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日回顾:
新浪军事

评论:当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6日 06:22 解放军报
杨兴友

  近段时间,集中读了一些革命前辈、著名将帅的传记,发现他们尽管经历不同、年龄有别、职务不一、性格迥异,但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对党无比信赖,对党的事业始终充满着必胜的信念,矢志不渝地听党指挥。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抛头颅、洒热血,他们在所不惜;上刀山、下火海,他们气壮山河;披肝沥胆、攻坚克锐,他们一马当先,勇往直前。他们用自己的鲜血乃至生命,谱写了一曲曲为党奋斗不息的英雄赞歌,铸造了一座座忠诚党的事业的不朽丰碑。

  “当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这是一句朴实无华的文字,摆在共产党员、革命军人面前,就是一份十分严肃的人生答卷。是啊,在革命战争年代,当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杨靖宇、彭雪枫等无数革命先烈舍生忘死、义无反顾,为抵御外侮、为国家独立、为民族解放,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新中国成立以后,当党号召爱国有为的知识分子积极投入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科研事业的时候,钱学森、华罗庚、邓稼先等一大批专家学者,毅然放弃国外丰厚的物质待遇和优越的科研条件,回到百废待兴的祖国艰苦创业;改革开放以来,当党希望举国上下团结一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候,吴仁宝、郑培民、任长霞、王乐义等时代先锋,自觉地将个人名利得失乃至生命置之度外,为群众富裕安康与构建

和谐社会鞠躬尽瘁,无私奉献;在加快建设
信息化
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时候,以杨业功、丁晓兵、华益慰为典型的一批又一批优秀军人,怀着满腔报国热忱,为国防和军队建设事业呕心沥血,辛勤工作,不懈奋斗。

  当前,一年一度的干部转业调整已经展开,当组织决定和个人愿望发生矛盾的时候,如何正确对待个人的进退走留问题,也是对每一名军队党员干部的现实考验。有些干部对今年转业调整心存忧虑,想法较多,有的担心三年精简整编结束了,地方对转业干部安置会不会有变化,是不是安置难度更大了;有些年龄偏大的团营职干部感到军人工资待遇逐步提高,而地方工作岗位竞争激烈,不如先在部队熬几年再说;有的年龄轻、学历高的连排职干部认为转业是迟早的事,迟走不如早走,想趁早到地方谋求发展,等等。当部队建设需要的时候,是自觉听从组织安排,还是左顾右盼甚至四处找门子、托人情谋走请留?这是对我们党性和人品最为实际的检验。

  “愿以此身长许国,何愁无事不可为”。国家和军队建设的需要,就是党和人民的需要。作为军队党员干部,对个人进退走留问题有自己的愿望,是可以理解的,但更应该有基本的大局意识、服从意识。当个人愿望与部队需要、组织决定出现矛盾的时候,应该自觉地把个人愿望融入军队建设需要之中,愉快服从组织决定。应该看到,在和平建设时期,无论在军队还是到地方,只要心存大志,勤奋工作,服从组织,都一样可以为党奋斗,成就事业。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