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2013年3月18日下午,一列满载汽车零部件的国际列车驶入重庆团结村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中欧陆路贸易新通道——渝新欧国际铁路迎来首趟回程班列。新华社记者 刘潺 摄
参考消息网4月14日报道 外媒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3月底在德国访问了由重庆始发的“渝新欧”国际铁路列车的终点站杜伊斯堡,被外界视作是为中国中西部建设中欧铁路桥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正式拉开序幕。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4月12日报道,习近平是在去年9月和10月访问中亚四国和印度尼西亚时,分别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简称一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路)构想的,“一带一路”之后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被纳入全年工作任务。
此外,中国国务委员杨洁篪4月10日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的“丝绸之路的复兴:对话亚洲领导人”分论坛上发表演讲时,更将“一带一路”提升到“亚洲大家庭的事”,希望有关国家和中国共同商量、共同建设、共同受益。
江苏省委党校教授彭安玉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目前主要通过马六甲海峡展开物流运输,欧亚铁路相当于是“第二条生命线”。一旦马六甲海峡受制于人出现尴尬的局面,中国就有了回旋余地。他说,这既有战略安全的考量,又可拓宽中国的经济战略空间,发挥中国高铁优势掌握市场主动权,可谓“一箭多雕”。
《印度教徒报》网站4月11日刊发题为《复兴“海上丝绸之路”》的文章,作者为新加坡南亚问题研究所研究助理拉吉夫·兰詹·查图维迪。文章称,中国正在经历“邓小平时代2.0版”。对于通过大胆创新的方式调整中国的全球姿态,中国的新领导班子抱有相当乐观的态度,而其中关键的要素就是通过对外合作打造一个经济体系。复兴“海上丝绸之路”无疑就体现了这种创新手段。具体地说,“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成功将对地区稳定与全球和平产生重大影响。因此,难怪该建议引起了决策者和学者的莫大兴趣。
文章说,大力推动复兴这条古老的海上航路是中国新任领导人提出的第一项旨在加强贸易和促进和平的全球战略。“海上丝绸之路”秉承了古丝绸之路的友好理念,要打造一条新路。它强调加强与东南亚、南亚、西亚乃至非洲的联系,打造一个由港口城市构成的网络。更重要的是,它致力于提高中国的地缘战略地位。
文章称,中国由于海上争端而与一些东南亚国家关系不睦,借助复兴“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中国领导人意图为周边外交政策注入新的生命力,同时缓解紧张气氛。中国领导人想重申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承诺,强调强大的中国将成为促进世界和平友好的力量,为亚洲和世界提供发展机遇,而不是构成威胁。
文章表示,习近平去年10月在印尼国会发表的演讲和李克强在第16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的讲话都阐释了“海上丝绸之路”的理念。
新领导人提出了“2+7”的合作框架。所谓“2”,就是在两个议题上达成共识:推进合作的根本在深化战略互信,拓展睦邻友好;深化合作的关键是聚焦经济发展,扩大互利共赢。他们还提出了7项建议:积极探讨签署中国-东盟国家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启动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进程;加快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本地区金融合作与风险防范;稳步推进海上合作;加强安全领域交流与合作;密切人文、科技交流等合作。
文章称,中国希望加快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为多种方式的连通搭建稳固的投资和融资平台。中国也正在采取提高总体地缘政治地位的决定性步骤,具体措施是通过此类倡议打造广泛的交通运输网络,修建公路、铁路、港口和能源走廊。
历史记载显示,南亚和东南亚国家乃至罗马的特使都是最早经由海路前往中国谋求发展外交关系的。他们给中国带去了“金银财宝”作为礼物,中国则回赠以五颜六色的丝绸。这些交换礼物的行为其实就是变相的贸易。文章认为,“海上丝绸之路”发展成为友谊特使之路,其意义远远超出了单纯的商路。
文章还说,“海上丝绸之路”把中国置于“中心”,为的是推动一项具有全球影响的“大战略”。“海上丝绸之路”曾经主要用于展开贸易和建立友好关系。但愿这条路在复兴之后仍能发挥上述作用,而不是引发新的海上敌对关系或者炫耀实力的行为。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新浪警示:任何收费预测彩票会员等广告皆为诈骗,请勿上当!点击进入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