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1月中旬,记者随团访问德军,对德军新闻发言人制度有些初步了解。
访问中,记者与两位曾担任过德军发言人的军官进行了交流。德军新闻发言人的科学设置、严格管理,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
营以上均设新闻官
这一天,我们从柏林出发,驱车前往40公里外的勃兰登堡州小城施特劳斯贝格。这是我们访问德军的第一站——德军新闻与传播学院。
虽说是教学机构,但这座学院定位为军队与社会对话的平台,经常举行研讨会和论坛。同时,也培训德军以及北约国家军队的新闻发言人。
我们一下车,就受到院长、副院长两位上校(德军无大校军衔)的热情迎接。交谈中得知,副院长曾担任过德军总监察长(德军最高职位军人、四星上将)的新闻发言人。
副院长是从新闻发言人的位置上,直接到这个学院任职的。后来得知,学院的部门领导中,也有担任过德军新闻发言人的军官。从发言人到学院任职,不仅是重用,也是专业对口。
德国国防部长是文职,国防部新闻发言人也是文职。此外,在德国防部新闻办公室,还有10位军种专职发言人,1位国防军发言人同时兼任总监察长发言人。
新闻发言人每次发言,都需要获得国防部新闻办公室的授权,同时也要考虑到总监察长的意见。也就是说,德国防部新闻办公室可以指挥德军所有发言人,发布口径也要由国防部新闻办公室批准。
此外,德国防部新闻办公室还负责起草各种发言口径,包括国防部长本人发布新闻的口径。当然,重要的口径,由国防部长最终拍板。
在德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即为国防部新闻办公室领导。新闻办主任经常参加重要的决策会议,参与重大军事行动策划,情况掌握及时,中间环节少。
与世界其他国家军队相比,德军构成很特殊,除了陆、海、空,还有卫勤部队和联合支援部队,共5支力量,各设一名中将军衔的监察长,负责对所属部队的管理指挥。这5位监察长的新闻发言人,虽然代表各自部队,但也都在国防部新闻办公室集体办公,直接受国防部新闻办公室领导,以便协调立场,准确发声。
德军营以上各级都设有新闻官,负责与媒体的沟通与协调,组织媒体采访。各级指挥员也都可以直接发布信息。
发布速度至关重要
像其他西方军队的新闻发言人一样,德军国防部长和总监察长的新闻发言人,虽然级别不高(相当于我们的局、师级),但都与最高决策层联系密切。
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平时与决策者保持密切沟通,以便直接获取重要信息。他们认为,在政策制定时,发言人就应熟悉情况。如果不能把政策及时传播出去,也不是好政策。
为准确及时获取信息,有的西方国家的国防部发言人,与国防部长在同一座楼办公,有的甚至是门对门。
一旦出现突发事件,新闻发言人能推门而入,直接去找国防部长或最高军事指挥员,迅速商定新闻发布口径,立即回应社会关切。速度,对于新闻发布来说,至关重要。
“必须在第一时间发布真实的信息,否则,就会影响我们的公信力。作为发言人,不能总等着媒体报道后再去纠正,或去验证他人的报道,应主动发声。”交流时,他们反复强调。
“第一次讲出来的是真相”,这是西方人的经验之谈,用中国的话讲是“先入为主”。
考虑到速度,作战部队的新闻发言人紧急情况下可以越过中间环节,直接与国防部新闻办公室联系,迅速作出反应。这是包括德军在内的西方新闻发布的基本准则,目的是在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与小道消息抢时间、比速度,维护政府和军队的形象,赢得舆论支持。
而保持与决策者的密切沟通,既是新闻发言人的职责所系,也是发好声的必要条件。最能考验新闻发言人沟通能力的,不是德军,而是北约。
北约的正、副新闻发言人均是女性。其中,正发言人瓦纳·伦杰斯库,曾经是一名从业25年的资深新闻工作者。
这两位女发言人需要沟通的面非常宽:北约秘书长、美国五角大楼、28个成员国驻北约大使,北约军参部、作战司令部、转型司令部等。
别看北约机构庞大,工作人员、军人来自不同国家,但其内部协调机制高速运转。不管采访北约任何官员,他们对敏感问题的回答高度一致——即便是刚发生不久的事件。
口径如此高度、快速统一,令局外人感叹:他们对信息发布太重视、太下功夫了。
指挥员不能随便“发声”
据介绍,不仅是德国,西方国家军队的信息发布,都是如此运作:需要发布信息时,一是由国防部长或指挥员本人直接说,二是由新闻发言人发布。
在看似自由的西方,对军队指挥员的“发声”管理,十分严格:作为军人,不能随便对媒体发布消息,不能随便谈论对敏感问题的看法。他们的主张是统一“发声”。
比如说,在阿富汗,如果记者要采访北约的德军指挥员,部队新闻官一定会“陪着”。他们说,这不是在监督指挥员会不会说错话,而是要提醒指挥员,在镜头面前该如何表达、如何使用肢体语言,避免让受众看到报道后,感觉不好,影响传播效果和军队形象。
“如果真的说错了呢?”
“就建议记者重新录一下。”这样的“建议”,其实是明确的暗示:指挥员说得不得体、不符合口径的地方,包括涉密的内容,是绝对不能播出去的。
那么,在必须紧急“发声”的情况下,部队指挥员和新闻发言人怎么办?
他们说:会提早公布统一的“概念”,这些“概念”是建议性的,而不是命令性质的,提前就清楚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就像公路两侧的标杆,告诉你边界在哪里”。
按记者的理解,他们讲的“概念”可能是统一口径,也可能是指导性文件,避免在紧急情况下乱说、说出界。此“概念”要下发各部队新闻中心。紧急情况下,一天要下发四五次。
但他们不主张千人一面,照本宣科,而是鼓励每人都用自己的方式、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这样可信度更高”。
上岗前均需严格培训
要扮演好发言人的角色,尤其是当好军事发言人,经验和专业知识至关重要。我们所访问的学院,每年都要办军事发言人培训班。
如何选发言人,记者不得而知。但德军的发言人,有的来自“青年军官”。这是一项特殊的制度,每年从部队选出几十名尉官和士官,专职到中学和大学,宣讲防务政策,有点像我国的国防教育。这些军官,口才好,擅长沟通,熟悉政策,也经常回答学生提问。这些,都是新闻发言人的必备素质。
发言人选出后,先进行培训。德军有初级班、中级班和高级班。有的在国内,有的在国外。德军这所院校负责北约国家军队新闻官的中级培训,希腊一所军事院校负责初级培训。德军组织机构特殊,比如这所学院,既培养新闻发言人和公共事务方面的军官,又负责全德军公共事务业务指导。而公共事务,就包括新闻发布。兼具如此职能,培训时更具权威性。
“培训中,首先要让新闻发言人认识到,记者是传递信息的合作伙伴,而不是对立者。”改变观念,是他们培训中的首要问题。
培训时,除了上课,有不少时间是现场演练,让学员扮演记者和新闻发言人,相互提问,掌握基本技能。如何应对攻击性的提问,如何回答敏感问题等都是演练内容。提问后,他们还会回看录像,查找缺点和不足。
遇到重要的高级军官,他们提供单独培训。比如派到阿富汗的高级军官,就“量身定做”培训方案,一对一上课。如何掌握沟通技巧,请心理学家面对面指导。
如此重视培训,是因为德军把新闻发布、引导舆论,作为军事行动的一部分。今天,不管是战争行动,还是非战争行动,舆论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本报记者 杜献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