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解放军在西沙“魔鬼海域”打造坚不可摧生命线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5日 06:35 解放军报
编者按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要求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领导干部的好作风,平时需要,战时更需要。担负西沙群岛补给任务的海军某勤务船大队党委,在“服务西沙、保障西沙”的艰苦任务中,扎实改进作风,不仅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见了实效,而且将领导干部的好作风变成了整个部队的好作风,最终使海防建设受益。细细品味他们实践过程中所蕴含的道理,对促进各级领导作风的转变大有裨益。 2007年1月,接二连三的寒潮侵袭南海。因为海上风浪太大,本该每月一次的西沙小岛补给工作不得不多次推迟。小岛上主副食品和淡水油料纷纷告急。 南海舰队某勤务船大队接到紧急补给命令后,派出船只顶着风浪向西沙群岛方向驶去。一路上,补给船战狂风,斗恶浪,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抵达西沙群岛。当补给船驶近码头时,岛上的军民在码头列队欢迎,不少人激动地流下了眼泪。 这只是西沙补给中的一个普通镜头。近年来,该大队党委把“服务西沙,保障西沙”当作部队的神圣使命,用领导干部的好作风带出部队好作风,风里来,浪里去,打造出一条坚不可摧的海上西沙“生命线”。 始终把海岛一线官兵需要放在第一位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西沙守岛部队唯一的在编女干部、通信连副指导员王亚玲,搭乘勤务船大队的船只从三亚上永兴岛。让王亚玲意想不到的是,她刚一上船,就被安排到政委住舱休息。王亚玲后来得知,为了让她住得宽松些,该船袁泽华政委和其他官兵一起在会议室挤了一天一夜。 “西沙守岛官兵那么辛苦,在乘船换班中,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条件是我们应尽的职责。”采访中,勤务船大队肖民生政委对笔者说,大队有条不成文的规定:补给船上,西沙官兵和西沙物资优先。船上条件艰苦,水兵们宁可自己吃点苦,也要尽可能地给随船的西沙守岛官兵和物资运输提供良好的条件。 为了进一步增强官兵“热爱西沙,服务西沙”的奉献意识,大队党委提出以“西沙精神”激励官兵,把海岛一线官兵需要放在第一位,变过去的被动保障为主动服务。近4年来,经大队运输的物资几万吨,守岛官兵上万人次,从没有发生一起差错,赢得了西沙官兵的赞扬。 艰苦奋斗作动力,再苦再难上得去 岛屿星罗棋布的西沙群岛,在水文资料上被称为“危险地带”、“魔鬼海域”。航行时稍有不慎,就可能发生触礁搁浅和人员伤亡。 2005年冬天,海南出现了50年来少有的干旱,西沙更是连续5个月滴雨未下,小岛淡水告急。上级命令该大队为西沙群岛补充淡水。此时,正值南海季风转换季节,海面风大浪高。平时20个小时的航程跑了39个小时,补给船抵达西沙群岛后,官兵们不顾远航的疲劳,立即向岛上输送淡水。然而就在这时,一股西伯利亚强冷空气即将南下,必须赶在寒潮来临之前完成各小岛的淡水补给任务。补给船只吨位大,不能停靠小岛码头,他们便昼夜不停,将船上的淡水驳运到小船上,再由小船抽到岛上。经过数十个小时的奋战,终于按要求及时为各小岛补足了淡水,并顺利返航。 “艰苦奋斗作动力,再苦再难上得去。”这是该勤务船大队大队长邱和兴在谈到党委作风建设时表达的心声。尽管演绎在西沙补给线上的历险故事说不尽、道不完,但从五星红旗在西沙高高飘扬的第一天起,这条看不见的海上“生命线”就没有中断过。仅2006年,这个大队就先后为西沙群岛安全补给34个航次。 海岛补给最需要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 信息化条件下的海上局部战争,作战节奏加快,攻防转换频繁,作战消耗量大,对后勤补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队着眼未来海战场,以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通过大抓军官基础训练、士官技能训练、船(副)长和值更官的应急处置训练,提升部队战时保障能力。训练中,他们着眼西沙综合补给特点,进行实战化练兵,将训练海区从过去的近海前移到西沙复杂海域,在风口浪尖摔打部队。 去年深秋,一场带有实战背景的“红蓝”对抗演练在西沙海域打响。在这场模拟信息化条件下海上作战的大规模演练中,这个大队的勤务船编队,深入岛礁区对我驻守官兵和战斗舰艇进行油水、弹药补给,对战伤的装备、人员进行战场救护,为战时西沙作战支援保障探索了新路子,标志着我勤务船部队对西沙作战海上保障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