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代舰载机飞行员讲述打捞火箭数据舱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1日 06:37 解放军报
    郭文才

  人物小传:郭文才,我国第一代舰载机特级飞行员,1940年8月生,1958年11月入伍,1975年3月出国学习,历任飞行员、中队长、大队长、副团长、团长等职。1996年6月退休。

  1980年5月,遵照中央军委命令,我们舰载机部队四架直升机随特混编队来到南太平洋,执行我国首次向南太平洋发射远程运载火箭飞行试验任务。舰载直升机在这次任务中分别担负火箭溅落区的警戒、航测、遥测以及打捞数据舱任务。其中打捞数据舱最为关键,因为数据舱记录着火箭在飞行过程中的重要数据。

  5月18日是运载

火箭发射日,南太平洋海域聚集着一艘艘凝聚着现代科学新成果的舰船、飞机,阵容整齐,各种精密仪器闪着五颜六色的信号,一双双“千里眼”、“顺风耳”不停地转动着。甲板上的人们屏住呼吸,带着望远镜,拿着照相机,扛着摄像机,目不转睛地望着祖国的方向。

  北京时间10时整。中国自己研制的第一枚远程运载火箭准时从祖国大西北某地升空飞向南太平洋。远在千里之外的南太平洋试验海区所有舰船和飞机都处于“一等状态”。火箭距预定海区8000千米,远望号测量船上的雷达就发现了目标,并将信息传给特混编队指挥部。指挥部立即命令舰载机在指定空域活动,遥测机机长杨守礼在机上领航员郑荣双的引导下,很快地捕获到了目标,遥测火箭飞行16秒临近预定落点。10时30分,火箭数据舱弹落大海,释放出染色剂把海水染成绿茵一片。在预定弹着点方圆20海里范围内,一些西方国家的舰载飞机都在等着弹头上的数据舱落下来,好捷足先登,抢捞回去论功行赏。据说前苏联有一次在太平洋发射火箭时,数据舱就被美国人抢走了。

  为了增大完成任务的保险系数,我驾机加大速度前进,冒险提前进入降落点警戒区,担任航测任务的王恽机组上的领航员孙启文在2000米高度上首先发现目标,及时拍下落点照片,并把位置点通报给我。我在机上领航员关锡华的引导下,向目标点快速飞去。突然,在航路正前方出现了一片浓积云,穿云产生静电,绕云耽误时间。我当时真的急了,大胆地将飞机从1000米高度降到500米,在云下冒雨准确直飞到数据舱上空进行30米悬停。在机组人员吕蕴兴、王世荣等同志的密切配合下,从吊放潜水员刘志友下水到将数据舱打捞上来,仅用了5分20秒时间。看到我们干净利索地把数据舱打捞上来,现场附近的两架低空盘旋的美国飞机打捞一桶染绿的海水无趣地飞回了自己的军舰。当我驾机凯旋归来时,特混编队所有舰船汽笛长鸣,欢迎我们归来。这是人民海军舰载机第一次在太平洋上执行国家级重大任务。那天,令我终生难忘。

  光阴似箭,斗转星移。28年来,我海军舰载机部队从当初的单一运输机种发展到今天具备多种作战能力的机种,战斗力建设也实现了从岸基到舰基,从近海到远洋,从担负一般运输到执行搜反潜协同作战任务的三个历史性转变。今天,这支部队随海军舰艇编队出访了几十个国家和地区,航迹遍及世界五大洲、三大洋,成为一支名副其实的“海空轻骑兵”。

  2002年5月27日,海军党委给这支功勋卓著的舰载机部队记集体二等功,以表彰他们完成重大任务保证飞行安全所做出的突出贡献。(胡宝良整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