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工专家参加重大演习了解装备使用情况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1日 06:45 解放军报
中国军工专家参加重大演习了解装备使用情况
陆航夜战型直九和飞行员
   邹 兵 李玉明 殷小龙  

  新年伊始,全军各科研单位又进入了课题申报立项的“黄金期”。科研立项是部队科技创新活动的“源头活水”,也是科研工作最终能否为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服务的前提和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当前,“获奖成果多、成果转化难”在全军一些科研单位是个突出问题。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是要从立项这个源头上把好课题的质量关,在注重项目“含金量”的同时,更需把“含军量”作为科研立项的“硬杠杠”;牢固树立“科研为战斗力服务”的理念,牢固确立战斗力为第一标准的思想,真正架构起演兵场和科研单位二者的无缝对接。

  前不久,笔者从信息工程大学获悉,该校今年申报立项的200余项科研课题中,80%以上是紧贴部队、服务部队的急需项目;40余项通过鉴定的科研成果从实验室直接走向演兵场。瞄准“战场”选题攻关,该校科技创新真正成为了部队战斗力提升的“助推器”。

  ●院校科研的“靶心”在哪里?

  作为全军唯一以“信息”冠名的综合大学,该校拥有6个优势学科群,所属40多个学科专业辐射170多个研究方向,军事信息领域创新成果在国家、军队级评选中屡次摘金夺银。然而,该校科研工作也曾面临“成果多、转化难”的尴尬局面。

  几年前,该校某课题组为追求

信息化建设的“高度”,未经充分论证便将某项目匆匆“上马”。没想到,获奖成果因脱离部队需求成了难以甩掉的“烫手山芋”。事后校领导了解到,课题组在项目开发中就已发现了研用脱节的问题,可项目既已“上马”,经费也花去大半,如罢手,何以向上级交待?明知没有“市场”,也只好硬着头皮干下去。

  “闭门造车”的事还有没有?对此,校领导果断叫停了一批正在研发的项目,组织专家对其进行重新论证,及时砍掉了10余项脱离部队、急功近利的项目。进一步的调查中发现,一些单位获奖成果不少,服务部队建设的却不多;部分科研人员重获奖轻应用,疏于调查研究,使相当一部分成果“深居闺中”难以“下嫁”。

  一边是打赢急需,一边是获奖吸引,院校科研的“靶心”应当怎样定位?深刻剖析中,校党委感到:军校首先姓“军”,为部队服务,为打赢服务,是军队科研职责所在;走出“研非所用”的怪圈,必须从课题立项的源头上抓起,将科研“准星”瞄向“战场”。

  既要“含金量”,更重“含军量”。科学论证中,该校确立了“贴近部队、需求牵引、注重实效”的科研发展思路,明确规定课题申报“部队不需要的不立项、论证不清楚的不立项、没有推广价值的不立项”。同时,他们积极抓好教育引导,有效增强了“科研就是谋打赢”的责任意识。

  ●科研从了解“战场”开始

  服务部队,必须首先了解部队。该校出台了《关于加强与一线部队业务交流的意见》,对基层代职制度进行规范,同时在政策、经费上给予扶持,鼓励科研人员走出实验室,走进演兵场。

  过去,为多立几个项目,有些人没少往机关跑。如今,大家积极要求下部队,千方百计寻找有价值的课题。短短半年时间,该校科研人员就先后走进11个基层部队,拿出了20余份项目可行性报告。不少课题组还主动撤回立项申请,让一线部队帮助修订和完善。部队不认可,项目不上报。

  为使“实验室”更好地对接“战场”,该校先后与确山、大埕湾等多家训练基地建立了合作关系,及时组织科研人员全程参与重大

军事演习、训练活动,为他们提供技术服务和理论指导,掌握了一批影响作战训练效能、制约装备战斗力生成的“瓶颈”问题。

  “摆在眼前的问题看得到,看不见的难题怎么办?”为此,该校在定期邀请部队来校交流的同时,将另一关注焦点放到毕业学员身上,在院校和部队间架起了“信息直通车”。该校测绘学院担负着为我军培养高素质测绘人才的任务,全军测绘部队90%以上的专业干部是该校毕业生,近千名博士、硕士“测绘兵”活跃在三军演兵场。学院积极鼓励教员与毕业学员“挂钩”、“结对”,如今,部队有了难题,毕业学员们都会及时反馈,学院在提升对策支持的同时,对部队需求有了更详细、更准确的把握。

  “抓住了战场需求,科研工作就找到了源头活水!”院校与部队的“联姻”,还为该校正确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在该校刚刚出台的“十一五”科研发展规划中,5个军事信息特色鲜明的领域被确定为突破重点,数十个研究方向均是紧贴打赢急需的重点攻坚方向。

  ●抬高门槛是为了好钢用在刀刃上

  瞄准“战场”选题立项,使该校课题申报与部队需求贴得更紧了。然而,要想拿到“入场券”,“含军量”只是“硬杠杠”之一,没有足够的

竞争力,同样会被“拒之门外”。

  “科研立项不能撒‘胡椒面’,必须坚持急需先立、优中选优。”日前,在该校科研立项评审现场,笔者看到,预研项目须经过校机关、咨询机构和专家组“层层会审”;课题申报答辩中,面对数十名评委的“发难”,一批论证不充分、计划不合理的项目相继被驳回。若是重大科研选题,最终还要提交学术委员会统一表决,通过后方能报请总部立项。

  大课题联评联审,小项目过关也不易。院批项目,是该校自筹资金,用于年轻教员科研创新的项目。笔者在该校信息工程院获悉,在日前上报学院的30余个此类项目中,60%以上的被淘汰,留下的全是与解决部队岗位难题、技术“短板”相关的项目。

  项目申报的数量减少了,竞争力却在不断增强。据了解,该校今年上报的国家、军队级课题数量低于往年,获批率却提高了近20个百分点。其中,在国家“863计划”“信息安全领域”,该校就有6个项目入选,占该领域获批总数量的10%还要多。

  科研“准星”聚焦“演兵场”,直接催生了该校成果转化的高效益。据了解,该校近三年获奖的200余项成果中,许多项目往往是一出实验室就形成战斗力,80%以上全部推广到一线部队。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