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副总理吴仪:一定要坐国产大飞机首航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0日 16:45 科学时报

  “等到‘国产’大飞机飞起来的那天,我一定要坐首航,不怕它掉下来。”在刚刚闭幕的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谈到工程科技的重要性时,国务院副总理吴仪特别强调了她对国产大飞机的期待之情。

  所谓大飞机,是指起飞总重量超过100吨的运输类飞机,包括军用和民用大型运输机,也包括150座以上的干线客机。它是民航使用最广泛的主力机型。然而,在中国,大飞机的研制却还只是一个孕育了近40年的沉重梦想。

  因为大型飞机技术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工业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所以从我国第一代领导人开始,就有了研制大飞机的愿望。1970年8月,中国第一个大飞机项目“运十”正式启动,并于1980年9月26日首飞上天。当时,国际航空界对“运十”的研制成功给予了高度关注。1980年11月28日,路透社载文说:“在得到这种高度复杂的技术后,再也不能把中国视为一个落后的国家了。”

  令人遗憾的是,从1985年2月起,耗资5.377亿元人民币研制的大飞机“运十”就一直停放在上海飞机制造厂的一个角落里。仅比欧洲空客晚两年起步的我国大飞机制造业,自此举步不前。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央曾对民用飞机工业发展制定了“三步走”计划:第一步是装配和部分制造支干线飞机,当时主要是装配麦道80/90系列飞机,由麦道提供技术;第二步与国外合作,联合设计研制100座级飞机;第三步是2010年实现自行设计、制造180座级干线飞机。但“三步走”没有走下去。到上世纪90年代,随着空客公司终止与中国AE-100飞机联合研制项目,中国大飞机研制彻底搁浅。

  直到今年2月2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其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听取了大型飞机重大专项领导小组关于大型飞机方案论证工作的汇报,原则上批准大型飞机研制重大科技专项正式立项。至此,中国的大飞机梦想才重新起航。

  中国大飞机制造的曲折历程,曾经引发诸多争论,其是非曲直笔者不想多用笔墨。只想强调的一点是,大飞机能否成功,考验的其实是中国自主创新的信心和勇气。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只要能够设计出适当的动机,这个世界上所有的问题都能得到解决。经济学家认为,动机一般可以分为3种类型:经济动机、社会动机和道德动机。而对大飞机制造来说,首先要考虑的,无疑是社会动机。

  中国迟早要发展大飞机,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因为走了一段弯路就取消研发工作或有意放慢发展步伐,充其量只能在近期内省下一点研制费,但绝对不能使我们变得聪明起来,也绝对不能使后人不走弯路。从这个角度来说,一个系统、稳定、长期的国家支持政策,是大型飞机及其产业健康发展和生存的必要和充分条件。而坚定自主创新的信心和勇气,则是经历了40年曲折历程后,大飞机给中国的又一启示。 (计红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