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发射在即,月球科学领域专家表示,除了巡视器轻盈落月——“落下去”和巡视器开展月面探测——“走起来”两大亮点外,嫦娥三号挑战人类月球科学探测历史上的几项“第一次”同样值得期待。它们主要由嫦娥三号携带的八大科学载荷中的三件完成。分别是:一、巡天:人类首次把“天文台”架到月球上;二、观地:首次从月球“回望”地球等离子体层;三、测月:用雷达对月球进行两个深度上的精细探测。中新社发张寒绘图
中新网西昌11月30日电(记者张子扬)中国“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将于12月2日凌晨1时30分发射。对于为何会选择这个发射窗口,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一位专家30日告诉中新社记者,“影响发射窗口的外界条件主要有天体运行轨道条件、航天器的轨道要求、航天器的工作条件要求、其它如发射方向、地面跟踪测控和气象等条件。”
“发射窗口是允许发射航天器的时间范围,此次任务力争分秒不差地将火箭点火发射。”该专家称。
据知,由于嫦娥三号探测器将直接被发送至近地点约200公里,远地点约38万公里的地月转移轨道,和嫦娥一号、二号卫星发射相比,对火箭的推力要求更大。因此,此次发射采用捆绑有四个助推器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实施发射。为提高探测器入轨精度,此次任务仍将瞄准“零窗口”发射。
据了解,嫦娥三号探测器运抵发射场区后,需要接受来自各系统科研人员的严密“体检”,完成飞天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在成功发射嫦娥一号、二号卫星后,针对嫦娥三号任务特点,从提高参试设备安全性、可靠性入手,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各项技术准备和岗位训练,测发、测控、通信、气象、勤务保障等系统对相关设备设施进行了大规模升级改造,包括更新测量设备、更新遥测系统、改造光学仪器、建设地面气象自动观测系统等,进一步提高了发射场的可靠性和整体发射能力。
针对西昌地区高空风和寒潮降温等影响发射的重要天气因素,中心组织专家和岗位人员对40多年的气候资料进行分析比对,对8000米到12000米的高空风进行精确预测,建设地面气象自动观测系统,实施场区精细化预报,把数值预报从5公里范围缩短到3公里,气温预报误差不超过1度,极大提高了预报精细化程度,为探测器创造最好的奔月条件、最佳的落月轨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