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驻伊拉克使馆处高危地带 曾突遭炮弹袭击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03日 08:02 国际先驱导报
中国驻伊拉克使馆处高危地带曾突遭炮弹袭击
中国驻伊拉克大使孙必干身边有武警保护

  “当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用自己的身体挡住大使,我们的任务就是确保使馆和外交人员的绝对安全。”——警卫小组组长管习云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苏小坡、蒋少清、胡浩发自安曼 当地时间3月29日下午1时许,一架从巴格达起飞的航班降落在约旦安曼阿丽娅王后国际机场。这架飞机上有8名特殊的乘客,他们是中国驻伊拉克使馆第三批警卫小组成员。在结束长达400多天的保卫工作之后,他们终于踏上了一块安全的土地,并将从这里回到中国。

  离开巴格达神经依然紧绷

  当8名身穿橄榄绿军服的武警,迈着整齐划一的步伐走进中国驻约旦使馆礼堂大门时,迎候的全体外交官向他们报以热烈的掌声。每位战士警服的胸前和左臂上,都绣有一面鲜艳的国旗,五星红旗下用阿文和英文绣上的“中国”格外醒目。

  周晓飞,22岁,是这支警卫小组里的“神射手”。作为武警战士代表的他在与驻约旦使馆外交官座谈时说:“这次在伊拉克执行任务,是我一生中最神圣的任务,我们在实战中检验了自身的能力。”

  在巴格达的400多天里,8名武警战士时刻绷紧了神经。他们甚至在与前来迎接的外交官同车前往中国驻约旦大使馆时,神经还来不及放松。周晓飞告诉《国际先驱导报》:“在来使馆的路上,我隔着车窗观看安曼的街景,突然看见停在路边的一辆轿车冒出黑烟,我心里就咯噔一下,手不自觉地摸武器。大概过了半分钟,我才意识到自己已经不在巴格达,那辆车大概是抛锚了。”

  每天都要遭遇枪战爆炸

  2006年,伊拉克安全局势极为严峻,首都巴格达更是成为各种暴力冲突的重灾区。由于中国驻伊拉克使馆的地理位置和外交活动的特殊性,保卫使馆和外交官人身安全的难度加大,警卫小组的任务更加严峻。

  警卫小组组长、刚刚在巴格达度过40岁生日的管习云中校告诉《国际先驱导报》,袭击驻伊外国机构和绑架驻伊外交官,已经成为伊拉克武装人员制造国际影响的最佳“筹码”。在警卫小组执行任务的这400多天里,发生了俄罗斯外交官被绑架杀害、伊拉克国际安全使节会议现场遭迫击炮袭击和联合国秘书长遭迫击炮袭击等恶性事件。

  管习云解释说,中国驻伊使馆所在的曼苏尔饭店临近绿区、海法大街、解放广场等高危地带,几乎每天都发生枪战和爆炸事件,经常有流弹击中饭店的墙壁、有爆炸震碎饭店的窗户玻璃。此外,外事活动的地点多为伊拉克高官的住所、政府驻地和绿区,这些地区也是武装人员袭击的重点目标。加上伊政府部门和首脑身边人员成分复杂、身份不明、各为其主,很容易被卷入其中和遭到袭击。

  成功化解多次险情

  在巴格达的400多个日夜,警卫小组成功处置和化解了数次重大险情:

  2006年3月3日,使馆所在的曼苏尔饭店后花园突遭炮弹袭击,离饭店主楼约30米处发生爆炸,气浪将使馆所在楼层的两块玻璃震碎。当时商务参赞正在后花园散步,警卫人员迅速出动掩护参赞和所有人员安全撤回使馆。

  5月8日,警卫小组随中国外交官赴伊总统宴会返回途中,突遇前方发生汽车炸弹爆炸,街面一片混乱。警卫小组迅速判明情况,冲破警方防线和拥挤车道,及时改变行车路线,确保警卫对象安全返回使馆。

  7月22日,警卫小组随大使拜会伊电力部长,途经解放广场一过街天桥时,突然桥上枪声大作,警卫小组立即指挥司机停止前进,将车辆转移至安全地带,边护卫大使边观察。后判明枪战目标并非中国大使,在枪战结束后再行前往目的地。

  2007年1月20日,警卫小组护送外交官从巴格达机场返回途中,遭遇美军与武装分子枪战,且车辆完全暴露在射程之内。警卫小组组长指挥队员利用国际通用军事手语与美军进行协调,获许可后,加速冲过作战路段,安全返回使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684,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