驶员、飞行工程师兼炮手、通信员兼炮手、导航员兼雷达操作员和机背炮手以及主要的航电和火控设备都位于该区域。中段为非增压结构,长达23.7米,包括炸弹舱、前后起落架舱,翼盒从前起落架舱和炸
弹舱之间穿过,炸弹舱门一般向下打开90度,地面维护和装弹时可以打开到180度。后机身部分全长13.2米,包括6个油箱、攻击效果照相机、减速伞和电子对抗设备等。最后是尾炮增压舱,尾炮手孤独地位于这个远离集体的位置,此外还有尾炮弹药、测距雷达等设备。乘员位置和重要设备按照防御20毫米弹药的标准设置了装甲,各窗口也都采用有机防弹玻璃,其中尾炮手的窗口玻璃厚达145毫米。

  机翼野牛机翼为悬臂式上单翼,承力蒙皮结构,1/4弦长处后掠角35度下反1.5度,主要材料为铝和镁合金。机翼分为5部分:穿过机身的中段、左右内翼段和左右外翼段,每侧有2个翼刀,翼尖辅助轮舱同时具有防振颤功能。机翼后缘设置了2段后退式襟翼,

发动机喷口下的W形襟翼则是简单的铰接式,各襟翼均为电动制动,最大下偏角为30度。

  尾翼垂直尾翼在1/4弦长处后掠角35度,水平尾翼在1/4弦长处后掠角33.5度并上反10度。

  起落架起落架采用电动收放,并有单独的紧急电动收放装置。前起落架和主起落架都为4轮小车式,机轮规格1700×550毫米,前起落架可以左右转动各27度但没有刹车,主起落架有气压刹车。两翼辅助起落架为双轮结构,机轮规格660×160毫米,也没有刹车。

  野牛家族

  基本型——野牛A

  1954年M一4投入批量生产,大大领先于同等级的B一52和图-95。北约给M一4基本型起绰号为野牛A,某些媒体还称其为大锤(Molot)。

  量产型M一4与原型机的差别在于取消了尾炮塔下突出的弹壳收集器,内部设备也更完善。1955年开始,M-4开始安装RD一3M、RD一3M一500A或vD一5发动机。到1957年,M一4机队全部换装了新发动机。RD一3M不仅耗油率更低,而且具有更大的推力(起飞推力9500公斤,海平面最大持续推力10500公斤),使M一4轰炸机在载弹5吨时的航程增加到10500公里。加油机——M-4-2

  前面已经提到M一4的航程不足,空中加油成为扩展其航程的必要手段。M一4没有采用已经在图一4和图一16上使用的翼尖加油方式,而是采用了新开发的套锥一探头方式。加油系统安装于弹舱内,软管长度约50米,采用液压装置收放,加油速率约为2000公升/分。受油系统安装于轰炸机驾驶舱风挡正前方稍左位置,输油管从前增压舱左侧壁延伸到机身油箱。

  M一4的空中加油试验于1955年开始,1956年4月转到“红旗”研究所,9月开始国家验收实验。1956年7月26日,配备空中加油管的M一4首次在莫斯科航展出现。M一4经过空中加油的航程扩展到了14500公里。50年代末,部分M-4被改装为专职加油机,编号M一4—2。

  3M野牛B

  要提高野牛的航程,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采用油耗更低的发动机,从1954年开始,OKB一23就开始了M一4换发的预研工作,主要是针对杜比宁vD一7涡喷机修改了机身中段和翼根结构。加大了翼展和翼面积,机翼后缘折角取消,翼刀向内侧平移,上反的水平尾翼改为水平,机头前伸90厘米,领航员窗121和雷达互换位置。结构重量比M一4降低了6500公斤,起落架作了改动,使起飞迎角由17.5度增加到18.5度。另外,飞行工程师/炮手被合并为电子对抗员,雷达操作员被取消,使乘员数减为7人,并升级了航电设备,增加了SPS-2主动干扰机和5个干扰箔条布撒器等。

  由于改动过大,新飞机得到了正式军用编号——3M,OKB-23的内部代号则为M一6,西方将这种“实心鼻子”的新飞机称为野牛B。1955年11月,3M原型机开始在1架M一4上进行改装。但由于VD一7涡喷发动机还未定型,原型机只好暂时以AM一3A发动机代替,于1956年3月27日首飞成功。随后又制造了2架,右侧两台发动机换为VD-7,左侧则采用RD一3M,直到第三架3M才完全配备了VD一7。1957年,米亚西舍夫因为3M轰炸机研制成功而被授予“社会主义劳动模范”和“苏联英雄”称号。

  由于VD一7仍不成熟,3M轰炸机的国家验收试验在1958年1月才得以展开。试验证明在载弹5吨时航程达到了9400公里,若在翼下挂带副油箱,无空中加油的航程便可达到12050公里。因为空军急切要求装备新轰炸机,所以3M立即投入批量生产。但接连2架3M新机的事故差点断送了其前途,调查表明3M的起落架设计已经使其具有了足够的起飞迎角,但飞行员仍习惯性地向后拉操纵杆,导致飞机抬头过猛,发生失速而坠毁,从而排除了飞机设计的原因。

  终极版——3MD野牛

  OKB一23在3M轰炸机的基础上发展了防区外导弹攻击机,军用代号3MD,内部代号M;-6K。设计方案于1958年5月完成,主要任务是以远程巡航导弹攻击敌水面舰艇。

  3MD的导弹武器主要是KSR一5/AS一6和K一10S巡航导弹,配套设备包括红宝石一1雷达系统、K一4—2制导系统(控制KSR导弹,作用距离160公里)或K-14制导系统(控制K-loS导弹,作用距离250—300公里),如果补充琥珀无线电指令制导系统,作用距离将达到800-1000公里。

  3MD轰炸机的机鼻被修改为尖锐狭长的形状,通信员座位由顶部观察窗位置移动到了左舷的观察窗,油箱加装应急灭火系统,进行了航电系统升级等。每架3MD轰炸机可带2枚导弹,最远作战半径达7000公里,导弹射程250公里。一般的3M轰炸机均可以改装为3MD,但与图一16或图一95改装型不同的是,3MD保留了炸弹携载能力,多用途性和作战灵活度更具优势。

  1959年11月25 13,3MD首架原型机试飞成功。1960年,第二架原型机也加入试飞行列。其生产型仅仅制造了9架,所以3MD系列只有11架,其中2架损失于1961年的事故。1967年7月的莫斯科航展上,3MD首次公开露面,西方绰号野牛C,但苏军内部一般因特殊的外形而戏称其为“

花花公子”。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