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疆军区新型报警技术使越界事件降到历史最低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8日 08:37 中国国防报
编者按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建立巩固的国防,建设强大的人民军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连日来,军地人大代表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联系国防和军队建设实际认为,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加速推进,国防建设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重要指导方针,切实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推进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把科学发展观融入部队建设实践中 ——访十届人大代表段录定 ■本报特约记者曹虎城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绝不能只写到纸上,说在嘴上,关键是要掌握其精髓和实质,融入部队建设实践。”军队人大代表、西藏军区政委段录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快人快语。 谈到新世纪新阶段对部队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段录定代表说,科学发展观作为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创新理论的最新成果,既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的指导方针,也是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能否将科学发展观融入工作融入实践,关系着部队建设的质量和速度。 “当前,部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存在着学习不够深不够透、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不强等问题。”这位几乎跑遍了西藏边防哨所的代表认真地说:“要将科学发展观融入部队建设实践,就要坚持和运用唯物辩证法,提高指导部队建设的能力。一是要用联系的、系统的、全面的观点处理问题,既着眼长远和全局,又兼顾当前和局部,既全面统筹,又兼顾不同类型、不同地域部队建设。二是要坚持用‘两点论’分析部队建设形势,用‘重点论’把握部队建设方向,用矛盾的观点方法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三是要树立科学求实的态度,提高部队建设的质量效益,要坚持调查研究,把握部队建设的规律,理清总体思路,结合实际搞建设,在具体实践中提高能力素质。” 段录定代表谈到:西藏军区地处高寒缺氧、条件艰苦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战略地位重要,边防建设任务繁重,科学发展观在部队建设中的重要性显得更为突出。这几年,我们通过调研,确立了“全面建设、强基固本、协调发展、稳中求进”的工作思路,凝聚力量抓基层,聚焦重点打基础,全面建设谋发展。 结合今年工作,段录定说,我们要更好地结合西藏和部队实际,把科学发展观融入思想、融入工作、融入实践,脚踏实地搞建设,把握规律谋发展,争做老西藏精神传人,争做真打实备表率,续写新的辉煌。 以信息化为重点大力加强边防建设 ——访十届人大代表李新光 ■许建海本报特约记者贾启龙 “信息化建设是新时期边防建设的重点,也是新疆军区军事斗争准备的重点。”谈到新疆边防出现的新变化时,军队人大代表、新疆军区副司令员李新光满脸喜悦之情。 这位常年奔走在边防一线的“老边防”,在谈到边防信息化建设时,激动地说:作为我国陆地接壤国家最多、边界线最长、管控任务最繁重的新疆边防,是祖国西部的安全屏障。面对复杂多变的周边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建边、睦边和稳边任务,传统管边控边的手段不能满足完成任务的需要,必须增大科技含量,建设新的边防信息网络。 近年来,军区先后构建了集信息管理、遥测遥控、视频监控、卫星定位、边情报告、边防勤务监控于一体的综合平台,较好地解决了在边防执勤信息系统建设中“统”、“联”、“融”的问题;建成了边防执勤动态管理系统,解决了机关对边防执勤分队实施动态监控难题,提高了边防执勤质量;还把监控和防越界报警系统作为科技控边的突破口,开发了具有国内自主知识产权的光纤监测报警技术,用微波报警和高压脉冲报警等方式,实现人防、物防、技防的最佳结合,使人员越界事件降到了历史最低。 新疆边防信息化建设虽已起步,但与面临的形势任务还有一定差距,李新光代表认为,制约边防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有如下因素:侦察体系不够健全,信息获取能力不高;通信网络不完备,信息传输能力不强;指挥控制系统建设滞后,信息处理速度不快。 在谈到今后新疆边防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路子时,李新光代表指出:一是依据总部的有关精神和指示,抓好区域性边防指挥信息系统建设试点。构建新型侦察监控系统,实现扩大执勤范围,提高管控效率的目的;构建从军区至军分区、边防团三级指挥所,末端延伸至边防一线连队,实现同步接收信息、同步研究情况、同步指挥监控的应急指挥控制体系;构建与地方政府、武警、公安、海关等边境管理职能部门互联互通的信息传输系统,提高联合指挥与协调能力。二是抓好重点方向的建设。新疆边防点多线长,各地情况差异很大,边防信息化建设必须突出重点、分步实施。三是抓好平面管控向立体管控的发展和建设。采用先进执勤手段和装备器材,突出发展视频监控、电子侦察报警、红外夜视和传输设施建设,努力形成较强的遂行任务能力。 以训练创新谋打赢之策 ——访十届人大代表袁家新 ■本报特约记者翟耀朱培伦 “剑不如人,剑法要强于人。要提高民兵预备役部队的打赢能力,当务之急就是要不断加大军事训练探索创新的力度。”3月5日下午,刚刚听完政府工作报告的军队人大代表、河南省军区司令员袁家新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民兵预备役部队训练要实现从机械化条件下向信息化条件下的军事训练全面转变,还有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创新的力度不大、招数不多、方法不活的问题比较突出。”袁家新代表认为,依托训练基地,开展好模拟化、网络化训练是缩短差距的有效途径。据介绍,近年来,为加大军事训练探索创新力度,河南省军区在大抓科学整组、岗位比武的基础上,先后出台了《关于大力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训练基地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民兵预备役训练基地配套设施建设的规定》等有关措施。省军区先后投入5000多万元,为全省所有县(市、区)人武部和预备役团建起了集教学、训练为一体的训练基地,并逐步完善了软硬件设施,民兵预备役部队训练进入了模拟化、网络化的规范训练轨道。 袁家新代表感到,提高民兵预备役部队军事训练创新力度,还可以借助外力“强筋壮骨”。去年以来,省军区先后与信息工程大学、防空兵学院、某导弹研究所等20多家军地科研院所联姻,请专家走进训练场,合力攻克了47项制约后备力量建设的技术难题,有11项科研成果获得军区和全军奖励。 袁家新代表对下一步深化军事训练改革创新充满了信心,他说:新年刚过,省军区党委便专门召开会议,提出了在省军区系统广泛开展“在营训练、在岗训练、联合训练”的训练新思路。比如,省军区将依托现有的训练基地,采取大兵种小集中,小兵种大集中的组训方法,组织民兵预备役开展团队协作训练,实现由单一兵种专业使用向多兵种综合使用转变,由阶段性使用向全年满负荷使用转变,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场地效益。在岗训练则注重加强与编兵单位、地方高科技单位的合作,依托其网络、通信、电子、观测、医疗等先进设备,组织民兵预备役官兵开展岗位练兵,提高科技素质,增强打赢信心。 在平战转换这个重点上下功夫 ——访十届人大代表钱南忠 ■陈道金本报特约记者焦玉庆 辽宁省担负着守卫数千公里的海、边防线任务,扼守京津门户,是确保国家战略安全的重要方向之一。同时,辽宁省作为全国民兵、预备役工作大省,在推进国防后备力量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道路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3月6日,记者就如何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积极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工作,采访了军队人大代表、辽宁省军区司令员钱南忠。 “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积极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必须紧紧抓住平战转换这个重点。”钱南忠代表介绍,近年来,辽宁省军区党委狠抓以指挥自动化为“龙头”的信息化建设。在省军区的统一部署下,所属单位全部建成局域网和信息化指挥体系,团以上首长机关全部走上作战指挥平台,实现了“网上练兵对抗千里,网上指挥遥控千里”的目标。2002年以来,省军区积极探索城市防空力量一体化建设问题,根据本省实际情况,确立了数个城市要地防空区。共投入3000余万元,建立了各防空区防空作战指挥控制体系,分别设立了指挥决策中心、侦察预警中心和火力控制中心等。 钱南忠代表认为:“实现平战一体化,必须紧紧抓住指挥控制一体这个‘龙头’、训战一致这个‘平台’和检验性实兵演习这个‘试金石’。”为全面提升部队战斗力,发现、解决困扰平战转换的各种矛盾,这个省军区先后组织预备役部队整建制快速动员与机动演练,驻岛部队岛屿反空袭、濒海抗登陆演练。围绕形成整体防空作战能力,坚持将全省有训练任务的民兵、预备役防空队伍和作战部队“捆”到一起进行战役演练。 钱南忠代表特别指出,打赢信息化战争,加强后备力量建设,关键是要有一大批高素质的新型军事人才。要充分掌握地方行业和部门积蓄的大批具有军地通用的高技术人才,在战时,经过短期培训,可以执行军事任务。省军区在编兵整组时,通过扩大编组范围、增加选编数量等办法,尽可能地将地方信息化人才吸收进来。还将信息化作战理论、信息化作战知识的学习和研究,纳入民兵预备役部队军事训练之中,在省军区组织的对抗演练中,有针对性地开展电子战、心理战、网络战等战法演练,有效地提高了部队遂行任务的能力。 做好军民结合这篇大文章 ——访十届人大代表罗志军 ■张晓波本报特约记者朱玉生 “统筹抓好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贯彻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方针,是地方党委、政府肩负的重要职责。”全国人大代表、中共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南京警备区党委第一书记罗志军说。 南京科研院所众多,科研人员近40万人,蕴藏着丰富的科技人才、设备和成果资源。罗志军代表对走军民结合、寓军于民之路颇有见地:“军民结合,协调发展,就是要在地方经济发展的格局中,全面推进国防经济与社会经济、军用技术与民用技术、军队人才与地方人才的兼容发展,实行军民兼容、平战结合,就能更好地兼顾经济利益与安全利益,促进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相得益彰、齐头并进。” 罗志军代表说:“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都离不开基础设施,这种内在的一致要求地方政府在抓建设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时,必须充分考虑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需要,实现在各个领域的融合。”近年来,该市在地铁一号线建设、长江渡船工程建设中,贯穿平战需求,赋予其军事功能;在城市用地规划中,通盘考虑国防工程和后备兵员训练基地;在通信设施建设中,把驻军信息化建设纳入其中;在交通战备建设上,修建了多条战备道路,大大改善了部队训练和机动条件;在人防工程建设上,连年加大投入,超额完成“十五”计划目标;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借助社会科技和人才优势,加快提高后备兵员科技素质,组建了多支民兵科技支前保障分队,520余名高学历人才被编入民兵队伍。 罗志军代表说:“下一步,我们将大力借鉴市场机制和经营城市的经验,优化国防和军事资源配置,大力整合社会科技资源,统揽蕴藏在地方各个行业的民用资源,把民用技术嫁接运用到军事方面,加大军用和民用在各个领域的结合;健全国防动员机制,把蕴藏在社会之中的巨大经济潜力转化为国防实力;同时,继续加强城市民兵改革,抓好民兵队伍的巩固和组织建设,使民兵队伍布局结构更加合理,人才队伍更加壮大,管理机制更加完善,调集渠道更加顺畅,以适应遂行任务的需要。” 像战争年代拥军支前那样拥军支建 ——访十届人大代表肖旭明 ■项海林方洪刚 “战争年代拥军支前,只要前方传回一个需求信息,后方就有人出人、有力出力,积极支持前方作战;和平时期,能不能像战争年代拥军支前那样拥军支建,驻军部队有什么困难,我们就及时帮助解决,大力支持部队建设?在实际工作中,我常常考虑这个问题。”3月5日,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黄石市市长肖旭明接受采访时如是说。 近年来,黄石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支持驻军部队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双拥工作的意见》等20多个政策性文件,明确提出将支持驻军部队建设纳入市县乡三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职责、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年度工作量化目标管理、纳入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年终政绩考核。 着眼驻军部队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黄石市由市领导牵头,协调教育、科技等部门和单位与驻军部队建立军地联训机制,整合地方科技、信息和人才资源,先后组织200余名地方专家教授深入驻军部队,传授信息技术知识,并协助开发和改进信息化指挥系统8套,革新训练器材30套,有力促进了部队训练层次和质量的提升。为解决驻军部队随军家属就业安置问题,黄石市出台了计划安置和货币安置相结合的办法,基本解决了部队干部的后顾之忧。 联系实际工作,肖旭明代表说,许多困难是驻军部队无法解决的,我们地方政府要把难题接过来,主动地靠上去,帮助部队排忧解难。驻军某部要扩建营院和训练场,可是市区地皮的商业价值很高,协调难度较大,市委市政府就以政府行为划拨部队所需地皮,并要求有关部门协助解决规划、搬迁、建设税费减免等问题,使部队提前完成了营院和训练场扩建任务。黄石军分区教导队训练基地营房破旧、设施落后,不能满足民兵和预备役部队的军事训练需求。军分区向市委市政府汇报改建方案后,市委市政府不仅马上批准扩建方案,并且从市财政拿出资金支持教导队扩建。新的教导队训练基地建成后,有力地促进了民兵和预备役部队训练质量的提升。 着手新年度的工作,肖旭明代表说,随着军事斗争准备的步伐加快,我们地方政府支持部队建设的步伐也要加快。他准备“两会”结束回到黄石后,就督促、检查有关部门落实市委市政府年初制定的拥军支建计划的情况,赶在纪念建军80周年之前,为驻军部队兑现几件实事。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