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俄罗斯核力量动作频频:一周之内,俄海军先后接收了三艘核潜艇,两个装备亚尔斯导弹系统的导弹团正式进入战斗值勤。与此同时,新一代萨尔马特、边界洲际导弹研制顺利,不久的将来也将如期进入俄军服役。为什么在眼下并无特别政治需要的情况下,俄罗斯要频频向世界展示“核肌肉”?个中原因,耐人寻味。
冷战时期,苏联的核战略一直是在与美国的全面对抗中建设和展开的。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绝大部分“核遗产”,成为仅次于美国的核大国,其核战略作为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内容,也随着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的演变进行了多次调整。算来,俄罗斯的核战略共进行了三次大的调整。
首先,“核妥协”战略。独立之初,受“回归西方”等思潮的影响,俄罗斯在政治上致力于融入西方,在核战略上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原则。以为可以凭借“核妥协”,换得西方国家的认同,但后来的事实证明,俄罗斯的这种一厢情愿的想法不但没有获得预期的回报,反而还让国家陷入了危险的境地。直到此时,俄罗斯才忽然发现,自己已经没有了与西方进行抗衡的资本,其常规军事力量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手上唯一可挥舞的只剩下一根“核大棒”。
-
其次,“积极防御”战略。海湾战争后,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开始从“单纯防御”向“积极防御”转变。随着国家安全战略的转变,俄罗斯核战略也开始进行了相应调整,最引人注目的一点就是放弃了“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诺,强调核遏制的作用。在核遏制战略指导下,核力量建设被放在国家整个国防建设的优先地位。
最后,“先发制人”战略。普京上台伊始,由于伊拉克战争大大拉升起了全球油价,俄罗斯通过出口石油也跟着发了一笔不小的“横财”,其外汇储备一度达到了5000亿美元。同期中国的外汇储备是20000亿美元,而俄罗斯的人口不到中国的1/6,其人均外汇储备甚至超过了中国。这使得普京踌躇满志,一心致力于恢复昔日俄罗斯的大国雄风。
但好景不长,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原油价格一路下滑,俄罗斯经济亦随之一落千丈,外汇储备大大减少,依赖卖资源、卖能源的复兴之路走得举步维艰。特别是近年来,美国在页岩气开采上取得重大突破,其甚至扬言在未来的两三年内,美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原油出口国,这将使世界各国对俄罗斯的石油依赖度大大降低,这对低迷的俄罗斯经济无疑更是雪上加霜。同时,这也是拖延多年的中俄石油管道项目工程谈判突然进展顺利的重要原因之一。
军力就是国力,军力,国力,说到底还得靠经济来支撑,俄罗斯虽然拥有丰富的资源,但如果资源卖不出去它就什么都不是。在美国和欧盟积极推进北约东扩的情况下,核武器自然成为俄罗斯战略上抵御势力范围被侵蚀、地缘政治被封堵,遏制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扩张势头的最可靠、最便捷的手段。
“先发制人”核战略是俄罗斯提出的进攻性核战略,该战略抛弃了以往以防御为主的思想,虽然有虚张声势之嫌,但俄罗斯的核力量毕竟不是纸糊的老虎,而是实实在在的核存在。其既然公开宣称俄罗斯在捍卫国家安全利益时可以首先使用核武器,且打击时间不受限制、打击对象不受限制、使用范围不受限制。那么,俄罗斯人性格上的呆板、缺少灵活性、变通性、反倒使这种战略具有了某种让人不得不认真对待的言出必行的味道,因而也就具有了让世人不得不信服的战略上的主动性、进攻性和震慑性,
2008年爆发的俄格冲突与之前的俄伞兵占领科索沃普里什蒂纳机场事件,都让俄罗斯尝到了先发制人核战略带来的“胜利果实”。在这两次事件中,西方国家色厉内荏,除了口头上的强烈抗议外并没有其他实际行动。毋庸置疑,这主要是因为它们忌惮俄罗斯世界第二的核力量,这就是核力量的意义、作用与价值。但是,这种“先发制人”核战略的出现也使人们看出,俄罗斯已经把看家的东西放在第一位来使用,其手上可打的牌眼下确实不多。
从更宽泛的角度看,俄罗斯炫耀“核肌肉”,还有针对日本之意。因南千岛群岛的主权归属问题(日本称北方四岛),由于日本无休止的纠缠以及近年来其军力的大幅提升,俄罗斯发展核力量也有震慑日本的作用。
因此,俄罗斯研制和部署新型洲际导弹、新型战略导弹核潜艇、新型战略轰炸机,增强核力量的威慑和实战能力,也是其内忧外患下的必然抉择。这也同时解答了本文开头所提出的的问题。如果你手中的牌都不足以挽回颓势,那就索性把底牌亮出来。
俄罗斯核发展战略的演变清晰的告诉我们,如果一个国家不能有效运用核武器的威慑作用来保证自身的安全发展,那么核武器将毫无价值可言。在这方面,俄罗斯的做法值得面临相似困局的中国玩味、思考和借鉴。(作者:乔良 空军少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