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日回顾:
新浪军事

世界因“核”不平静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6日 07:29 解放军报
本报记者 张天南

  刚刚过去的一周,来自全球核安全领域的声音异常活跃。世界的不平静“由核而起,因核而生”,而让局势回归平静还要靠“合作”二字。

  再打“核”牌意欲何为

  1月7日,一则有关“可靠性替代弹头”设计方案的消息引起了世人的关注。据美国《纽约时报》当日报道,美国核军工管理机构——美国核武器委员会将于本月公布新型核弹头设计方案。此举意味着美国政府朝制造近20年来的首枚核弹头推进了一步。如果实施研制新型核弹头计划,美国将可能不再遵守停止地下核试验的承诺。

  美国科学家联合会研究员汉斯·克里斯坦森和保护自然资源委员会研究员罗伯特·霍里斯在2006年12月曾对媒体表示,目前美国核武库中贮存的核弹头数已达1万枚。拥有世界上最庞大核武库的美国还要在核武器研制上“推陈出新”,再度打出的“核”牌只会令面临严峻挑战的国际防扩散机制更加风雨飘摇。

  据称,“可靠性替代弹头”将比美国现有的核弹头更难被意外引爆和被恐怖分子窃取。不管是美国要为世界上多个国家提供核保护伞的辩称也好,还是确保美国核武器可靠性的说辞也罢,这一新方案也意味着将可能有更多的核武器随着美军战舰、战机走向全球。联想到近年来美国降低核打击门槛,并打算将战略导弹也用于远程常规打击的政策,世界上恐怕会有更多的地方要笼罩在核阴云之下。

  因“核”而动指向何方

  1月9日,驻巴林的美国海军第5舰队司令凯文·阿达尔将军向媒体证实:“我们的一艘核潜艇与日本的一艘商船发生了碰撞事故。”美国国防部发言人托德·维西安同日也证实了核潜艇与商船相撞事件。

  虽然美日双方均以“相撞没有造成人员及艇船损失”为由尽量淡化此事,但美军核潜艇出现在霍尔木兹海峡这个海湾原油输出的大动脉上,却是美军近期在伊朗附近海域频繁活动的一个缩影。同时,此次相撞事件也令并不为外界所知的“纽波特纽斯”号核动力快速攻击潜艇意外“曝光”。据美国全球安全组织的资料显示,该艇是美军少数几艘装备有12个“战斧”导弹垂直发射系统的潜艇之一。它在该海域出现,颇有几分向伊朗“示警”的意味。

  向伊朗“示警”的信息,还有来自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1月7日的报道:来自以色列军方的内幕消息称,以色列已制订计划,准备在必要时动用常规武器和战术核武器摧毁伊朗的铀浓缩设施。虽然以色列政府立即对此加以否认,指责相关报道“纯属捏造”,并表示以色列希望通过外交途径和平解决伊朗核问题,但波斯湾地区剑拔弩张的火药味却依稀可闻。

  合作互利何乐不为

  事实上,国际社会普遍希望伊朗核问题能够和平解决,伊朗也并非要一味强硬到底。伊朗媒体1月11日报道,国际原子能机构两名核查人员已于9日抵达伊朗,将依据《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相关保障协定对伊朗的核设施进行为期一周的例行检查。截至1月11日,他们已经对位于伊斯法罕的铀转化设施进行了核查。

  这是自去年12月23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第1737号决议后,伊朗与国际社会的一次良性互动。第1737号决议虽然包含有制裁伊朗的措施,但是有关条文还是比较温和的,为伊朗调整自身立场预留了较大的空间。伊朗政府官员随后也一再表示,伊朗没有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打算,表明了伊朗在坚持拥有和平利用核能权利的立场同时,愿意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核查的态度。

  事实表明,强硬对抗不会给任何一方带来好处,有关各方尽快恢复谈判,寻求长期、全面的和平解决办法,才是破解伊朗核问题的根本之道。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