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军委联合作战指挥机构和战区联合作战指挥体制,推进联合作战训练和保障体制改革。本文认为,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主要表现形式是联合作战。联战必先联训,能否打胜仗归根结底要由联合训练的层次、水平和效果决定。按实战要求积极推进联合训练向深层次、高水平发展,必须全面把握其规律,着重解决困扰联合训练的难题。
随着生产方式的改变、科技装备的进步和作战力量的发展,联合作战已走到信息化局部战争舞台中心。要进行什么样的联合作战,就必须首先组织什么样的联合训练。
联合训练是联合作战前提
联合训练是生成体系能力的关键。信息化局部战争是体系与体系的对抗,体系能力成为能否赢得作战胜利的关键。而这种体系能力的取得,主要靠依托网络化信息系统,按照先分后合、逐级联合的原则,深入系统地组织各兵种、军种等作战单元合成训练,侦察预警、通信控制、网电对抗等作战要素集成训练,以及按照任务需求构建诸军兵种作战体系融合训练。只有联合训练,才能最终将诸军兵种作战力量融合成一个有机整体,在广阔战场空间实现优势互补和效能倍增,适应信息化条件下体系对抗和能量聚焦的需求。没有联合训练,生成体系作战能力只能是一句空话。
联合训练是部队建设成效的标志,是未来联合作战的预实践,是部队各项建设成果的集中体现。某种意义上讲,联合训练的实战化水平如何,不仅预示着未来联合作战的结果,也反映了部队官兵素质、体制编制、管理保障的优劣和军事斗争准备的针对性、有效性,反映出部队建设的总体成效和质量水平。只有充分发挥联合训练对部队全面建设的检验评估作用,才能有力推动部队科学发展,更好地把部队联合作战潜力转化为联合作战能力。
准确把握联合训练演变规律
各国军队的联合训练无不以武器装备发展为基础,以联合任务需求为牵引,以提高联合作战效能为目标,经历了由简单到繁杂、由高层到低层、由疏散到紧密的发展过程。
联合训练形式,从简到繁不断丰富。联合作战方式的发展,迫使联合训练形式不断作出与之相适应的变化。最初的联合作战主要为陆海联合,尔后逐步拓展到陆空联合、海空联合、陆海空联合,随着航天、网络兵器的产生,陆海空天网联合作战应运而生。联合作战力量也由最初的军队内部不同军种,逐步向国家内部不同部门和不同国家军队发展。相应的,联合训练形式呈现出由简到繁、不断丰富的发展趋势,由最初的陆海联合训练逐步向陆海空联合训练、陆海空天网联合训练和军地联合训练、联军训练发展。
联合训练层次,从高到低逐步拓展。军事训练,按层次分为战略、战役、战术和技术训练。各国军队的联合训练,总是首先出现在战略层次,主要围绕统一的联合训练计划协调实施,尔后逐渐向战役、战术层甚至技术层拓展。这是因为各军种、军与地和军队之间只有战略上产生联合作战需求,才有可能逐步落实到具体行动层面。从联合训练发展水平看,战略层次的联合训练是联合训练发展的初始阶段。随着联合训练体制的不断完善和训练实践日益丰富,联合训练必将向战役、战术甚至技术层次延伸,实现各种参训力量之间的深度联合,推动联合训练水平和联合作战能力的不断提高。当前,美俄联合训练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加速推进联合训练由战役层向战术层发展。
联合训练成效,由小到大日益明显。联合训练主要围绕提高军种之间密切合作的紧密程度,进行知识学习、技能教练和综合演练。最初的联合训练大多在联合作战之前临时进行,如诺曼底登陆等,虽不够系统、不够完整、不够全面,仍对夺取联合作战胜利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20世纪后期,联合训练逐步成为联合作战准备的主体,且日益常态化、系统化、规范化,承担着消除军种之间、军地之间、军队之间作战行动潜在冲突,密切作战体系各组成部分联系的基本功能,对生成联合作战能力、赢得联合作战胜利的作用越来越大、效果越来越明显。
积极破解联合训练发展难题
如果不能找到并解决制约联合训练发展的瓶颈,就难以真正提高联合训练水平、满足联合作战需求。当前,我军尚未健全联合指挥体制及联合训练体制,常态化规范化的联合训练机制不够完善,实兵实弹联合演练比较少,联合训练的质量效益比较低,联合训练的总体水平与实战需求还有一定差距。必须积极破解制约联合训练发展的难题,尽快提高联合训练实战化水平。
构建联训机制弥补体制不足。与军种分立的外军训练体制相比,我军职能分立的训练体制在组织联合训练中,既要解决军种部队间的联合,又要解决不同职能领域的专业部队间的联合,还要统筹战略战役层次和战术技术层次的联合训练,很难依靠体制内力量保证联合训练的质量、效益和水平。应当在现有体制基础上构建联合训练的有效机制,首先解决联合训练“训得起来”“练得好”的问题,继而以成熟经验推动联合体制不断完善。
瞄准联合需求开展联合训练。联合训练不是一般的能力训练,而是基于联合作战需求的任务训练,决不能以联训为名、行分练之实。应当以联合任务需求为依据,按照联合作战的基本样式和力量编组,确定联合训练兵力;按照联合作战的指挥协同关系,构建联合训练体系;按照联合作战的战场环境,设置构建联合训练条件、建设蓝军部队;按照夺取联合作战胜利的能力需求,确定联合训练内容与标准、评估联合训练效果与不足、组织联合训练管理与保障。解决好联合需求牵引联合训练、联合训练服务联合任务的问题。
坚持联合训练统领军种训练。随着联合作战成为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基本形式,单一军种独立作战的几率骤减,联合训练就成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生成打胜仗所需作战能力的决定环节。在现代军事训练体系中,联合训练居于主导地位,决定着军种训练的任务和标准。应充分发挥联合训练的统领作用,主动规范联合训练周期,确定联合训练课目,细化联合训练内容,尤其要明确对军种训练的需求和标准。军种训练居于从属地位,是联合训练的基础和“零部件”,应积极围绕联合训练的需求和标准来组织。
衔接好各层次的联合训练。组织联合训练,既要注重横向上诸军兵种之间的紧密配合,更要注重纵向上战略、战役、战术、技术各层次的有效衔接。要按照“由上向下引领、由下向上集成”的思路,努力实现联合训练在各个层次上的梯次展开和同步提高,坚决克服“上联下不联”“指挥联得好、行动联不上”等问题,全面提高满足联合任务需求的体系作战能力。
突出实战化联合对抗演练。实战化联合对抗演练,是在联合指挥机构指挥下,按照作战预案,在相近的战场环境下,与模拟蓝军连贯进行的多课目或多内容的演练。应把实战化联合对抗演练,作为检验联合训练成效的基本手段和必备环节,综合采取导演互动、导调互动、红蓝互动、虚实互动、上下互动等多种方式,广泛运用临机确定演练地区、临机构设演练情况、临机组织对抗导调、临机进行考核评估等方法,真正把联合对抗演练的情况演活、困难设足、对手设强、环境设真,全面提高能打胜仗的本领。
■傅宝胜 李 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