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2013年,解放军大力落实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大步推进军事改革,全军出台了许多重大改革举措。其中的重点是调整优化作战力量结构———重点加强海军、空军、第二炮兵部队建设;加快信息战、网络战的力量建设;推动陆军部队整体转型,优化军兵种内部结构和部队编成。
一 调整管理体制,健全作战机制,优化军队结构和规模
现代战争强调“信息主导、体系对抗和联合致胜”,因此,建立联合作战指挥体制是信息化条件下作战的必然要求。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到将推进领导管理体制改革,优化军委总部领导机关职能配置和机构设置,完善各军兵种领导管理体制。
在管理体制改革方面需要突出解决三个问题:一是调整职能,着力优化军委总部领导机关的职能配置。二是优化结构,着力调整军委总部和军兵种的机构设置。三是理顺关系,着力形成顺畅的运行机制。为了提高信息化条件下的联合作战能力,需要建立健全相关体制机制,包括联合训练体制和联合保障体系。为了推进作战要素融合,需要运用信息系统把侦察情报、指挥控制、火力打击、综合保障等要素融为一体。
优化军队规模结构也是军事改革的重要内容。近年来经过不懈努力,有能力协调多兵种联合行动的军官和技术专家越来越多。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还需要进一步调整改善军兵种比例、官兵比例、部队与机关比例,减少非战斗机构和人员。依据不同方向安全需求和作战任务改革部队编成。构建起这样的军力体系,中国军队的面貌将会发生深刻变化,战斗力也将会有质的提升。
二 加速新兵器、新装备研发,完善装备管理要求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新军事变革的大潮中,新装备的研发是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总装备部大力实施高新技术工程,深化拓展“两成两力”建设(成建制、成系统形成作战能力和保障能力),在包括战略预警、太空安全、防空反导、信息攻防、战略投送、远海防卫等领域都有新型装备相继列装。
其中,海军和空军的装备发展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航母“辽宁舰”多次出航,快速拓展试验训练课目;国产三代战机批量装备部队,大型运输机也多次成功试飞。
从运-20大型运输机到歼-15舰载战斗机,一批具有先进装备横空出世,我国已跻身世界少数几个能自主研制先进航空装备的国家行列。以“枭龙”、“猎鹰”、K-8高级教练机,“翼龙”无人机和“霹雳”系列导弹等为代表的防务精品陆续问世实现了我国军贸产品由二代机向三代机、从有人机向无人机的转变。
12月1日,新修订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管理条例》正式施行,明确了装备管理内涵,充实了装备管理职责和工作制度,完善了装备战备、训练和信息管理要求。这是贯彻“能打仗、打胜仗”目标要求,提高装备成建制成系统形成作战能力和保障能力的重要举措。
三 调整全国征兵时间,启动军事院校改革
建设现代化强军离不开高素质军事人才。今年7月,总参谋部发布了《加强和改进军队院校教学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全力推进军事院校教育向实战聚焦、向部队靠拢。要求围绕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加大课程和教材统管力度、深化作战指挥教学改革、推进学员连队化管理和完善激励淘汰机制等问题进行探索研究。把“为战助战”作为教学的基本任务,切实培养能打仗的人才。
另外,根据国防部征兵办公室的通知,从今年起,全国征兵时间统一由冬季调整到夏秋季。具体安排是:5月宣传,6月报名和准备,7、8月征兵,9月1日批准入伍,退伍时间仍为12月份。这也是23年来首次调整征兵时间。这次调整使应届毕业生的毕业时间与征兵时间有机衔接,有利于把更多优秀人才送到部队,为国防建设提供人才支持。
据悉,下一步全军还将制订部分军营向社会开放的具体实施办法,推动军营开放活动规范化、常态化、制度化,激发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热情。
四 部队主官“当兵蹲连”,全军文职统一招聘
今年4月,根据军委指示,总政治部发出通知,要求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推进团以上领导和机关干部下连当兵、蹲连住班。这也是继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后,我军再次大规模实施“当兵蹲连”活动。解放军四总部率先安排79名部、局领导和其他机关干部到边远艰苦地区当兵蹲连。之后,又有60多名大军区级单位党委常委、700多名军职领导干部进基层。到今年7月,各级部队和机关共组织3.6万多人参与。这一活动促进了部队主官更注重从“兵”的角度考虑问题,不仅密切了官兵关系,而且加强了军队的基层建设。
另外,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分工越来越细,越来越专业,拥有大批具备优秀专业技术能力的文职人员是建设现代化强军的必要条件。经中央军委批准,四总部联合发布的《军队文职人员管理规定》自今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明确要求通过军队人才网向社会公布除涉密岗位外的文职人员招聘信息,通过初审的应聘人员应当参加军队统一组织的文职人员招聘考试。涉及岗位涵盖了大多数专业技术岗位和部分管理事务和服务保障等非专业技术岗位。该规定有利于大范围延揽优秀人才,对于完善聘用管理机制、建设高素质军队文职队伍意义重大。(国防大学李大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