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已箭在弦上的美叙战事,8月31日因奥巴马的一纸声明而偃旗息鼓。担心美军当天午夜发动“星期天战争”的叙利亚人,听完奥巴马的讲话如释重负,如潮水般涌上街头,或进饭馆或进舞厅。大马士革主要街道当晚为之拥堵。
叙利亚人当然不是天真地以为已远离战事,但是明白美国导弹这几天还不会打过来。
叙利亚副外长梅克达德1日的表态颇具代表性。他说,奥巴马8月31日的讲话表明。他在决定对叙进行军事打击一事上困惑而犹豫。
生恐重蹈覆辙 难下开战决心
对于奥巴马此举,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的一组漫画嘲笑道:“在阿富汗与伊拉克的残酷教训下,山姆大叔终于学会了‘认怂’”。美国《纽约客》杂志的文章说:“交给国会——奥巴马打击叙利亚的最佳选择”。
认定奥巴马“认怂”的人士认为,对阿富汗和伊拉克发动的战争留给美国血淋淋的残酷教训——战争解决不了问题,更别提此次对叙打击只是“有限的、惩罚性打击”了。眼下,若是一意孤行,执行实施打击,那么,美国即便赢了战事,也将失去道义。此前,美国政府一直在制造舆论,强调总统本人有道德和法律责任教训阿萨德政权向老百姓使用化学武器。
强作硬派风姿 转移舆论压力
这一派人士认为,在对叙动武问题上,奥巴马从未真正下过决心,此前几天之所以强硬言论频出,实为形势所迫。其中大概有三方面的原因:
其一,8月以来,叙利亚政府军在多处战场对反对派武装形成包围,而叙反对派又太依赖于西方的支持,若此时西方不能有实际动作,叙反对派就此被镇压也不是不可能。因此,美欧急忙抛出“有限军事打击”计划。一时间,叙利亚政府军不得不放缓“清剿”速度,全力应对可能临头的外战。
其二,英国、法国及美国国内主战派的连串强硬表态,让奥巴马一度相信自己手握道义大旗,发起对叙军事打击将赢得“大多数人”的道义赞赏。但北约12国接连拒绝出兵,尤其是英国盟友突然退出,加上国内上下反战的质疑压力,奥巴马开始担忧贸然开战、造成无辜平民的大量伤亡,不仅会损及自己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的声誉,甚至可能给其总统生涯留下败笔。奥巴马曾在2007年竞选时批评时任总统布什,指责他发动了“无止境、无理由的战争”。
其三,急于转移外界关注点,分散埃及军方压力。8月以来,埃及军方几次对穆兄会武力清场,引发国际社会强烈关注。不少国家因此批评美国默认、纵容埃及军方过度使用武力。如果不能及时转移外界关注点,继续任由美国与埃及军方关系被置于舆论的风口浪尖,最终很可能危及美埃军事合作,甚至失去美国对中东这一地区的控制力和影响力。这也是奥巴马政府8月下旬突然重提军事干预叙利亚的重大动因所在。
虽然这三个因素眼下仍不同程度地存在,但随着时局的发展,奥巴马的三个目的或已部分达成,或情况发生突变,使得他不能不在“下令开火”的最后时刻突然“认怂”,并索性将承担对叙动兵的责任推给国会。
最后时刻转舵 其实早有退意
与“认怂”派观点完全相反的是“耍精明”派。这一派认为,奥巴马在最后时刻悬崖勒马,其实是早有打算,而将军事打击决定权“交给国会,是奥巴马的最佳选择”。
支持这一观点的人士认为,奥巴马的“精明之处”至少有三:
首先,将开战权交给国会,避免一个人承担战争责任。如果国会最终表决同意打,那么奥巴马身为美军总司令的地位将大大加强。他也将师出有名并再次站上所谓的道义高地,下令对叙军开火。如果国会否决动武,那么奥巴马不仅将化解是否开战的纠结,至少还可以赢得“听取民意、尊重国会”的名声。
其次,避免因未发动军事打击而背上道义上的包袱。如果共和党人控制的众议院最终否决了对叙打击计划,而以后又有确实、可信证据证明叙利亚政府方面曾在冲突中使用不化学武器,那么,奥巴马也可以将责任推给共和党人,避免民众对其不作为、坐看人道主义灾难发生的指责。
第三,避免因外战惹怒国会,为余下任期添堵。奥巴马曾考虑过绕过国会而执意开战,但在议员们威胁“报复”之后,他退缩了。毕竟一边是结局不明的中东战事,一边却是时时掌握政府预算审批大权的国会。且不谈奥巴马任内多项改革法案需在国会两院冲关,仅是下一财政年度的政府预算能否在10月1日前通过,就已事关联邦政府能否正常运转。自从本届国会今年1月就任以来,共和党人领导的众议院与民主党人领导的参议院,一直不能与白宫就联邦政府预算达成协议。此时,奥巴马及时讨好国会而非惹怒之,或许有助于国会在本月9日复会后及时为联邦政府制定新的预算,避免联邦政府再次面临经费短缺而关闭的风险。
不论是“认怂”还是“耍精明”,就目前形势来看,奥巴马在没有十足把握的情况下过早敲响对叙战鼓,已令美国的国际公信力受损,恃武逞强、倚强凌弱的形象更是令人反感。
虽然奥巴马9月1日将对叙动手决定权这个烫手山芋抛给了国会,但不论奥巴马还是美国国会对于叙利亚眼下都形同骑虎——“不动手是等死,动手是找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