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千余名学员成为铁甲方阵新生力量

2013年10月16日 06:00  解放军报 

  ■本报记者 张晓祺特约记者 白雪峰 成子龙

四千余名学员成为铁甲方阵新生力量

四千余名学员成为铁甲方阵新生力量

  金秋,共和国蔚为壮观的演兵图上,装甲兵战车钢铁洪流势不可当。

  指挥驾驭这些战车的基层军官,履历表上大多填写着同一所军校的名字——装甲兵工程学院。这所被誉为“陆战之王摇篮”的学院创建了学历教育院校与总部机关、任职院校、生源基地、基层部队“五位一体”育人新机制,3年来,4000余名学员从这里奔赴铁甲方阵,成为推动我军装甲机械化部队向信息化转型的新生力量。

  近日,记者在燕山脚下演兵场看到,该院近千名大四学员运用学院自主研发的陆军数字化装备培训系统,正在进行全系统全要素综合演练。学员杨齐在此次演练中担任模拟机步团作训参谋。只见他镇定自若,熟练拟制作战文书,一道道作战命令飞向战场前沿。他告诉记者:“我们这批学员,是学院教学模式改革的直接受益者。”

  杨齐所说的改革,源自2011年。那一年,军队院校体制编制进行新一轮调整改革,装甲兵工程学院成为全军装甲机械化部队唯一的学历教育院校。

  “绝不能四平八稳安于现状,必须优化顶层设计迈开改革之路!”院党委举办“共育人才座谈会”,把总部机关、军区部队、任职院校的专家请到学院,为人才培养问诊把脉;采取模块化培训方式,与任职院校共同制订涵盖12个合训专业、7个“直通车”专业的数百门课程标准;调整学科布局,组建军政教研部,整合政治理论、军事基础、人文社科、文化体育4个专业教研室教学力量,细化学员军政素质培养;组建全军院校唯一的装备试用与培训大队,强化学员管装用装和新装备驾驭能力,启动了一系列紧锣密鼓的改革。

  随后,学院在全国建立了26个生源基地,每年派人赴各地中学进行招生宣传,利用教育部“阳光高考”等网络平台吸引优秀中学毕业生报考;制订出详细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成立学员连,实现学员自主管理;定期到各大军区一线装甲部队调研,对毕业学员进行跟踪问效。根据部队反馈的信息,学院制订出《学员综合素质考评办法》《学员日常行为规范》《授课质量评价办法》,对不能达到军校学习要求或身体心理不适合到部队任职的学员,全程予以淘汰。

  2008年,全国“抗震救灾优秀少年”张博面对清华、北大等名校发出的邀请,毅然选择了装甲兵工程学院。以张博这届毕业学员为例,4年全期淘汰率达4%。

  与此同时,学院组建了28个学员俱乐部,将学科竞赛范围由26项扩大至43项,全面拓展学员课外综合素质。学员王彬、曾光辉设计出“车载全景复眼系统”,实现了装甲车辆全方位多角度观察战场信息;学员张栋设计的“合页式划水履带”,使战车水上行进速度大幅提升。

  为让课堂紧连战场,学院还建成由仿真软件系统、半实物模拟器及战场环境三维模型组成的信息化装备培训平台,并与某装甲师、某机步师等单位建立合作办学机制,每年专门安排课时用于部队实践,组织学员到部队参加重大演习演练。

  3年来,学院先后获10余项全国全军教学成果奖,学员368人次获国家级以上奖励。

  上左图:装甲兵工程学院学员进行野营拉练李 飞摄

  上右图:装甲兵工程学院“五位一体”育人模式示意图

  高吉林、胡屹东绘

  ■本报记者 张晓祺特约记者 白雪峰 成子龙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